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樉是朱元璋第几个儿子(明朝藩王选讲壹)

(本文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7031字,阅读完大概需要22分钟)

他大哥是太子,有着嫡长子的光环,所以他不敢妄想大哥那样的地位。

后来他大哥病逝,老父亲也没有选择他,也不会选择他,而是选择了大侄子。当然,这也是《皇明祖训》之规定。

再后来,他也蹊跷地去世,走在了老父亲的前面。

他的一生,就如同后续世代的子子孙孙一样,大多数时候,都低调,没有存在感,即便是犯了错误,数百年来知晓或者指责他的人都不多。

今天,明朝藩王选讲,我们讲第一位,秦愍王朱樉以及秦王支系的故事。

  • 生于乱世,生母成谜

朱樉,1356年12月3日出生,当时华夏大地还处在蒙古人的统治之中。

根据《明史》的记载,说朱樉的母亲是马皇后,这里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因为后来老四朱棣当皇帝后,把自己母亲这回事儿给做了一些艺术润色,同时也润色了大哥二哥三哥以及五弟的母亲。

现在查《明史》,五个儿子都是马皇后所生,换言之都是嫡子。关于朱棣的生母问题,请各位看客移步《省愚说明帝-明成祖朱棣》章节有着详细论述。

我们也暂时姑且就认定朱樉是马皇后所生吧。这样一来,假如朱元璋的前面五个儿子都是马皇后所生,那么老二朱樉比大哥朱标小13个月又18天,比三弟朱㭎大12个月又15天。只能说马老太真厉害,都不歇息一下。

  • 受封秦王

明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初七,老二朱樉被封为秦王,当日同时受封的还有三弟朱㭎被封为晋王,四弟朱棣被封为燕王,五弟朱橚被封为吴王(8年后改封为周王),六弟朱桢被封为楚王,七弟朱榑被封为齐王,八弟朱梓被封为潭王(当时才7个月大),九弟朱杞被封为赵王(当时也是7个月大),十弟朱檀被封为鲁王(当时不足两个月大)。

与他们有差异的是,他们的大哥朱标,在1368年朱元璋称帝成立明朝,就立刻被立为太子。所以这里也有一个说法,说只有朱标才是马皇后所生,其余的儿子都不是,另外马皇后生过两个女儿是真的。老朱心中嫡庶有分,心里很清楚,所以册立的时间也有端倪。老四朱棣非要把自己改成是马皇后所生,也就不得不把二哥三哥的亲妈也改了,顺道还帮五弟也把亲妈给改了。

  • 就藩西安

洪武十一年(1378年)五月初四,21岁半的朱樉,带着家眷,就藩西安。当时他还没有儿子,朱樉的6个儿子,应该都是先后于西安出生。

明朝朱樉是朱元璋第几个儿子(明朝藩王选讲壹)(1)

历史上无朱樉画像,只能用电视剧形象代替,钱泳辰饰演

就藩临行前,朱元璋在给朱樉的玺书中写道:“关内之民,自元氏失政,不胜其敝。今吾定天下,又有转输之劳。西至于凉州,民未休息。尔之国,若宫室已完,其不急之务悉己之。”这段话什么意思呢?很简单,一句话说,老朱让二儿子别折腾西安以及周边的老百姓,他们在元朝的残暴统治下,吃苦吃得够多了。

  • 宗人府令,过失还京

由于作为各位藩王中最年长的一位,所以朱樉还被老父亲赋予宗人府令的职位。

所谓宗人府令,通常称宗人令,意为掌管明朝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并按时撰写帝王谱系,记录宗室成员子女的嫡庶、名称封号、嗣职袭位、生卒年间、婚嫁、丧葬谥号等事。凡是宗室陈述请求,均为之向皇上汇报,并引荐贤才、记录得失等。

给予朱樉这样的位置,可见朱元璋还是很器重自己的次子,这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哪怕他有可能是庶出,也是自己的骨肉血脉,哪怕他有一点骄横呢。

不错,朱樉,的确有一点点骄横。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因朱樉在藩国过失较多,被召还京师。至于具体是什么过失,无非就是对于下属女眷等过于苛刻,对于百姓,没有做到施仁政。朱元璋当时已经是年过六旬之人,他亲自叱责自己次子或许不太妥,所以大哥出马比较合适。朱樉在皇太子朱标解劝之下,发誓要学好,次年朱元璋放朱樉回到藩地。

明朝朱樉是朱元璋第几个儿子(明朝藩王选讲壹)(2)

明秦王府门口的铜狮,显然,是修复过的

同时,朱元璋认为太子朱标能够镇住次子朱樉,所以晚期两次派太子朱标去往秦地关中巡视。1392年,皇太子朱标去秦地巡视返回南京不久后病逝,换个角度想,或许没有这位有一点任性的二弟,朱标会不会就不用去,朱标如果不去的话,他或许也就不会那么早去世,谁知道呢?

