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沉鱼落雁(西施沉鱼)

西施沉鱼落雁(西施沉鱼)(1)

苎萝山下浣纱女,美丽而善良

春秋末年,战乱四起。在月宫中,有一颗珍宝令嫦娥爱不释手,那就是万年明珠。它晶莹剔透,清香四溢。嫦娥孤苦伶仃,每当思念后羿时,就会望着明珠出神,度过无数个漫漫长夜。

一次,嫦娥去拜望王母娘娘,把金鸡唤来,命它看护明珠。金鸡见它剔透可人,不禁抓起明珠玩起来。不知怎的,明珠竟从爪间滑落,坠到九霄云外去了。金鸡大惊失色,逃出月宫。

越国有座苎萝山,山下流淌着一条小溪,名为苎萝溪。溪边错落有致的住着一些人家,这里就是苎萝村,村子里的人都姓施。村庄被小溪从中分开,分为施东村和施西村。

小溪宛如银带,清澈见底。每天清晨,村中的妇女们来到溪边浣纱,欢声笑语不断。一天,樵夫之妻发现水中有个东西闪闪发光,把它拿起来细看一原来是颗珠子。她怀疑这是梦,便用牙齿去咬,不料珠子滑进喉咙里了。她感到腹痛难忍,16个月后,即公元前505年春天,一只金鸡忽然落在屋檐上,只听“哇”的一声,一个女婴降生了。金鸡只好作罢,飞遁了。

西施沉鱼落雁(西施沉鱼)(2)

年轻的樵夫见女儿白皙可爱,光滑的肌肤熠熠生辉,便给她取名夷光。小夷光活泼好动,受到父母的无比疼爱。

小夷光经常眨着一双美丽的眼睛,听母亲唱江南小调。母亲唱到高兴时,小夷光就咧开嘴笑,妈妈唱到伤心处,小夷光眼中仿佛充满了忧伤。母亲喜欢抱着她,把心里话向她诉说。母亲相信,小夷光能听懂自己的话。

樵夫每次打柴卖了钱,都给女儿买来礼物,宁可饿肚子,也要博得女儿的欢心。他喜欢抱着女儿去别人家做客。小夷光从小懂事,不哭不闹,村里人都喜欢她。

夷光八九岁时,追着母亲到小溪边浣纱、摸鱼;追着樵夫到山上砍柴、逮野兔。每天,父母拼命地劳作,夷光干活很卖力,只恨自己不是男儿。

十三四岁时,夷光长成大姑娘了,身上有着江南女儿的精明灵秀。夷光的美丽、善良远近闻名,施西村的人把村名施西颠倒了一下,变为西施,作为夷光的昵称。夷光这个名字反而不再有人提了。

西施沉鱼落雁(西施沉鱼)(3)

西施美不可言,后世颂其美的篇章不知有多少!庄子曾把西施之美描写得栩栩如生,唐代李白的《浣纱石上女》更是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玉面耶溪女,青娥红粉妆。

一双金齿履,两足白如霜。

西施有珍珠般的心灵,心地善良。谁家有了困难,她都会及时出现,尽最大的努力帮忙。施东村有位姑娘,叫采萍,相貌平平,很爱打扮。施西村的人们夸西施貌美后,采萍很羡慕,跑去仿效西施。西施上山打柴她也去,西施浣纱她也浣纱,如影随形。

施东村的人见采萍如此执着,好心地称她为东施,她非常喜欢这个昵称,效仿西施更加起劲了。一次,西施得了风寒,心口疼,手捧心口,微皱眉头,从山上回家。

西施所表现出的娇弱之态竟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施西村的乡亲们纷纷赞美,东施跟在西施后边,手捧心口,微皱眉头,从村中走过。

东施忸怩作态,无病呻吟,不比平时美,反而丑了,施西村的人见了,调笑道:“东施姑娘比西施美多了。”

西施很喜欢天真无邪的东施,劝道:“好妹妹,你为什么要跟我学呢?你原来快乐得像只小鸟,那不很好吗?自从你仿效我后,反而失去了自己。好妹妹,你学得太难看了。你应该找回自我,快笑一笑吧!”

