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长安城繁荣景象(冠绝一时的唐长安城)

长安即今日的西安,他不仅是陕西省省会,作为历史上十三朝都城,自古以来都发挥着不可估计的作用。中华文明的两大顶峰“汉、唐”皆以长安城作为自己的京城,可以说长安城的成败兴衰,即代表了古代华夏民族的成败兴衰。

唐朝长安城繁荣景象(冠绝一时的唐长安城)(1)

唐长安城-平面图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受禅称帝,由于其受禅北周帝位,故仍然以汉长安城为都城。这座自汉起,存在了将近八个世纪之久的都城,已然不复从前。城中的宫殿破败,不仅给排水严重不畅,污染严重,城内治安也是非常不安全,因汉长安城并不是规划城市,经多代修建,城内宫殿、官府、民居鱼龙混杂。且城池濒临渭水,渭水河床时常南北摆动,长安城经常有被洪水淹没的危险。据说隋文帝杨坚梦见大水淹没都城,内心十分恐惧,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时“碰巧”术士庾季才、太师李穆纷纷上奏,建议隋文帝迁都,经慎重考虑后,于是决议迁都。

唐朝长安城繁荣景象(冠绝一时的唐长安城)(2)

汉长安城-平面图

开皇二年[582年],在宇文恺的主持下,在东南方向龙首原南坡新营建新都,因杨坚曾被北周封大兴公,便以“大兴”为新都名。宇文恺生于武将世家,“好学,博览书记,解属文,多技艺,号为名父公子”——《隋书·宇文恺传》,且被后世人称为隋朝的“城市规划和建筑工程专家”,长安城、洛阳城皆是宇文恺的杰作。宇文恺将城分为皇帝居住区宫城、百官工作区皇城、居民生活区郭城,宫城坐落在城池的最北边,皇城在宫城南,然后郭城围之,南北方向象征着众星捧北斗。城池规划左右对称,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以赞叹长安城的规整。另外,随着中国古代风水思想的发展,宇文恺也将这一思想引入大兴城的规划设计当中。大兴城选址地势敞阔平远,有东西走向的六条高岗横贯,如从空中俯视,就能看出这种地面形状很像《易经》上乾卦的六爻。根据龙首原分为六条岗地的特点,分别布置宫城、皇城和寺塔。都城的边缘还规划了园林区,是中国古代城市史上的一大创举。在宇文恺的主持下,仅用一年就将新都修建成,堪称奇迹。隋炀帝时期,又将郭城城墙修葺完成,城池的规格基本完成。

唐朝长安城繁荣景象(冠绝一时的唐长安城)(3)

隋大兴城-平面图

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后,改大兴城名为长安城,大兴宫改名太极宫,并继续沿用隋朝的旧都。因太极宫地势低,而长安夏季气温也比较高,异常炎热,使得太极宫很不宜居,唐太宗李世民在长安城北禁苑中的高地,为父亲李渊修建避暑行宫—永安宫,工程进至一半,太上皇李渊驾崩,宫城建造中断。后来唐高宗李治又以永安宫为基础,进行大规模的修建,使之不再是一座离宫别殿,而是作为象征帝国皇权的正式皇宫,并更名为大明宫,太极宫也很快就被大明宫所取代。中唐时期,唐玄宗李隆基又在东里坊区域修建了兴庆宫。

唐朝长安城繁荣景象(冠绝一时的唐长安城)(4)

唐太极宫-鸟瞰图

长安城周长35.56公里,面积约84平方公里,是现在西安城墙内面积的9.7倍,汉长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君士坦丁堡的7倍,巴格达的6.2倍,罗马城的7倍。唐长安城,为当时乃至后来的一段时间里,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都市。长安城的人口极盛阶段超过100万,可想而知,长安城有多么的兴盛。在安史之乱后,长安城逐渐衰败,唐末黄巢起义时,长安城遭到严重破坏。天祐元年[904年],朱温挟持唐昭宗东迁,并把宫室拆毁,屋木也一起运走。后来,驻守长安的节度使韩建认为城广人稀,不利于防守,于是对城市进行改筑缩减,也就是宋、金、元时代的长安城。至此,有着三个多世纪历史,盛于唐而又毁于唐的长安城,因破败而被废弃。

唐朝长安城繁荣景象(冠绝一时的唐长安城)(5)

大明宫-含元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