  • 蹊跷去世

由于秦王朱樉在朱元璋所封诸藩王中年龄最长,兵权最重,故有“首藩者,宗盟之长”之称。可就是这位宗盟之长,最后蹊跷的去世,又一次给当时已经垂垂老矣的朱元璋一记重击。

1392年,皇太子朱标的病逝令朱元璋久久无法释怀。而三年后的1395年4月,次子朱樉突然去世,再次让老迈的朱元璋长久痛苦。

就在朱樉去世那年的正月,朱樉还受朱元璋的命令,率平羌将军宁正等人征洮州,并且获胜,受到朱元璋的赏赐甚多。所以,朱樉病逝的,这可能吗?从逻辑上判断,不可能。

根据后续对于史实的推断,以及朱元璋写给自己儿子的祭文来判断,朱樉很可能是被毒死的。

根据《太祖皇帝钦录》的记载,朱元璋在撰写的祭文中指朱樉因虐待宫人,被“三老妇人”在“樱桃煎”中下毒毒死。同时提及到朱樉在自己的王府骄纵,对王府内的宫人进行残酷的刑罚,记载为:“有割去舌者,有体埋于深雪内冻死者,有绑于树上饿杀着,有用火烧死死者。老幼宫人见之,各忧性命难存,以致三老妇人,潜地下毒入于樱桃煎内,既服之后,不移刻而死”。

总之,基本上可以认定,朱樉在大哥朱标去世后,认为老父亲舍不得责罚自己,大哥不在,也无人可约束,军中战功卓绝且偏安一隅,也不觊觎帝位,自己便可以随心所欲。

当他把随心所欲发挥到过度的情况下,也给自己带来了死于非命的条件。

1395年4月9日,朱樉去世,享年38周岁。朱元璋下诏说:“朕封建诸子,以尔年长,首封于秦,期永绥禄位,以藩屏帝室。夫何不良于德,竟殒厥身,其谥曰愍。”朱元璋亲自为故去的儿子上谥号为“愍”,所以历史上也称朱樉为秦愍王。

朱樉去世后的半个月,朱樉的王妃王氏自杀殉葬,夫妻二人合葬。

  • 一位传奇的王妃

前文提了一句朱樉的王妃王氏,这可是一位传奇。

《倚天屠龙记》,各位看客都应该看过这部小说或者对应的电视剧吧,如果我告诉您书中女主角赵敏的原型就是朱樉的这位王妃王氏,您相信吗?容我娓娓道来。

秦王妃王氏,蒙古人,元末将领王保保之妹。说到这位王保保,也是一位传奇人物。

王保保,本名扩廓帖木儿,元朝大将察罕帖木儿的外甥也是其养子。王保保出生于安徽临泉县,汉化的素养颇深。作为元朝被击退回北方草原后的重要将领,王保保也算是北元早期的军队支柱,朱元璋曾经评价王保保为“天下奇男子”。

回过头说这位王氏,作为奇男子的妹妹,她是什么样的契机成为了朱元璋的儿媳妇儿呢。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也是元最后一年)四月,王保保外祖父、养祖父梁王阿鲁温以汴梁归降明朝。这位阿鲁温也是元末的一位奇人,一方面王保保是他的外孙,但是他的儿子察罕帖木儿既是王保保的亲舅舅,又是王保保的养父,所以也算是王保保的养祖父。归降明朝后的阿鲁温也算是得到了善终,当时归降的时候,王保保并未随外祖父一起归降。

洪武三年(1370年,明朝已经成立),王保保与明朝大将徐达(朱棣老丈人)在沈儿峪交战。王保保战败后,仅与妻子数人逃走,不出意外的话,此次战役后,王保保的妹妹被明军俘虏。

另一方面,朱元璋对王保保评论甚高,称其“天下奇男子”。洪武四年(1371年)九月,朱元璋选择了王保保的妹妹王氏为15岁的次子朱樉的王妃。

现代学者将这桩婚姻归为策略婚姻,或说朱元璋试图“同蒙古贵族交好,以达到分化北元势力的目的”,换个角度思考,也是为招降王保保。

朱元璋册立王氏的秦王妃,其册文流传至今;