西施沉鱼落雁(西施沉鱼)(4)

东施放下手,抬头挺胸,欢快地笑了起来,西施也笑了。距施西村不远的鸬鹚湾,有个美丽的姑娘叫郑旦,家里也很穷,比西施大一岁。

郑旦总听人们说施西村的西施长得美,天上少有,人间无双,便想去比比看谁最美。郑旦晚上兴奋得睡不着觉。如果西施不像人们夸的那么美,我就是最美的人。西施长得什么样呢?

第二天清晨,郑旦梳妆打扮后,手挎竹篮,来到施西村村口,迎面遇到一个姑娘,提着篮子去溪边浣纱。她的身材像五月的杨柳,她的脸像六月的荷花,她的美无法说清。郑旦惊呆了。郑旦说:“请问,你是西施姑娘吗?”

姑娘点点头,说:“你是谁?”郑且说:“我是鸬鹚湾的郑旦,人们都夸你美丽,我想来看看你。”西施满脸通红,低下头来说:“刚才我见到你,还误以为是仙女下凡呢!”

郑旦见西施如此谦虚,拉起西施的手说:“你若不嫌弃的话,我们做姐妹吧!”西施说:“太好了!”姐妹手拉手来到井台前照影,水中两个身影,相映生辉。

西施沉鱼落雁(西施沉鱼)(5)

相见恨晚,难洗亡国之恨

春秋末期,吴国一直对越国虎视眈眈,西施9岁那年,吴王阖闾率军入侵越国,越军主力驻扎在携李。从军事力量的对比来看,吴国明显比越国强大。

越王勾践召来年轻的大夫范蠡,要他献计。范蠡,字少伯,是春秋末期楚国宛邑人。范蠡号称“陶朱公”。范家独苗单传已经超过了五世,所以父亲对范蠡关怀备至。他刚到学龄的时候就被送到乡村塾师庄伯执教的蒙馆里求学去了,与少年时候就很有文名的陆通、庄生俱为同窗。

范蠡在他们当中最年少,天资聪颖,思想敏锐,领悟精深,记忆超群,很小的时候就苦读了《书》、《易》《诗》等书籍。对于书里夏、商、周三代的许多禅让事典、政治文告、战争宣言、檄文誓词、天文气象、地理山川等都能看懂,许多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文化大事,都让他背得滚瓜烂熟了。范蠡不但掌握了历史经验,还懂得了治国的大道理。

西施沉鱼落雁(西施沉鱼)(6)

范蠡18岁的时候曾经求见来访的孔子,还结识了计然。后来又拜鬼谷子为师,学习道、数、兵、游之道。郑国与楚国宛邑大战,范蠡家破人亡,父母都死于战火之中。范蠡以行医看病、占卜为谋生获利的手段,多次出游郢都、越国。

范蠡到处寻访名流,结交才子,注意考察社会。经过名师指点、实地考察,范蠡对于天文、历数、人情世故、行军之道、布阵之法和捭阖之术都非常精通。这时,范蠡已经成了识时务的智者,胸中所藏的兵法韬略、雄才大智,足以安邦定国了。

春秋时候的楚国,由于贵族当权,国王没有作为,朝廷异常腐败。年轻的时候就有圣贤之志的范蠡,看到楚国不仅受到吴国威胁,还依赖于秦国,觉得忧心如焚。不过出身寒微的范蠡,不愿巴结昏庸的贵族们,只好出人于陋室之中,浪迹天涯,过上了十分清苦的生活。为了躲避凡夫俗子的妒嫉,范蠡常常佯装狂痴,隐身待时。

那个时候正好赶上吴越交兵,越国在军队、土地以及人才等许多方面都不如吴国,面对着吴国的攻势,越王勾践非常着急,迫切需要找到一位良臣帮他挽救覆灭的命运。越国大臣文种久仰范蠡大名,于是向越王勾践推荐了范蠡。

面对吴军的强大攻势,范蠡请越王勾践挑选300名死囚,记下他们的姓名和家人。范蠡对死囚说:“兄弟们,你们都犯了死罪,不久就要被处死,这种死法是耻辱的。今天,吴军侵犯我国,杀我父母妻儿,掳我良田和牲畜,难道越国人都是孬种吗?现在大王赏给你们一个机会,命你们死在吴军阵前,让吴军知道:越国人不是孬种。越王会派工匠把你们的名字刻在石碑上,供后人世代供奉。你们的父母妻儿,越王也会赡养。我,越国大夫范蠡,代越国百姓在这里拜托你们了。”

