蜡梅为什么只有一只颜色(蜡梅看上去不起眼)

今年恰逢腊八和大寒赶在同一天,俗话说,“冷不过大寒”,喝过腊八粥后,天气果然一天天转暖,昨天晚上竟淅淅沥沥下了半夜的小雨,早上起来,院子里的草坪隐隐透出绿意,林子里氤氲着雾气,恍若春天已经到了。走在黑色玄武岩铺就的小径上,我呼吸着湿漉漉的空气,忽然有一缕若有若无、高雅幽回的香气飘过鼻翼,往前走了几步,这股香气却再也追寻不到,返身折回,又闻到丝丝缕缕的馨香,这可真称得上是“暗香浮动”了。循香寻去,墙边那片淡竹的后面,有一丛灌木,高不过三米,枝条是灰褐色的,长有皮孔,显得有些粗糙,叶片还没有萌发,枝条上缀满了一个个黄色小灯笼一样的花苞,有的微微张开口,沁人的香气就是从那吐露出来的。

蜡梅为什么只有一只颜色(蜡梅看上去不起眼)(1)

蜡梅为什么只有一只颜色(蜡梅看上去不起眼)(2)

蜡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说的就是这个吧,不过在我的印象中,北方是不产梅的,除了那种冬天可以搬到室内的白梅、红梅盆景。这应该是蜡梅吧,它和梅又有何区别呢?

回去查资料,在植物学分类上,蜡梅与梅一点关系都没有。梅为蔷薇科杏属落叶乔木,蜡梅为蜡梅科蜡梅属落叶灌木。梅的叶子宽卵圆形,和杏叶差不多(如果简单粗暴的理解,梅就相当于生长在南方的杏,只不过比杏要婉约一些),蜡梅的叶子是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有点像桃叶。

蜡梅为什么只有一只颜色(蜡梅看上去不起眼)(3)

蜡梅为什么只有一只颜色(蜡梅看上去不起眼)(4)

梅的花色从白、粉红至暗红,甚至还有浅绿色,蜡梅的花色则以黄色为主调。梅可分为花梅和果梅,花梅可赏花,果梅的果实为核果,可食,俗呼“梅子”,宋贺铸《青玉案》:“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说的就是它。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一段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连续下雨,空气潮湿,衣物等容易发霉,称作“梅雨季节”。

蜡梅为什么只有一只颜色(蜡梅看上去不起眼)(5)

青梅

梅子是青的,所以又称作“青梅”,“青梅竹马”,青梅象征着女孩子的青春和青涩,还有成长和爱情。《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蜡梅为什么只有一只颜色(蜡梅看上去不起眼)(6)

青梅煮酒

曹操先讲了一个“望梅止渴”的故事,然后二人相对青梅煮酒,注意这里不是把青梅放在酒里煮,“煮酒”是高温煮沸过防止酸败的酒,在当时算是精心加工过的好酒,青梅是用来下酒的,以其酸甜爽口丰富酒的味道。

蜡梅为什么只有一只颜色(蜡梅看上去不起眼)(7)

后世有了蒸馏酒,才可以用青梅泡酒做青梅酒。青梅干制可以做梅干,

蜡梅为什么只有一只颜色(蜡梅看上去不起眼)(8)

话梅

盐渍或糖腌做话梅、梅酱,

蜡梅为什么只有一只颜色(蜡梅看上去不起眼)(9)

乌梅

蜡梅为什么只有一只颜色(蜡梅看上去不起眼)(10)

可以熏制成乌梅,入药或做酸梅汤。青梅味道偏酸,是古时重要的酸味调料,《尚书·商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孔安国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这是殷商高宗武丁对傅说说的话,作羹需要盐和青梅来调味,治理国家,你要做我的盐和青梅。蜡梅的果实是瘦果,外面包裹一层毛绒绒的果皮,看上去“干皮喳歪”的,且有毒,无法食用。梅的枝干讲究虬曲多姿,龚自珍《病梅馆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蜡梅则是蓬头乱服不事修饰。或许是梅的姿态更符合文人雅士的审美吧,古人踏雪寻梅,关于梅的诗句数不胜数,唐王维《杂诗三首》其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唐黄蘖禅师“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宋林逋《山园小梅》其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南宋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以及我们熟知的励志警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说的都是梅,与蜡梅无关。

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关于蜡梅的写法,有写作“蜡梅”的,也有写作“腊梅”的,明初周王朱橚《救荒本草》卷六“腊梅花”:“多生南方,今北土亦有之。其树枝条颇类李,其叶似桃叶而宽大,纹脉微粗,开淡黄花,味甘,微苦。救饥采花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本草纲目》“蜡梅”条称其又作“黄梅花”:“此物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又说:“蜡梅小树,丛枝尖叶。种凡三种:以子种出不经接者,腊月开小花而香淡,名狗蝇梅;经接而花疏,开时含口者,名磬口梅;花密而香浓,色深黄如紫檀者,名檀香梅,最佳。结实如垂铃,尖长寸余,子在其中。其树皮浸水磨墨,有光采。”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卷三十五“蜡梅”条:“蜡梅,《本草纲目》收之。俗传浸蜡梅花瓶水,饮之能毒人,其实谓之土巴豆,有大毒。《救荒本草》云,花可食。李时珍亦云,花解暑生津。殊未敢信。”“蜡”,读作zhà,古代岁终之大祭。“蠟”读作là,《篇海类编•鳞介类•虫部》:“蠟,蜜滓也。蜂脾融者为蜜,凝者为蠟。”建国后推行简化字,“蜡”“蠟”通写作“蜡”。“腊”,读作xī,干肉,柳宗元《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臘”,读作là,《说文•肉部》:“冬至后三戌,臘祭百神。”段玉裁注:“臘本祭名,因呼臘月臘日耳。”建国后推行简化字,“腊”“臘”通写作“腊”。那么到底是该写作“蜡梅”还是“腊梅”(按繁体字的写法是写作“蠟梅”“臘梅”的)呢?