“朕君天下封诸子为王,必选名家贤女为之妃,今朕第二子秦王樉,年已长成,选尔王氏,昔元太傅、中书、右丞相、河南王之妹,授以金册,为王之妃,尔其谨遵妇道,以助我邦家敬哉。”

没有记录显示王氏生育过子女。朱樉的次妃是开国名将邓愈的女儿,邓氏生下了朱樉的长子朱尚炳。换言之,朱樉的6个儿子都非嫡出。但实际上朱樉与王氏的关系怎么样呢?根据后世的探寻,二人关系非常不好。

后世从朱元璋为儿子朱樉所写祭文来看,朱樉最宠爱的还是次妃邓氏,所以也能找出为何王氏没有子女的根本原因。朱元璋也指责儿子宠爱次妃邓氏,也是因为听信了邓氏的话,朱樉将王氏囚禁于别处,待遇如同囚犯一般。但是同时,邓氏也有种种过错,因错被责备后,邓氏随即自缢身亡。朱元璋再三要求朱樉礼待王氏。但朱樉从未听从过父亲的教诲,仍将王氏幽禁王府中。由此,一个偌大的秦王府便没有一个理清家规的女主人,由于王府无主,次序混乱,最终,老幼宫人在担忧之下,毒死了朱樉。

现在简单说为何王氏是《倚天屠龙记》中赵敏的原型。书中设定的女主角赵敏为察罕帖木儿之女,察罕帖木儿恰好也是王保保的父亲。从这个角度来看,几乎可以认定赵敏也就是这位秦王妃的原型,只不过小说故事的传奇内容以及与张无忌之间的爱情故事,就属于艺术润色了。

  • 秦王谱系

朱元璋在为次子朱樉所立的谱系为:

“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惇。”

从尚字辈开始,名字皆为三个字,第三个字以“火土金水木”五行逐辈循环排列。但是纵观整个明朝历史,秦王这一家都显得极为低调。所以到了南明时期,站出来举起反清大旗的反而是鲁王支系、唐王支系的后人,最应该站出来的次子秦王后人却十分低调。

  • 二代秦王朱尚炳

说完秦愍王朱樉之后,聊一下朱樉的后人,先说二代秦王朱尚炳。

秦隐王朱尚炳(1380年11月25日-1412年4月21日)秦愍王朱樉之庶长子,明太祖朱元璋第九孙,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六月丙寅袭封秦王,去世后谥号为“隐”,所以史称“秦隐王”。

作为朱元璋的第九孙,那么他的八位堂哥都是谁,我们简单捋一捋。

1. 长孙朱雄英,嫡长孙,嫡长子朱标之嫡长子,1374年12月1日出生,至于他的名字为何没有按照字谱和五行命名,我们以后专门讲。朱雄英出生时,朱元璋46岁。

2. 次孙朱济熺,三子朱㭎之嫡长子,1375年5月19日出生。

3. 第三孙朱允炆,惠宗建文帝,嫡长子朱标之庶次子,1377年12月5日出生。

4. 第四孙朱高炽,仁宗洪熙帝,四子朱棣之嫡长子,1378年8月16日出生。

5. 第五孙朱允熥,嫡长子朱标之嫡三子,1378年11月出生。

6. 第六孙朱有燉,第五子朱橚(木肃)之嫡长子,1379年2月6日出生。

7. 第七孙朱济烨,三子朱㭎之庶次子,1379年11月4日出生。

8. 第八孙朱有爋,第五子朱橚(木肃)的嫡次子,1380年3月11日出生。

1356年出生的朱樉,直到1380年11月才当爹,而且长子还是次妃所生,非嫡出。朱樉当时已经24岁半,那个年代横向和兄弟们比较,的确是有点晚了。比如朱樉的三弟朱㭎,16岁6个月又1天的时候,就当爹了。

在朱尚炳出生前,朱樉的大哥朱标已经生了三个儿子,三弟朱㭎生了两个儿子,四弟朱棣生了一个儿子,五弟朱橚生了两个儿子。这也能从侧面印证出,朱樉与赵敏原型秦王妃王氏之间关系真不好,他注定不是张无忌。否则,快使用双截棍呵呵哈嘿,那岂不是……此处省略3000字。