说完,范蠡行跪拜大礼。

死囚们群情激愤,减道:“我们愿为国而死,死于吴军面前!“范蠡动情地说:“弟兄们,功成之后,一定刻石永志,厚恤家人。”

范蠡命人给300名死囚刺青,刺上龙、蛇、蝎、鳄鱼、饿鹰、猛虎等花纹,好吃好喝,精心训练。

一天,两军排开阵势,吴军即将发起攻势,忽然从越军阵中走出300名头顶剃得锃亮的勇士,纷纷把衣裳脱掉,走向吴军。

这群勇士分为三排横队,每排100人。站立后,每人举起一把“携李”宝剑,“刷”地举在胸前。第一队100人把“携李”剑压在喉管上,高喊:“越人无敌,越军必胜!“双手用力一挥,一百颗人头滚动落地,热血喷出。第一排倒下,第二排又是一阵高呼,人头滚动,热血喷出。第三排也是不差分毫。

吴军吓坏了,那滚动的人头好像是自己的,喷涌的鲜血好吓人。阖阊忘了下令进攻,士兵们开始向后退却。待阖闾回过神来,要传令进攻,找不到传令兵。原来,传令兵被眼前的恐怖场面吓坏了,逃命去了。越军被三百死囚的精神所鼓舞,无不同仇敌忾,争先恐后地扑向吴军。

混战中,越王勾践鸣金收兵太早,范蠡来不及阻拦。否则,若一鼓作气,能给吴军以更大的打击,使吴国一厥不振。事后,勾践也后悔莫及。

西施沉鱼落雁(西施沉鱼)(7)

此次战役,吴国折损了3万精兵。阖闾身受重伤,被越军砍断右脚拇指,回国后不治而亡。携李之战助长了勾践的霸气,范蠡也名扬天下。西施从乡亲们讲的故事中,知道了这次战役,十分崇拜范蠡。

携李之战过后,越国还需休养生息,恢复国力,以迎接吴国的挑战。越王勾践得意忘形,整天沉浸在胜利之中,大摆宴席。几天后,竟忘记国事,到处游荡,不是打猎,就是去捕鱼。齐国、晋国和楚国的使者到越国很多天,想与越国结盟,共同对付吴国,一住几个月,却见不到勾践。

范蠡见勾践这样,与大夫文种,多次劝谏,勾践却不听,仍然游玩。在携李之战后的第三年,勾践不听范蠡和文种的阻拦,率军攻入吴国,被吴王夫差杀得大败,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上。大夫文种向吴王哭诉,求吴王饶越王不死。

范蠡向吴国太宰送去大批珍宝和八名美女,求他从中帮助。吴王夫差在太宰的奉承下,赦免了勾践,要求勾践带着夫人姬玉到吴国为奴。范蠡自愿陪勾践赴吴国为奴。

勾践夫妇、范蠡在吴国三年,受尽屈辱。

为了骗取吴王的宠信,勾践为生病的吴王亲尝粪便,分析病情。吴王夫差听从太宰的话,于公元前490年把三人释放,让勾践恢复越王的称号,定期向吴国进贡。

勾践回到越国后,对吴王十分恭敬,经常派人给吴王送珍宝。文种提出了“灭吴九术”,具体内容为:尊天地,奉鬼神,树立越国必胜的信念。贿赂吴王,使其心骄志丧。出高价购买吴国粮食,使其粮食减少。选美女送给吴王,乱其国政。多献能工巧匠,使吴王大造宫殿,耗尽钱财。贿赂吴国的奸臣,让他们扰乱吴国的军国大计。挑起吴王和忠臣的矛盾,置伍子胥于死地。富民强国,准备灭吴。整修军备,伺机复仇。

西施沉鱼落雁(西施沉鱼)(8)

九条谋略在越国君臣的齐心协力下,全面实施。选送美女之事由范蠡去办。

勾践从吴国为奴回来,西施已经15岁了,变成光彩照人的少女了。会稽之战、越王人吴为奴、越国沦为附庸等等,使西施感到耻辱,埋下仇恨吴国的种子。她从爱唱爱笑变得忧国忧民。

一天,范蠡因选美女,坐船来到苎萝溪,发现美丽的西施正在浣纱,溪水清澈透亮,两岸一片春色,而浣纱女子却似有无限心事。

范蠡上前问道:“春光无限,姑娘为什么一脸愁思,辜负大好风光?’

