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贵的十本小人书(广州语文老师收藏小人书两千册)

最贵的十本小人书(广州语文老师收藏小人书两千册)(1)

小人书,又称连环画,曾风靡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成为一代人的共同记忆,更是那时的校园里炙手可热的经典读物。

时光流转,如今的广州市南沙区图书馆大岗灵山中学分馆,收藏着700本小人书,灵山中学教师张斌是这些小人书的捐赠者。

在张斌家里,收藏多年的小人书有两千册之多。张斌表示,捐给分馆的小人书展现了不同时代的英雄保家卫国的事迹,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他希望通过阅读小人书的方式,引导学生们积极从这些中国经典人物身上传承优良品质:像唐僧和孙悟空一样为人善良、有理想目标,像岳飞一样为国尽忠、为家尽孝,像杨家女将一样英勇奋斗、坚贞不屈。

最贵的十本小人书(广州语文老师收藏小人书两千册)(2)

张斌收藏的《杨家女将》《岳传》系列小人书,后捐给南沙区图书馆大岗灵山中学分馆。

传家宝档案

“老物件”名称:小人书

简介:这是张斌童年的精神食粮。从2003年起,他开始大量收藏小人书,至今有两千册。今年5月,他将其中700本小人书捐给自己任教的灵山中学,将精神财富传递给更多孩子。

传宝人说:小人书里有古今中外的英雄故事,有人世间的真善美。它们伴随着我长大,也伴随着我的孩子们长大。

小人书承载爱国主义情怀

在广东茂名信宜市长大的张斌,小时候家里没电视,看小人书是他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用两三角钱买上一本,窝在家里一读就是一整天。“这是我童年的精神食粮。在那个年代,小人书既起到宣传教育作用又丰富了课外知识。通过阅读小人书,还激发了我学习语文的兴趣。”多年后,张斌成了一名语文老师。

2003年,在广州工作的张斌路过天河购书中心,偶然发现有大量的小人书出售,瞬间唤起了他的童年记忆。从那时起,张斌开始大量收藏各类小人书,内容包括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古代名著、武侠英雄传记等等,至今已多达两千册。

今年5月20日,南沙区图书馆大岗灵山中学分馆正式对外开放,灵山中学组织全体师生开展捐书活动,在该校任语文老师的张斌捐赠了700本自己收藏的小人书。“我曾在图书馆看到很多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小人书,尤其是一些阅读长篇著作有困难的学生,会对小人书更感兴趣。因此,我决定把自己收藏的部分小人书捐出来,希望让学生们能看到更多题材丰富、故事性强、教育功能完备的书。”

听闻此次南都“岭南好家风”传家宝征集活动征集展品,灵山中学牵头从张斌捐赠的700本小人书中遴选了30本参展,书单包括《杨门女将》《岳传》《岳家小将》《周恩来》等。张斌表示,此次参展的小人书的共同点在于展现了不同时代的英雄保家卫国的事迹,体现一种爱国主义精神。

最贵的十本小人书(广州语文老师收藏小人书两千册)(3)

“我的父亲与伯父都是军人出身,爱国情怀一直根植于我的内心。历史、小说人物以通俗读物连环画的形式出现,描绘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宏大的故事场景,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书本中刻画的巾帼不让须眉的杨家众女将、精忠报国的岳飞等人物就成了我情怀的寄托。”他说。

从英雄人物中传承“真善美”家风

家中收藏的两千册小人书,是张斌的童年记忆,也是张斌两个儿子的“家庭老师”。

小儿子张予畅今年4岁,喜欢听故事,《西游记》是他最爱看的书。日常生活里,张斌常依据《西游记》的小人书给儿子讲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依然坚定前行的故事,告诉孩子要有目标、不怕困难,努力为自己的人生而奋斗,为社会作出贡献。

“小人书里的英雄人物有着美好的道德品质,有着人世间的真善美,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同时,连环画的表现形式更受小孩子喜欢,他们也更愿意去接受这类书籍。”张斌说。

大儿子张驰原是看着《岳传》系列、《岳家小将》系列的小人书长大的。其中,岳母刺字的故事凝结了报效国家、为国尽力的精神,对大儿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贵的十本小人书(广州语文老师收藏小人书两千册)(4)

《岳家小将》系列小人书。

今年19岁的张驰原常常和父亲讨论国内国际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父子俩都会站在国家和民族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这也是张斌在教育中一直想要传递的情感,保有爱国主义精神是张斌最重要的家风。

“因为我是语文老师,我也常和两个儿子讲小人书中苏轼、李清照、王安石等文学家的故事。我的大儿子现在是理科生,但他对诗词歌赋十分感兴趣,对《琵琶行》《滕王阁序》《满江红》等诗词都了如指掌。”张斌认为,家风是一种通过阅读优秀名著自然流露的文化力量,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在孩子心中种下优良的传统文化种子。

征集方式:

参与对象:广东省内家庭

征集范围:征集各种能体现家风家训传承等物件,如书信、手札、书籍、画作、证件、奖状、纪念章等等。

参与方式:

2.参与者需在信息登记页面补充一段不少于100字的文字解说,简述传家宝背后的故事,内容需符合事实、条理清晰以及展现正能量。

征集奖励:参与者均可获得纪念证书或者礼品。

咨询方式:如您对征集活动有任何疑问咨询,请联系

南方都市报 房琬 16620040813 夏嘉雯 15602221098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李竹 记者 莫郅骅

受访者供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