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单子怎么分析(肺功能报告如何解读)

肺功能单子怎么分析(肺功能报告如何解读)(1)

作为呼吸科医生,肺功能报告一点也不陌生。如何分析,从中找到对临床诊治有用的内容?这个技能你get了吗?

作者:李贺

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

肺功能对呼吸科来说更是不可或缺,但是对于刚进入临床的呼吸科医生及基层医院的临床工作者对肺功能的临床应用和解读仍处于空白状态,亟待提高。

本文仅对肺功能的解读进行初步介绍。

肺容量的测定

安静情况下,测定一次呼吸所出现的容积变化,不受时间限制,具有静态解剖学意义。

随着呼吸运动及其幅度的变化,肺的容量也相应的发生变化,据此划分为四种基础肺容积和四种基础肺容量。

基础肺容积包括潮气量(VT),补吸气量(IRV),补呼吸量(ERV)和残气量(RV)

基础肺容量包括深吸气量(IC), 功能残气量(FRC), 肺活量(VC)和肺总量(TLC)

肺功能单子怎么分析(肺功能报告如何解读)(2)

肺功能单子怎么分析(肺功能报告如何解读)(3)

肺功能单子怎么分析(肺功能报告如何解读)(4)

肺功能单子怎么分析(肺功能报告如何解读)(5)

肺功能单子怎么分析(肺功能报告如何解读)(6)

肺功能单子怎么分析(肺功能报告如何解读)(7)

肺功能单子怎么分析(肺功能报告如何解读)(8)

肺功能单子怎么分析(肺功能报告如何解读)(9)

在肺功能上我们用的最多的指标就是肺活量、残气量、肺总量

1、VC

VC〈80%的预计值即为降低。

VC降低见于:

1)肺外疾病导致的肺的扩张或回缩受限,胸廓畸形、胸腔积液、呼吸肌无力等。

2)肺内孤立性病变导致的扩张或回缩受限,包括肺内巨大肿块或大泡、肺内弥漫性大泡等导致肺容积减少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3)肺组织病变导致的肺的扩张或回缩受限,包括肺血管病变和肺间质病变等。

4)肺部分切除术

5)呼吸道阻塞导致的肺的扩张或回缩受限。

2、RV及TLC

临床上常以残气容积/肺总量%( RV/TLC% )作为考核指标。

<35% 正常

36%~45% 轻度

46%~55% 中度

>56% 重度

RV/TLC%增加多见于老年性肺气肿和单纯性肺气肿;降低多见于各种肺实质病变、胸廓病变,胸膜疾病等。

注意:该指标为一比值,应相对来看,RV/TLC%的升高可以是RV的升高所致,但也可因TLC的降低所致。

肺通气功能

1、了解各项指标

(1)FEV1.0/ FVC,测定呼吸道有无阻力的重要指标

(2)用力肺活量FVC: 深吸气至肺总量位后以最大力量,最快速度所呼出的全部气量

(3)VE.分钟静息通气量,静息状态下每分钟呼出气的量。 VT×RR

>10 L/min通气过度,呼碱

< 3 L/min 通气不足, 呼酸

(4)MVV,最大自主通气量。 1分钟内以最大的呼吸幅度和最快的呼吸频率呼吸所得的 通气量, 临床上常用作通气功能障碍,通气储备功能考核的指标

(5)最大呼气中期流量, MMF,用力肺活量曲线而计算得出用力呼出25%~75%的平均流量。亦可表示为FEF25%~75%最大呼气中段曲线处于FVC非用力依赖部分,流量受小气道直径所影响,流量下降反映小气道的阻塞

2、通气功能类型的判断

(1)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指气道阻塞引起的通气障碍,原则上以FEV1/FVC下降为标准。最新指南表明,若FEV1/FVC低于预计值的92%,即使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80%亦可判断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MEF、FEF50%等指标显着下降,MVV也可下降,但FVC在正常范围或只轻度下降。F-V曲线(流量-容积曲线)提示为特征性改变为呼气相降支向容量轴的凹陷,凹陷愈明显者气流受限愈重。

