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祖国红歌群星(舞台之上屏幕之中)

多元门类艺术作品《大地颂歌》,湖南卫视以媒介融合为主旋律带来价值裂变。

文 | 喜力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各种扶贫题材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其中,一部名为《大地颂歌》的作品格外引人瞩目,作为一部歌舞剧,它从长沙的梅溪湖剧院,一步步走到了国家大剧院,演出火爆到一票难求的地步。

歌唱祖国红歌群星(舞台之上屏幕之中)(1)

在2021年的第一天,《大地颂歌》在湖南卫视黄金时段播出,很多观众留言,“一直没抢到票,现在终于能够看起来。”

在如此重要的时间段,播出这部作品,能够看出它的分量和平台对于其的信心。脱胎于歌舞剧的电视版本,并不是简单的搬运,而是根据电视媒介属性重新架构的作品,如此多媒介的拓展,在扶贫作品中实属罕见。

歌唱祖国红歌群星(舞台之上屏幕之中)(2)

背后操刀的是一贯擅长媒介融合,又能够把脉观众的湖南卫视。到底是怎样的创新,让湖南卫视能够又一次在释放主旋律价值的同时,寻找到观众的最大公约数呢?

多元跨界形成电视新物种

媒介融合赋能首开主旋律创作先河

场场爆满、一票难求,是经常用来形容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受欢迎程度的词语。主演谷智鑫介绍,“到现在朋友圈里还有人问我这部剧演不演,他们都很想看”。

歌唱祖国红歌群星(舞台之上屏幕之中)(3)

此次湖南卫视播出的是4K高清摄制版本的《大地颂歌》从歌舞剧到电视屏幕,《大地颂歌》进行了跨艺术门类媒介融合实践。高质量的故事和剧本,是保证能够进行顺利媒介转换的基石。这部取材于上百位扶贫工作者和几十户湘西人家田间地头的歌舞剧,在真实素材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据总导演周雄介绍,剧本只他自身就调整了127次。扎实的剧本和真切的表演为观众还原出感人的扶贫图景和具有人文情怀的中国画卷。观众们对剧目的反馈是,看一场《大地颂歌》胜过上许多门课程。

歌唱祖国红歌群星(舞台之上屏幕之中)(4)

在故事饱满的基础上,《大地颂歌》根据不同艺术门类进行符合其特性的重新编排。相较于舞台,电视有聚焦和视角转换的优势。电视版放大了很多歌舞剧中无法凝视的细节。例如第一幕中村中许多年轻的劳动力准备离乡打工,舞台版更多的是表现离别寻找出路的悲苦氛围,很难捕捉到个体。而电视版则利用镜头语言,对准小雅极力挽留爸爸的表情和抱紧爸爸的动作,用影像语言传递出一个留守儿童面对父母离别的心碎。无需多言,就勾勒出别离的无奈和悲痛。

歌唱祖国红歌群星(舞台之上屏幕之中)(5)

在表现十八洞村通水时,歌舞剧中水倾斜而下令人震撼,由于现场观众席距舞台有一定距离,观众难以观察到舞台背景舞蹈演员的动作。在电视版当中,镜头将演员的表演和背景相勾连,让氛围因为动作、情绪而显得更加饱满,也更能体会到村民们真实的喜悦。

《大地颂歌》之所以能够“一鱼多吃”,成就跨界新物种,源于它的媒介融合基因。湖南卫视从开始的规划,就为这部剧目留下了多元媒介开发的可能性。它并没有因为舞台剧的形式,在排演的过程中放弃对于细节的追求。整部剧目在排演阶段的饱满程度让其在经得起镜头的推进和凝视,同时让媒介融合时有材可取。

歌唱祖国红歌群星(舞台之上屏幕之中)(6)

在演员和舞美选择方面,《大地颂歌》制作团队在初期就考虑到了未来大众传播的可能性,选取的是既符合舞台现场感,又能够满足镜头需要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媒介需求和表现特点,对素材进行二度加工。多媒介齐头并进,能够让这一扶贫题材辐射更广阔的人群。同时利用各种艺术门类的表现力,让这一源于湖南、反映时代的感人故事生发出更广阔的价值。

歌唱祖国红歌群星(舞台之上屏幕之中)(7)

以年轻语汇诠释扶贫题材

深度挖掘主旋律题材生命力

主旋律题材一直面临着如何打破曲高和寡的难题。湖南卫视作为主流媒体,一直有着很强的观众缘,善于在把控品质的同时,找到观众的最大公约数。这与其能够把脉观众口味,同时和正向价值融合的能力相关。