少女见问话的是位英俊的书生,脸上稍微一红,口中吟道:

人道春色新,三年不见春。

虽有苎萝水,难洗亡国恨。

范蠡大吃一惊,心想她不仅美貌惊人,而且不忘国耻。联想起自己出行的目的,连忙上前报了姓名,与西施交谈。

西施听说他就是范蠡时,问起携李之战和几年人昊为奴的情况,又向他倾诉衷肠。范蠡见她忧国忧民,觉得相见恨晚,越谈越投机。两人指溪水为证,恋恋不舍地分开了。

从此,西施整颗心都给了范蠡。范蠡国事缠身,无法经常来看她。但她知道,范蠡不管去哪里,都会想着她。而她觉得自己的心早就与范蠡融为一体,无法分离了。

西施沉鱼落雁(西施沉鱼)(9)

以身许国,丢开儿女私情

为了选美,范蠡找了一个多月,毫无结果。他跋山涉水,跑遍了越国。吴王宫中美女如云,所送的越国美女若不能压倒群芳,就无法讨得吴王欢心。光美貌不聪明,在吴王面前也无法得宠,不得宠就达不到目的。没有爱国心更是不行,若迷恋吴宫的富贵,不愿回越国,向吴王说出真情,会给越国带来灭顶之灾。

一天,范蠡来到苎萝村看望西施。西施见他愁容满面,一再问范蠡出了什么事。范蠡不回答,西施委屈地说:“少伯,难道你信不过我吗?”

范蠡还不回答,西施生气地说:“既然你信不过我,还发什么同生共死的誓言!"

西施沉鱼落雁(西施沉鱼)(10)

范蠡把越国君臣的“灭吴九术”告诉了西施,说眼看限期已到,误了越国的复国大计就成为越国的罪人了。

西施听了,紧紧地靠在范蠡身上,她明白了他对自己的一片真心。

西施说:“我愿以身许国,赴吴完成使命。

范蠡一把搂住西施,痛哭失声,连话都说不出了。

西施也很难过,范蠡舍不得她,她也舍不得范蠡呀!但昊国不灭,国破家岂能全!西施也不忍心看到范蠡因此而受越王刑罚,所以才牺牲自己。

她为范蠡擦掉泪水,说:“少伯,越国不复,我们的日子能过得安稳吗?你曾对我说,为国家不要恋亲情,应牺牲自己的利益。那么,在国难当头时,我们为什么不能丢开儿女私情呢?你不舍得让我去吴国,谁家的父母舍得把女儿送出去呢?”

范蠡听了,对西施充满了敬意。其实他早就选中了西施,只是不愿说出来。范蠡擦千眼泪,整理衣冠,向西施行跪拜大礼:“我范蠡愿指天地为证:今生今世,不负施妹。吴国灭亡之日,就是我与施妹新婚之时。此心永不会改!”

西施沉鱼落雁(西施沉鱼)(11)

“少伯!"西施投进范蠡怀中。

西施去鸬鹚湾劝说郑且,让她与自己共赴吴国。第二天,郑旦表示愿与西施共同赴吴,范蠡命诸暨城令,妥善安排、厚待西施和郑且的家人。

诸暨城令派人到苎萝村和鸬鹚湾宣召西施、郑旦,留下粮食、布帛。带着两个女子来到诸暨,派一辆车,给西施和郑且乘坐,由范蠡率兵护送着离开诸暨。

三日后,范蠡等一行人来到都城会稽。范蠡向勾践复命。勾践和群臣见到西施和郑且时,瞪大了眼睛,越国竟有这么美的少女。勾践更是垂诞三尺,若不是王后姬玉在旁提醒,差点误了大事。

范蠡说西施、郑旦都是村姑,只会养蚕、织布、浣纱、做饭,不会梳妆打扮,不会歌舞音乐,宫廷礼仪更是不懂,应该派人教导,仅凭美色是无法博得吴王欢心的。

勾践把西施、郑旦安顿在城西一座小城里,命老年士兵守卫,照顾两位女子的生活。请了著名的乐师、舞师、棋师、化妆师和礼仪师等,教她们各种知识。

两年后,西施、郑旦身上再也见不到村姑的痕迹,一笑一颦都是端庄的王宫美女了。

范蠡见时机成熟,去禀告勾践。临行时,勾践快步走到两位姑娘面前,紧紧握着她们的手,说:“太美了,孤王真舍不得把你们送走呀!”

