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周边旅游怎么玩(本地与周边游撑起了假期旅游)

假期周边旅游怎么玩(本地与周边游撑起了假期旅游)(1)

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送旅客总量25554.11万人次,日均发送3650.6万人次。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22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72.1亿元。全国各级文化馆组织活动13940场,参与人次5927.48万,共有10801家A级旅游景区正常开放,发放2.83亿元文化和旅游消费惠民补贴,参与人数超1.4亿人次,直接带动文化和旅游消费154.1亿元。

相关旅游平台发布报告显示,国庆假期,长途旅行“冷”,近郊出游“热”,露营经济继续升温。前往城郊公园、城市周边乡村、城市公园的游客占比居于前三位,分别达23.8%、22.6%和16.8%;本地、周边旅游订单占比达65%,本地周边人均旅游花费较去年国庆增长近30%。露营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0倍,其中本地订单占比近八成,市外周边订单占比15%。人均露营花费为650元左右,相较中秋露营人均花费贵30%左右。夜间文化活动和旅游消费明显活跃,登山、露营等适合城市周边及近郊的户外运动玩法受到追捧。

旅游也从围绕景区景点做营销的“甲方”思路,转变成了以游客为主的服务思路,游客想露营,于是城市近郊的公园、景区围绕露营开展各种活动、如“露营 飞盘”、“露营 骑行”、“露营 烧烤”、“露营 自然写生”、“露营 昆虫探秘”等个性化露营玩法让游客选择。游客想住乡村里的一个现代化的家,于是特色乡村民宿全部爆火。游客想在本地玩出新花样,于是上海搞了“海派城市考古”,解锁上海本地深度游等报名供不应求。

为了躲避汹涌的人潮,安静、清闲地度假,“反向旅游”成了热点,一些非著名旅游小城,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凭借着没那么拥挤、消费不高和可以“说走就走”的特点,成为了新兴的“冷门好去处”。其中衡水、鹤岗、日照、乐山、汉中、莆田、南平、漳州、汕头、龙岩、柳州、景德镇、丽水、绍兴等多个非传统旅游城市,都迎来旅游订单显著增长。其中,“90后”和“00后”占到访游客的7成左右。

在文旅创新方面,如绿马神兽的火爆出圈和盲盒全面渗入景区和文旅营销圈,带来惊叹和惊喜连连。肇庆、腾冲、黔南等一些名不见经传城市、推出创新的文创IP赋能、网红表演、文化演出、文创潮玩等活动给游客献上“旅游盛宴”。

文化方面,更是惊喜不断,如《滕王阁》与王者荣耀的合作、河南卫视的“重阳奇妙游”,无一不给人一种将千年文化重新复活和流淌起来的感觉,以及全国各地的博物馆、科技馆等具有文化气息的场所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文化跨界创新活动,更是成了“遛娃”亲子游的打卡地。

一些声名远播的景区仍然备受游客的青睐,例如黄山在限流50%的情况下,在登山的路上仍然寸步难行;去泰山看日出的游客被堵在泰山十八盘,黑压压的人头半天挪不动一步;假期期间的河南戏剧幻城停车场爆满,入园门票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

假期周边旅游怎么玩(本地与周边游撑起了假期旅游)(2)

夜间文化活动和旅游消费明显活跃,第一批120家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累计夜间客流量3995.6万人次,平均每个集聚区每夜客流量4.76万人次。例如山东围绕“夜宿”“夜游”“夜集”推出“秉烛游山东”线上文旅活动;以及广西北海银滩潮雕灯光秀、海丝首港海上烟花秀等“夜秀”项目成为市民游客纷纷打卡的网红项目。

全国大多数地区的景区都处在开门迎客的状态,也有一些个别地区的景点处于闭园传统,如武汉周边地区的一些景区在假期中处于闭园状态。也有一些著名景区在开门迎客的时候爆冷,如被誉为“人间童话”的秋天里的九寨沟,在过去的7天国庆假期,单日可容纳 4.1 万人的九寨沟景区仅迎客 211 位。7 天迎客人数分别为:1 人、7 人、4 人、55 人、60 人、53 人、31 人。

据相关报告显示,一些较大规模的活动赛事将陆续开展,比如今年的北马(北京国际马拉松)即将于11月6日正式开赛,这意味着3万人级别的群众户外运动在3年多以来历史性开闸。

在国际旅游方面,10月8日出台相关政策允许在上海、重庆设立并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旅行社从事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旅游业务。香港也宣布10月19日实行“0 0”的政策,全面向国际开放。

假期周边旅游怎么玩(本地与周边游撑起了假期旅游)(3)

从旅游宏观数据表现来看,全国人气热门景区前50名来看,地处三四线城市且往年国庆非热门旅游目的地的景区打卡人次占比,较2021年提升了23%,更多小众目的地的景区受到青睐。长距离出行受到影响,短途旅行、周边游、本地游则表现突出,在考虑到疫情反复风险的情况下,本地、周边游目的地具有更好的恢复潜力。

当下的旅游消费出现了消费分级,大家的选择越来越多,不同圈层的人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旅游方式和消费方式。无论是“反向旅游”的兴起,还是露营旅游的盛行,对当下传统旅游模式都是一种挑战与启示。经过近3年的疫情“洗礼”,旅游市场需求、产品结构以及旅游者的出行抉择和偏好都已经发生了裂变,传统的大众化旅游模式和热门景区正逐渐被更多个性化、多元化、即兴化的旅游模式和产品所替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