顺便说一句,在朱尚炳出生后的36天,朱元璋迎来了第10个孙子,燕王朱棣的嫡次子朱高煦出生,是为朱元璋第十孙。

朱尚炳虽说在祖父的孙辈里只排在第9位,但是这毕竟是嫡次子的长子,虽说不算嫡出,但是他的母亲邓氏也算是次妃,比一般侍寝的妾室的级别还是高很多。所以,出生后的朱尚炳还是备受祖父喜爱。

所以不久之后,朱尚炳就被封为世子,意思是以后要继承王位的,几乎前后几年之内,也被封为世子的还有晋王世子朱济熺和燕王世子朱高炽与周王世子朱有燉,这几位的世子封号都是朱元璋在世的时候赐予的。

在嫡长孙朱雄英夭折后,朱允炆,朱尚炳,朱济熺,朱高炽与朱有燉,作为各自家中的老大,生活在南京,一起读书,一起长大,情同手足。所以换个角度思考,后来靖难之役,朱允炆与朱高炽剑拔弩张的时候,不知是否想起幼小时候祖父给予的谆谆教诲。

朱尚炳15岁的时候,父亲朱樉去世,朱尚炳接过父亲的衣钵,袭封秦王,也是整个明朝第一位以世子身份袭爵的藩王,那一年他还不足15岁。

后来靖难之役,三哥(堂哥)朱允炆被四叔朱棣打得从地球上都找不到踪迹了,建文年号如过眼云烟,人们很快生活在了永乐年间,永乐六年(1408年)朱尚炳犯了糊涂。

那一年,朱尚炳施僭越行为,称自己的父母秦王朱樉及其次妃邓氏为皇考妣,甚至追认自己的生母邓氏为愍烈妃,罔顾母亲邓氏是受到祖父朱元璋的叱责处分,甚至其母邓氏的自缢身亡也与祖父的叱责有关。这样的僭越,肯定你四叔不会放过你的。当年,他四叔朱棣准备讨伐鞑靼,找个借口,秦王护卫两万人被朱棣抽走,再也没有返还。这里说说亲王级别的护卫,相当于自己的御林军,这意味着什么,各位看客想必心知肚明。

但似乎朱尚炳心中还是不服。永乐九年(1411年),朱棣遣使者至西安,朱尚炳称疾不出迎,见使者又傲慢,朱棣知晓后,还是给了侄子的面子,将王府官吏逮捕治罪,并赐朱尚炳书曰:“齐王拜胙,遂以国霸;晋侯惰玉,见讥无后。王勉之。”显然,这就是告诉你,该听话了孩子。

朱尚炳见到书后,还是惧怕四叔的威仪,所以亲自来朝谢罪。然而第二年(永乐十年,1412年)三月,朱尚炳薨逝,享年31周岁,死因史实未明记。

  • 十一世传十六王

朱尚炳实际还有5个弟弟,按照祖训,5位弟弟皆被封为郡王,他秦王的位置由自己嫡次子朱志堩继承,后续秦王也都出自于朱尚炳的后代。

第三任秦王朱志堩不足20岁便薨逝,无子,按照祖训,由朱志堩的庶长兄朱志均(朱尚炳庶长子)袭位秦王,是为第四任。

结果不到两年,朱志均又薨逝无子,便由朱尚炳的第三子朱志(左边土字旁,右边上面一个㓞下面一个系,读作qie4)即位为第五任秦王。

他活了51岁,传位给嫡四子朱公锡为第六任秦王。

朱公锡49岁薨逝,传位给唯一成年的儿子朱诚泳是为第七任秦王。

朱诚泳40岁薨逝,无子,无兄弟,便只能从父亲朱公锡的庶长兄朱公铭的后人中选择,朱公锡的嫡四子朱诚澯的庶长子朱秉欆按照顺位继承秦王,是第八任秦王。

朱秉欆21岁便去世,留下一个儿子朱惟焯,是第九任秦王。

朱惟焯享年45岁,无子,就只能继续按照顺位来排找应该轮到谁。便轮到朱公锡的庶长子朱诚润的后代,由朱诚润的曾孙朱怀埢即位,是为第十任秦王。

朱怀埢42岁去世,由子朱敬镕即位,是第十一任秦王。

朱敬镕35岁去世,由长子朱谊澏即位,是第十二任秦王。

朱谊澏出生未见记载,1586年去世,无子,由其弟朱谊漶继承秦王,是第十三任。

朱谊漶崇祯年间大概在1639年之前去世,未记载享年,他的三个儿子先后成为秦王,朱存机是第十四任秦王;朱存极为第十五任秦王;朱存(木釜)为末任秦王。

此所谓,十一世传十六王。

  • 后代秦王皆低调

后代的秦王,几乎都很低调,除了前文提到的第十任秦王朱怀埢在继承秦王爵位的路上遇到了叔父朱惟燔与其斗争王位之外,整个秦王支系,几乎都没有太多的故事。

明朝朱樉是朱元璋第几个儿子(明朝藩王选讲壹)(3)