王后生气地说:“大王忘了姑苏三年之耻吗?”

西施沉鱼落雁(西施沉鱼)(12)

西施和郑旦说:“愿大王不忘国耻!”

勾践从欲念中解脱,放开西施和郑旦,颁发王命:要范蠡明年春天送二女人吴。

公元前488年春,船队在钱塘江中行驶着,这是范蠡送西施、郑且赴吴的队伍。

从会稽到姑苏,有陆路可走,而且近。但范蠡担心陆路风尘仆仆,就决定走水路。几天后,他们到达吴都姑苏城。晚上,范蠡把西施、郑且安排到会馆,带着礼品去见吴国太宰。姑苏城内,正在到处大兴土木,建了很多楼台亭阁。姑苏台竟高达二百多丈,像一座山。台上台下,工匠来往奔波,这些都是越国献上的能工巧匠。

范蠡祈祷着:“上天啊,请你可怜这些越国工匠吧,保佑越国灭吴之谋成功吧!”

范蠡向西施、郑旦说出明天进宫的消息,一再交代要注意的事项。打仗本来是男人的事情,而现在男人战败后,却要把两个女人送给仇敌,眼看就要被吴王夫差糟蹋了,叫范蠡怎能不感到痛心呢!

西施见范蠡垂头丧气,怕他控制不住自己,提醒道:“少伯,该早点休息了,不要忘了明天我们还要进宫。”

范蠡慢慢站起身来,来到两个姑娘面前,把她们拉到自己身边说:“我永远忘不了你们,越人永远忘不了你们,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越国会灭吴的。”

西施、郑旦双双把头埋在范蠡的怀中。

西施沉鱼落雁(西施沉鱼)(13)

西施沉鱼落雁(西施沉鱼)(14)

功成身退,泛舟于西湖之上

在西施入吴的这些年里,越人坚强起来,国力逐渐强盛了。

公元前482年六月,勾践趁夫差北上黄池会盟之际,亲统越军,攻向姑苏。在姑苏城外与吴军交战,杀了吴军的两位将军,逼吴太子友自杀,攻下姑苏外城,烧了姑苏台。

夫差知道后,率大军从黄池赶回,在太湖遭到越军的伏击,吴王几乎全军覆没。夫差派太宰向勾践求和,答应越国的条件:

自和约签订之日起,越吴平等,越不对吴称臣,吴不再对越称王。第二,吴国把从國闾时起侵占越国的土地归还越国。吴国归还越国进贡给吴国的所有珍宝和钱财。吴国每年向越国进贡。

夫差黄池会盟时,西施没有随同前去,住在馆娃宫里。西施经常划着小船到香山采集香草。吴王战败后,西施一改冷淡的态度,对夫差百依百顺,陪吴王出游。

夫差从西施那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慰,也使他得到了满足。夫差看到,西施从不干预政事,只知道陪着他游玩。自己战败了,西施不仅没有抱怨,而且安慰自己,可见西施是忠诚的。夫差一刻也离不开西施了。

公元前477年3月,越军唱着军歌,浩浩荡荡地再次踏上了征吴之路。

西施沉鱼落雁(西施沉鱼)(15)

两军在太湖附近的笠泽江两岸摆开阵势。

吴军位于江北,拥兵6万。越军位于江南,拥兵5万。

双方势均力敌,决战前夕,范蠡下令坚守阵地。他带着两个心腹侍卫,驾着两艘船到太湖深处的香山附近。

按照约定的时间,西施驾船来到香山采香草,看到范蠡,连忙把小船划到跟前,跳上帆船,与范蠡抱在一起。范蠡命心腹侍卫把西施藏起来。

夜晚,越军采用突袭的方法,打得吴军溃不成军,捣毁了姑苏城,夫差在绝望中自杀。

越国吞并了吴国的领土,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当时,有两支人马在吴王宫殿中秘密搜索,寻找西施。一支人马是勾践偷偷安排的,他要在夫差之后享受西施,派了这支人马来保护她。另一支是王后的人马,她下了一道命令:找到西施,把她沉入江中。

在越国庆功宴会后的第5天,在太湖东端,一只帆船缓缓地行驶着。范蠡布衣葛巾,一副商人打扮,眉字间透出一丝得意之情。西施布衣荆钗,虽30多岁,却露出超凡脱俗的风韵。

西施沉鱼落雁(西施沉鱼)(16)

驾船的是范蠡的两个心腹侍卫,他们打扮成船家模样。

西施说:“少伯,你说我们能逃出越王和王后的捕杀吗?”

