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植能做出七步诗(曹植被迫写下的七步诗)

黄初元年,曹操病死,禅位曹丕。同年十月,曹丕称帝。称帝后的曹丕对当初与他争夺位置的曹植不能释怀。于是要求曹植在七步之内作一首诗,否则大法伺候。被逼无奈的曹植只得答应,并在七步之内完成了一首诗。听完曹植的诗后,曹丕略感惭愧。

这就是曹植《七步诗》的由来,最早出现在《世说新语》里。《七步诗》的版本也有很多,其中《世说新语》版本为: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而我们更为熟知的,是下面这个版本: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为什么曹植能做出七步诗(曹植被迫写下的七步诗)(1)

明人冯惟讷的《古诗纪》为以上四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也是这四句,可见到了明朝,以上四句为曹植的《七步诗》流传较广的版本。

对于这首诗,大家在熟悉不过了诗中以“豆”、“萁”为喻,说明本是同胞兄弟,何必骨肉相残。听了曹植的诗后,曹丕也是大为惭愧,最终放了曹植。

千年之后,时间来到民国,鲁迅先生改写了此诗,全诗如下: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

我烬你熟了,正好办酒席。

关于此诗,还有一段来历。

1924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许寿裳辞职,杨荫榆继任。杨荫榆虽是从日美留学归来的,但思想异常保守,且作风专横,常常采用高压手段禁止学生参加进步活动。

江浙军阀开战时,该校国文系三名学生、哲教系两名学生,因为交通受阻,未能在寒假结束后报到。杨荫榆根据个人喜好,勒令国文系三学生退学,却不对哲教系二人作任何处分。学生会与杨荫榆交涉,杨荫榆竟然破口大骂学生,至此该校驱逐杨荫榆的学生运动爆发。

1925年5月7日,女师大学生举行“国耻纪念日”演讲会。杨荫榆想上台主持大会,却不料台下嘘声四起:学生们已经不承认他是校长了。最终她被轰出了会场。

为什么曹植能做出七步诗(曹植被迫写下的七步诗)(2)

当天下午,杨荫榆在西长安街西安饭店宴请该校评议会会员六人,讨论开除学生会干部六人。

5月9日,杨荫榆贴出布告,宣布开除蒲振声、张平江、郑德音、刘和珍、许广平、姜伯谛。5月11日,全校学生召开紧急大会,决定不准杨荫榆入校,并把校长室封了。随后两次呈文教育部,要求撤换杨荫榆。

事件发生后,杨荫榆多次发文表述自己观点,认为师生矛盾就像婆媳争吵,自己是婆婆,学生们不过是小媳妇罢了。

5月25日下午,杨荫榆又在太平湖饭店邀请“主任专任教员评议会会员”出席校务紧急会员,商讨如何对付学生们。身为女师大兼职教授的鲁迅,恰巧看到了请帖,不禁毛骨悚然。

我于是仿佛看见雪白的桌布已经沾了许多酱油渍,男男女女围着桌子都吃冰淇淋,而许多媳妇儿,就如中国历来的大多数媳妇儿在苦节的婆婆脚下似的,都决定了暗淡的运命。

我看见教育家在杯酒间谋害了学生,看见杀人者于微笑后屠戮百姓,看见死尸在粪土中舞蹈,看见污秽洒满了风籁琴……

为什么曹植能做出七步诗(曹植被迫写下的七步诗)(3)

果然,在6月2日,被宴请的“评议员”汪懋祖发表文章《致全国教育界》:

杨校长之为人,颇有刚健之气,欲努力为女界争一线光明……今反杨者,相煎益急,鄙人排难计穷,不敢再参末议。

在此文里,汪懋祖把杨荫榆比作“豆”,把学生比作“萁”,诬蔑学生煎逼校长。

为此,鲁迅颇为反感。对于学生运动,鲁迅是十分赞成的,曾发表多篇文章声援学生。在汪懋祖发表此等言论后,鲁迅在6月5日写了《咬文嚼字(三)》一文,对女师大风潮中的学生表示支持。此诗就出自此文。

了解背景后,对这首诗就不难理解了。鲁迅自己说这首诗是“利用它(曹植《七步诗》)来活剥一首”。化用曹植的《七步诗》,借用汪懋祖“相煎益急”的比喻,以“豆”比喻杨荫榆,以“萁”比喻学生,改写之后,有了不一样的意思。

从原诗来看,“豆”是受害者,因为“萁”在不停地燃烧,不停地煎它。可是反过来看,“萁”被烧成了灰烬,“豆”却熟了,不但毫无影响,还能摆上饭桌了。这正是在讽刺杨荫榆多次宴请评议会会员,商讨如何对付学生的低劣行径。

巧妙的改写,足以看出鲁迅辛辣的笔锋,亦可见出鲁迅对学生的关心,以及某些专家教授的人面兽心、卑鄙低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