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不出门八不回家正确解释 七不出门八不归家

春节假期已经结束,很多人也陆续踏上返工之路。每到这个时候,有句老话儿“七不出门,八不归家”也开始被大家所提及。

老一辈人解释说:农历初七这一天不适合出门,初八则不适合回家。另外,带这两个数字的日子都算,包括农历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对此,有人批评说这是封建迷信,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糟粕。也有人深信不疑,毕竟关乎这一整年的运势。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准确!“七不出门,八不回家”的原话应该是“七不出,八不归”,合理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

七不出门八不回家正确解释 七不出门八不归家(1)

“七不出”说的是出门前,有七件事没办好不要出门。

这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开门七件事”。

唐伯虎有诗曰:“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清淡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这是他生活非常拮据的情况下写的诗,穷到没有开门七件事,无异于人生走到了绝境。

以前出门的人往往是当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必须安排好家里的生活才能出门。平凡的日子里,最真实的幸福就是柴米油盐醋茶了。

也许有人认为每天和家人一起过这样的生活太简单,太了然无趣,但却是最温暖,最踏实,最厚重的幸福了。

七不出门八不回家正确解释 七不出门八不归家(2)

“八不回”说的是出门后,有八件事没做好不要回家。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八德”历史悠久,《尚书》中说到了“九德”,春秋时期的管子提出了“礼、义、廉、耻”四维,孟子也有“仁、义、礼、智”四端之说。到了宋代,人们对儒学与社会改良的认识更为清晰。最晚从北宋真宗时期,人们已经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连用,作为八德。这“八德”是宋代对中华道德的新建构,是对中华道德的新发展,它一直影响到明清,以致影响到朝鲜、韩国等东亚各国。

所以,年轻人不能不讲武德啊!

我们应该真正理解“七不出,八不归”的含义,同时将这句祖训时刻谨记于心,激励我们更积极地面对生活。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博大精深,每一句流传下来的老话都有其深刻含义,切不可贴上封建迷信的标签而一棒打死。更不能妄自菲薄,数典忘祖。

理解了“七不出,八不归”的真正含义,我们就可以想哪天出门就哪天出门,想哪天回家就哪天回家!因为,只要心中有家,于己于人无愧于心,安然自会相伴!

七不出门八不回家正确解释 七不出门八不归家(3)

附:正月初八(谷日)诗词

正月八日峡中新花

(宋·文同)

深碧长条浅紫芽,晓丛无数傲霜华。

只应耻在江梅后,未著叶时先放花。

正月八日城西访徐尚宝出使还

(明·王世贞)

遇尔城西陌,初停四牡驰。

乍晴为谷日,今雨正瓜时。

暝色过谈易,春泥策蹇迟。

畏闻乡井事,群盗乱如丝。

七不出门八不回家正确解释 七不出门八不归家(4)

正月八日喜霁

(宋·张镃)

七言律诗押庚韵

未春天气已佳晴,病起光风满意明。

竹色舞帘金翠活,鸟声穿户角宫成。

黄麻天上登周召,浊酒林间慕绮荣。

从此寻芳绕阡陌,野翁相遇诧时平。

戊寅正月八日早寒

(宋·张耒)

浓淡春云夜雨干,寂寥庭院裌衣寒。

无人为发樽前笑,但把梅花似旧看。

七不出门八不回家正确解释 七不出门八不归家(5)

辛酉正月初八日入郡赴高校书之约二十二日出西郊即事

(宋·汪莘)

竹篱茅屋两三家,白昼青春自岁华。

碧縠水边搓柳线,绿罗天畔绣桃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