范蠡笑道:“我料定他们绝对不会向东追捕的,请施妹安心吧。”

过了一会,西施说:“听说越王给你封地百里,又给你塑了金像。

范蠡说:“对我来说,那些都是诱饵。施妹,从今往后,我们要改名了。

“叫什么呢?”西施问。

范蠡看见船里有很多牛皮酒袋,说:“我就叫鸱夷子皮吧。”

“什么叫鸱夷子皮?“两个心腹问。

“就是牛皮袋子,哈哈,从现在起,我就变成酒囊饭袋了。”

范蠡的老家是楚国宛邑,那里盛产美玉。“施妹,”范蠡唤道,“你就叫‘宛玉’吧。”两个侍卫听了,拍手称快。

西施说:“我已没有当年的冰清玉洁了。”

“不,你永远是一块洁白无瑕的美玉!”

西施说:“子皮。”

“宛玉。”就这样,范蠡和西施从越国消失了。两个心腹也改名为“独山”和“渔三十”。

西施沉鱼落雁(西施沉鱼)(17)

范蠡认为文种一共有九个计策,越王只用了七策就成了一代霸主。既然他用在了治理国家方面,那么我也能用在经商方面。

范蠡率领家人来到了当时商业十分兴盛的齐国。范蠡在一路上考察了各地市场交易的货物种类、价格、产地、成交和货币流通等情况。经过详细的考察后,范蠡决心在有河、有海、有山林的海滨建造自己的商业王国。

范蠡的事迹被百姓们编成了诗歌来称颂,名闻天下。齐国大臣田常把这件事告诉了齐王:“以齐国的财力,施舍于百姓,然而传不出临淄;那个大富商却能以一家财力,施舍于百姓,天下皆知。”

西施沉鱼落雁(西施沉鱼)(18)

齐王派使者带着丞相的金印去请范蠡。范蠡厌倦了政治生涯,偷偷地率领族人逃到了鲁国曲阜郊外。后来他看到定陶为天下经济中心。范蠡就在定陶治产积居,人称陶朱公。范蠡获得钱财以后,经常施舍于贫民,深得百姓爱戴。范蠡并没有依靠越国经商,并且后来的成功也不在越国。

为了使自己一家人能够在这里站稳脚跟,范蠡穿着褴楼的衣衫,亲自率领家人开山育林,建造美丽的家园。范蠡雇请木工、盐工,还买了一些奴仆。范蠡将奴隶们分成几个生产组织。女奴全部由西施管理,从事桑麻纺织。

西施出身于浣纱女,曾经以织绢贩卖为生,这次重操旧业,真是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男奴由家臣总管管理,从事耕种、渔猎等生产。

在范蠡的指挥下,他的商业王国依次建成了房屋、粮仓,还把草场开垦成了良田,将山坡建成了桑园。另外,日用品等也一应俱全,至于车马、舟楫、缫织机具、煮盐设备等也都购置充足。

接着,范蠡又组织人开挖了沟渠,建造了盐池。当年孔子的弟子子贡,从事的是长途贩运,指挥着成队的马车,贩运货物到各国出售,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富翁,仅仅在定陶的府宅就有几百间。

子贡向范蠡讲述自己的经商理念:“物以稀为贵”,并且深深以此为豪。

西施沉鱼落雁(西施沉鱼)(19)

一天,子贡去求教范蠡。范蠡终于遇到了知己,不由兴起,传授给子贡16个字,12套法则。

回家后,子贡深感自己在定陶无力与范蠡竞争,便把定陶城的府宅送给范蠡。不久,子贡搬到齐国,成为名闻天下的大商贾。

范蠡对于贫困百姓具有仁爱之心,在19年中竟三次大富,又三易其财。他是春秋末期最富的商人,被称作历代大商人的典范,有些地方至今仍流传着“陶朱事业,端木生涯”,“经营不让陶朱富,货殖何妨子贡贤”的谚语,由此可看出陶朱公在商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在范蠡晚年的时候,经常与西施泛舟于西湖之上,卿卿我我。

西施沉鱼落雁(西施沉鱼)(20)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