秦王位传袭图

同时也能看出,整个秦王支系,活过50岁的王爷都没几个,彼时彼刻的医疗水平确实不高。

  • 永寿国叔侄争袭

朱樉将第五子朱尚灴封为永寿王,是为郡王级别,依然按照以嫡立长的方式逐代传袭。当传至第五代永寿王朱秉(木党)的时候,由于朱秉(木党)的正妃无子,庶长子朱惟燿早卒,而继妃邵氏认为自己虽不是正妃,然后获准成为继妃,为其所生第六子朱惟燱便是嫡子了,理应继承王位,便与朱秉(木党)的长孙朱怀墡争夺起了王位。

所谓叔侄相争,可叹可悲。整整十年,二者互不相让,永寿王之位只能空缺,朝廷都不能决断。最终,秦王朱怀埢上书为朱怀墡辩白,嘉靖二十八年,世宗皇帝认定朱惟燱不能称嫡子,才由朱怀墡确认承袭了王位。

通过此次争袭永寿王一事,明朝下令今后郡王正妃薨后不得再立继妃。立继妃,会显然打破已有诸子的平衡,实乃下策。

  • 传至存字辈,全剧终

第十三任秦王朱谊漶是从自己没有子嗣的兄长朱谊澏那里继承的王位。朱谊漶的生卒年都没有记载,我们来分析一下。

朱谊澏、朱谊漶兄弟的父亲秦靖王朱敬镕1541年出生,1576年去世。朱谊澏在1575年被封为秦王世子。一般十多岁左右封为世子的情况比较多,所以按照常理,很可能朱谊澏出生在1560年至1565年左右,而朱谊漶大概出生在1565年至1570年前后。

曾经有记载说,朱谊澏1586年去世的时候三十六岁,那么他是1550年出生?那么朱敬镕9岁当爹?显然这不可能,所以姑且认为三十六可能为误记,有可能是二十六岁。那么就姑且认为朱谊澏1560年出生,其弟朱谊漶只能是1561-1575年这个时间段出生,比较大的可能性。大约在1565年-1570年出生。再分析,朱谊漶的长子朱存枢有记载是1592年出生,所以其大概率是1570年左右出生。

朱谊漶是1587年做的秦王,在位大概50年,其长子朱存枢比他去世还早。其次子无记载,可能早夭,最终由第三子朱存机(1595年出生)在1639年即位。所以姑且猜测朱谊漶享年大约67岁左右,在位50年左右,应该是秦王支系中寿命最长且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

朱存机即位不足两年便去世,享年45周岁,有一女,无子。便由朱存机的弟弟朱存极即位成为秦王。他有可能在1641年按照顺位袭封秦王,但是他身上的污点在于1643年先向李自成投降,1644年又向清朝投降,没办法,可能确实打不过,那时候秦王手里还有多少能打的兵士已经无可考了。

1646年农历五月,弘光帝朱由崧(与朱存极平辈)在北京被清朝处决,一同被处决的,就有这位秦王朱存极,当时朱存极年龄大约在50岁左右。我们在说明帝系列的明安宗朱由崧章节对于当时的死亡名单有过详细论述。

或许也是因为当时秦王支系与帝系(燕王支系)走得很近,一同作为俘虏呢,哪儿有时间筹划重振旗鼓,所以秦王的后人没有出来称帝举大旗或许也碍于此原因。

而末任秦王朱存(木釜)是朱存机、朱存极的弟弟,在永历三年(1649年)被明末著名将领赵荣贵推举为秦王,毕竟按理说他也应该是秦王。同年,攻打阶州,也就是现在的甘肃省陇南市,失败,投河自杀。至此,传至存字辈,秦王支系全剧终。

或许也是冥冥之中的注定,秦王支系传至存字辈,后来为帝的燕王支系传至由字辈,存由平辈。秦支系最后一辈为王有朱存机、朱存极、朱存(木釜),燕支系最后一辈为帝有朱由校、朱由检、朱由崧、朱由榔。打个历史虚无主义的比喻吧,也亏得朱樉去世早,府内老少大娘下手狠,不然,还轮不到朱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