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时期为什么人才辈出(新文化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新文化运动时期为什么人才辈出(新文化运动为什么会失败)(1)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正式兴起,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一批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是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新文化运动时期为什么人才辈出(新文化运动为什么会失败)(2)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平等自由,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提倡科学,反对尊孔复古思想,反对迷信鬼神;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和文言文等。新文化运动直指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猛烈抨击封建旧文化,推崇西方科学民主的新文化,是一场新旧文化的革命斗争。新文化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旧文化的一场运动,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新文化运动时期为什么人才辈出(新文化运动为什么会失败)(3)

但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新文化运动在思想认识、方式方法以及组织领导上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最终导致了新文化运动的失败。

一是新文化运动没有一个明确的行动纲领。新文化运动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是文化的、政治的或是思想层面的,是之化领域的还是全国性的,没有一个具体规划。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作为《新青年》的主编,虽然起到了对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作用,但他们没有拿出任何实质牲的、有利于国家改革的有效建议,以为通过几篇文章、几场辨论、几场演讲或几句口号,提倡民主、提倡科学、提倡新文化等,就可以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尊孔复古思想,就可以改造国民、造就国家未来,显然是盲目的。

二是新文化运动谋求的救国道路脱离了当时的中国实情。他们没有很好地把运动跟中国的实情结合起来,在他们的脑海中只想着怎样复制西方所谓的先进的政治体制和文化,只想着把并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所谓先进思想全盘移植到中国来,从而忽略了当时最广大国民的根本需求是填饱肚子。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就像是空中楼阁而不是脚踏实地。

三是新文化运动缺乏全国性的群众基础。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很好地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他们仅仅局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当中,依靠在思想和文化领域里开展斗争,以为就可以改变中国。由于这场思想上的文化运动,在范围上被局限了,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普通老百姓自然不知道什么叫资产阶级,什么是民主科学,没有群众基础的运动自然就没有生命力。

四是缺乏斗争精神,回避对军阀政府的斗争。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的特权政治,要求政治民主;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的延续,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和封建阶级旧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在当时的复杂的政治背景下,这种斗争往往是最残酷的,甚至需要牺牲生命,他们显然没有预感到这种斗争的尖锐性,只是一味地批判,或是回避对政府和军阀的斗争,更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所以,运动根本抵抗不了反动的政府和军阀。

五是思想方法存在片面性。他们中有的。对中国文化遗产不加分析地一笔抹煞,而对西方资产阶级文化非常崇拜,甚至要“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这种绝对化态度产生过不好的影响。这种把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绝对对立起来,没有正确全面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存在,明显具有片面性。

但不可否认,新文化运动对科学自由主义甚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近代史上,中国先后发生过几起思想解放运动都失败了,新文化运动的失败也一样,最根本还是由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决定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