据考证,“蜡梅”一词出现于宋代,苏轼在《蜡梅一首赠赵景贶》一诗中写道:“天工点酥作梅花,此有蜡梅禅老家。蜜蜂采花作黄蜡,取蜡为花亦其物。”黄庭坚(号山谷道人)《戏咏蜡梅二首》宋任渊注:“山谷书此诗后云:‘京、洛间有一种花,香气似梅花,亦五出而不能晶明,类女功撚蜡所成,京、洛人因谓蜡梅。”

蜡梅为什么只有一只颜色(蜡梅看上去不起眼)(11)

蜂蜡

蜡梅不是梅,只不过其花色质感特别像蜜蜂的蜂蜡,又黄又温润,香气似梅,因此得名。宋范成大《梅谱》:“蜡梅本非梅类,以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蜡梅。”也是持同样观点。南宋王十朋的《蜡梅》:“蝶采花成蜡,还将蜡染花。一经坡谷眼,名字压群芳。”指出苏、黄庭坚的定名之功,经二位大名士吟咏后,时人才称之为蜡梅。在古人看来,蜡梅在寒冬腊月开花,不畏严寒,这是最有风骨的体现。花有香气,如兰似芝,品性高雅。花不艳丽,不媚俗,如文人士大夫之绝世而独立,所以五代南唐人张翊在其所著《花经》中,将“兰花、牡丹、蜡梅、酴醾”等列为“一品九命”,为花中最高等级。

但后世以其开在寒冬腊月(梅开的要晚一些,约在春节前后),多写作“腊梅”,侧重开花时序,更能凸显其傲雪迎春的风骨。故《现汉》(1-4版)仅收“腊梅”词条而未收“蜡梅”。但这里有个问题,“腊梅”在古代并非专名,可以指称两种植物:一是蜡梅,得名于腊月开放;二是腊月开的平常梅花。杜甫《江梅》“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温庭筠《途中有怀》“越嶂远分丁字水,腊梅迟见二年花”,杜牧《正初奉酬歙州刺史邢群》“腊后寒梅发,谁人在故山”,这些诗句中的“梅”和“腊梅”指的是冬季开花的梅花,但是腊梅抑或是腊月开放的梅花还未可知(因为闰年的关系,有时梅花也会在腊月开放的)。而“蜡梅”专门为蜡梅这种植物命名,具有指称的单一性。根据这一情况,《现代汉语词典》从2005年出版的第5版起,增收了“蜡梅”并作为推荐词形,释义后附注“也作腊梅”,把“腊梅”词条处理为非推荐词形。故正确写法应写作“蜡梅”,明王世懋《花疏》:“蜡梅是寒花绝品,人言腊时开,故以腊名,非也,为色正似黄蜡耳。”他还是很有见地的。

蜡梅在中国有很多栽培品种。有一种叶狭花小,花被片(当萼片和花瓣长的很像而无法分辨的时候,二者合称为“花被片”)狭而尖,盛开时状若星芒,内被片有紫斑,气味稍淡,称为“狗蝇蜡梅”,南宋范成大在《梅谱》里就记录过这个品种:“花小香淡,其品最下,俗谓之狗蝇梅。”黄县人称为“狗牙蜡梅”,指的是其花被片形如狗牙。

蜡梅为什么只有一只颜色(蜡梅看上去不起眼)(12)

狗牙蜡梅

另一种叫做“磬口蜡梅”,花被片没那么狭长,盛开时花朵不完全张开,形如寺庙中拜佛礼忏时敲打的钵形响器“磬”,由此得名。

蜡梅为什么只有一只颜色(蜡梅看上去不起眼)(13)

蜡梅为什么只有一只颜色(蜡梅看上去不起眼)(14)

磐口蜡梅

还有一类蜡梅的品种,叫作“素心蜡梅”,内被片无紫色条纹,从里到外都是蜡黄色的,有浓香,是蜡梅最名贵的品种。

蜡梅为什么只有一只颜色(蜡梅看上去不起眼)(15)

素心蜡梅

汪曾祺先生在《腊梅花》一文中,说到他老家的后园有四棵汤碗口粗细的腊梅,“这四棵腊梅的花心是紫褐色的,按说这是名种,即所谓‘檀心磬口’。腊梅有两种,一种是檀心的,一种是白心的。我的家乡偏重白心的,美其名曰:‘冰心腊梅’,而将檀心的贬为‘狗心腊梅’。腊梅和狗有什么关系呢?真是毫无道理!因为它是狗心的,我们也就不大看得起它”。“檀心磬口”即磬口蜡梅,“冰心腊梅”即素心蜡梅,“狗心腊梅”即狗牙蜡梅。我散步时所见的那株就是狗牙蜡梅,为最下品,但我仍觉得香得很。

蜡梅是很好的庭园观赏植物,也是很好的香料植物,蜡梅花可以提取芳香油和蜡梅浸膏,花蕾油可治烫伤。花有解暑生津之效,可治疗心烦口渴、气郁胸闷,用来窨茶,可制成蜡梅花茶。蜡梅全株含有毒生物碱,种子和嫩茎叶里尤其多,根、叶可药用,有理气止痛、散寒解毒之效,主治跌打、腰痛、风湿麻木、风寒感冒、刀伤出血等。故《救荒本草》里只说其花可食,还是很有实践经验的,而《植物名实图考》说蜡梅花浸在水里可以毒人,则只是道听途说罢了。

部分图片引自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部分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