肺功能单子怎么分析(肺功能报告如何解读)(10)

典型的疾病即为COPD,若FEV1/FVC低于70%即可判断为持续性气流受限。根据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可对COPD进行分度。

肺功能单子怎么分析(肺功能报告如何解读)(11)

(2)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指胸肺扩张受限引起的通气障碍,主要表现为FVC明显下降。

FVC的判断效能易受影响,故结合肺容量指标如TLC、RV及RV/TLC对限制性通气障碍的判断更为精确。

F-V曲线(流量-容积曲线)特征性改变为肺容积和流速等比例缩小和提前完成。

肺功能单子怎么分析(肺功能报告如何解读)(12)

(3)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

兼有阻塞及限制2种表现,主要为TLC、VC及FEV1/FVC的下降,而FEV1降低更明显。F-V曲线显示肺容量减少及呼气相降支向容量轴的凹陷。

肺功能单子怎么分析(肺功能报告如何解读)(13)

3、判断流程

肺功能单子怎么分析(肺功能报告如何解读)(14)

注:LLN为正常值下限

肺功能单子怎么分析(肺功能报告如何解读)(15)

换气功能

1、弥散功能测定

弥散是指气体分子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进行交换的过程。由于CO2的弥散能力比氧大20倍,故不存在弥散障碍,临床上弥散障碍主要指氧气。肺内气体弥散包括三个连续的步骤:气相弥散,膜相弥散,血相弥散。弥散功能常以弥散量为指标,即在肺泡-毛细血管膜两侧气体分压相差为1 mmHg时,每分钟所能通过的气体量。

弥散量:diffusion capacity, DL,肺泡膜两侧气体分压差为mmHg条件下, 气体在单位时间(1分)所能通过的气体量(ml)。

影响因素:弥散面积、弥散距离、肺泡与毛细血管的氧分压差、 气体的分子、 气体在介质中的溶解度、肺泡毛细血管血流、气体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

弥散量降低: 肺间质纤维化,石棉肺,肺气肿,肺结核,气胸,肺部感染,肺水肿,先心病,风心病,贫血。增加: 红细胞增多症,肺出血等。

2、通气-血流比值

主要是通过动脉血气分析项目计算相关生理学指标进行间接判断。

影响因素:肺泡通气、肺泡-毛细血管阻滞及静-动脉分流、PA-aO2、 PA-aCO2、 PA-aN2、V/ Q的失调是肺部疾病产生缺氧的主要原因。

小气道功能

小气道是指直径小于2 mm的气道。

小气道功能障碍:是气道阻塞的早期表现。小气道数量多,总横截面积大,对气流的阻力仅占总阻力的20%以下,早期病变时临床上可无症状和体征,通气功能改变也不显着,FVC、FEV1及FEV1/FVC尚在正常范围,但MMEF、FEF75%、FEF50%可显着下降,说明其对通气功能的影响主要为呼气中、后期的流量受限,当该3项指标中有2项低于LLN,可判断为小气道功能障碍。如图所示。

肺功能单子怎么分析(肺功能报告如何解读)(16)

注意:小气道病变指小气道本身的病变,它可导致小气道阻塞,出现小气道功能下降。肺组织弹性功能减退如肺气肿小气道可正常,但也会出现小气道功能下降。小气道功能下降并不一定反应小气道病变,小气道阻力变化反应小气道功能变化。

肺通气功能储备的评估

临床上通常以MVV作为通气功能是否降低的指标评价肺功能储备情况,进而来分析手术的危险性。

MVV的大小与呼吸肌力量、胸廓弹性、肺组织弹性和气道阻力均相关,是一项综合评价肺通气功能储备量的指标。

MVV占预计值70%以上者,手术无禁忌;

MVV占预计值69%~50%者,应严格考虑;MVV占预计值49%~30%者,应尽量保守或避免;

MVV占预计值30%以下者,禁忌。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zhaoying@yxj.org.cn

稿费:100~1000元

小编zhaoy88080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