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症人的心理分析(这些心理疾病隐藏在进食问题背后)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食物能给人体带能量和营养,美味的食物还能让人心情愉悦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心身医学科主治医师陈超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进食情况其实也可以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厌食症人的心理分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厌食症人的心理分析(这些心理疾病隐藏在进食问题背后)

厌食症人的心理分析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食物能给人体带能量和营养,美味的食物还能让人心情愉悦。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心身医学科主治医师陈超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进食情况其实也可以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食欲下降

当一个人持续食欲下降时,提示可能存在抑郁症。在抑郁状态下,人会缺乏食欲,进食变成了一项任务。不光是食物,任何事情都无法让抑郁症患者提起兴趣。患者总是开心不起来,缺少愉快的体验,时间长了甚至对生活都丧失希望。抑郁症患者可能还会存在睡眠障碍、身体疲乏、性欲下降,体重减轻等症状。

进食量变化及异常进食行为

由于性别、年龄、工作强度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每个人的进食量也不同。当一个人的进食量相较于其本人突然出现变化时,提示可能存在进食障碍。

厌食症是患者有意节制饮食,导致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的一种进食障碍。患者会刻意减少热量摄入和增加消耗,对瘦存在无休止地追求,会伴有体象障碍,即使已骨瘦如柴但看到镜中的自己仍是胖的。还有一种进食障碍患者,会频繁出现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多食或暴食行为,进食后又因担心发胖而采用各种方法减轻体重的一种进食障碍,临床上称之为贪食症。因为怕发胖,患者会有清除行为,如抠吐、使用泻药等。

另外,有些人还会出现情绪性进食,同样是短时间内大量进食,但患者没有清除行为。这种进食行为会有调节情绪的作用,但调节只是暂时的,长期来看患者会伴有自责、内疚、空虚的感觉,更容易伴发抑郁情绪。

胃肠道不适感

生活中,有些人遇到一些负性事件后会出现胃肠道不适,检查后未见异常,或无法解释现有的症状,不适感反复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称之为躯体形式障碍。该疾病也属于一种精神疾病,需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联合干预。(闫妍 实习生刘心迪)

来源: 人民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