《大地颂歌》的制作,延续着湖南卫视这一基因。这部扶贫题材的作品充满了年轻语汇。首先是演员班底的选择。谷智鑫、何炅、张凯丽等都是深受年轻观众喜爱的人气派兼实力派。去年凭借《乘风破浪的姐姐》收获万千关注的万茜,《舞蹈风暴》中用肢体打动观众、让专业舞蹈收获流行人气的全能舞者刘迦,还有在《声入人心》凭借颇具感染力的表演和扎实声乐功底圈粉无数的廖佳琳,都齐聚在《大地颂歌》之中。

歌唱祖国红歌群星(舞台之上屏幕之中)(8)

万茜饰演的是牺牲在扶贫一线的楷模王新法的女儿王婷,她用饱满的情绪,怀念着父亲,扎实的演唱和适时的高音带着观众走入到一个女儿对父亲的怀念、埋怨再到和解的情境,跟随着表演一起悲伤、感动。

歌唱祖国红歌群星(舞台之上屏幕之中)(9)

刘迦饰演的是扶贫队员小刘。在暴雨夜,他奋力救出压在房子下面的女孩小雅。刘迦在没有任何台词和歌声的背景下,用舞蹈诠释这一场景。在设计当中,刘迦故意设计了很多刨地的动作,希望还原当时真实的动作,而简单最具冲击力。刘迦对于身体的把控,让这些动作在无言之间释放出强烈的冲击和情感浓度。

歌唱祖国红歌群星(舞台之上屏幕之中)(10)

人气演员的加入,既能够为演出带来专业质感的保证,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关注扶贫题材。他们不仅将年轻观众吸引到了剧院,这些有电视基因、流行基因、网络基因的班底,也为电视版、电影版的推出奠定了良好的观众基础。

在艺术形式的运用方面,《大地颂歌》结合了很多时下流行的表现手法。廖佳琳在片中扮演一位网络带货能手,演唱设计上,导演组在编曲中加入了花鼓戏元素,在浓郁的地方色彩基础上,融入潮流表达,碰撞出饱满的戏剧性。在相亲大会的段落,《大地颂歌》还加入了说唱、花腔等元素,让这个属于年轻人的故事氛围更加贴近时代。在音乐的创作方面,《大地颂歌》强调年轻化和传唱度,也是为了降低观赏门槛,更完整地吸收故事,体会内涵。周雄导演直言,“年轻观众愿意看,看得下去,比什么都好。”

歌唱祖国红歌群星(舞台之上屏幕之中)(11)

形式为内容服务带来无界想象

电视湘军创新基因持续突破新可能

元旦播出的《大地颂歌》是这一剧目媒介融合的开始,电影、纪录片、画册等多个艺术门类也已经在计划内,这是扶贫题材首开先河之举。能够看出湖南卫视在媒介融合角度的功底和制作方面的想象力,在策划角度就考虑到多种媒介和艺术门类的可能性,为跨界创作埋下了诸多伏笔。

歌唱祖国红歌群星(舞台之上屏幕之中)(12)

让扶贫题材流行起来,才能更深地挖掘扶贫的社会意义,不仅是惠及到贫困地区,并且成为一种民族精神融入到生活的各个层面。流行元素的使用并不是生硬的嫁接,所有元素的选择都需要在保证质感的基础上为故事服务,才能够真正说服年轻观众。湖南卫视善于扮演“翻译官”的角色,让有距离感的故事通过亲近性的艺术形式感染年轻人,同时不断寻求经典题材的年轻化、流行化突破可能。

《大地颂歌》的主演们与芒果综艺、剧集颇有渊源,谷智鑫的《恰同学少年》在当年创下收视高潮,到现在为止也是主旋律题材流行度的高峰。何炅的《快乐大本营》始终保持着高正能量输出和高国民度。《乘风破浪的姐姐》开始让社会关注30 女性的生存境遇和能量。《声入人心》和《舞蹈风暴》更是将高雅艺术进行流行化传播的成功尝试。电视湘军一直以来有媒介融合的创新基因,善于让艺术形式为内容服务,为观众服务,也善于让深刻的社会题材获得观众的喜爱和认可。也在多年的实践当中,储备了大量的制作人才和经验。

歌唱祖国红歌群星(舞台之上屏幕之中)(13)

《大地颂歌》正在逐渐形成多艺术门类的矩阵,辐射至不同类型的观众,相信未来还将产生更广泛、持久的影响力。从社会意义层面,它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扶贫,懂得扶贫,为扶贫感动。从制作层面,作为电视文艺新物种的《大地颂歌》,提供了主旋律题材进行媒介融合和影响力拓展的一种创新尝试,也为未来同类型题材创作带来可行性示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