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公孙衍和张仪(大秦帝国之张仪比公孙衍强在哪里)

大秦帝国公孙衍和张仪(大秦帝国之张仪比公孙衍强在哪里)(1)

一,谋略深远,知进知退。

公孙衍一站拿下河西之地, 契约不能定,户籍不能交,秦国又不想抢夺拉锯,犹豫不前。张仪出来即献“蚕食”之策,以小惠套大利。得五寸退两寸,麻木魏国。此时张仪谋略深远,公孙衍不能及。

公孙衍劝告义渠君加强对秦的警惕。他说,如中原无事,秦就要对你们烧杀掠夺;如果中原有事,秦将轻使重币去同你们交好。后来,五国攻秦。秦以文绣千纯,美女百人,遗义渠君。义渠君说,这就是公孙衍当年所说的那话了。于是起兵袭秦,大败秦人。可见公孙衍谋略也非一般。

大秦帝国公孙衍和张仪(大秦帝国之张仪比公孙衍强在哪里)(2)

二,同为秦臣,职位不同。

同殿为臣,公孙衍是领兵将军,多谋战少谋国。兵家讲稳,生死一战;外交灵活,得失仅凭一张嘴。公孙衍带兵知战胜不易,谨慎谋国。死战夺来的土地,到口的肥肉,不肯吐。然而,弱国无外交,没有战争胜利,外交只能词穷。张仪出现时正好秦国战争大胜外交碰壁,他的深谋也正合秦王之意。此时秦国需要的是外交家张仪,非军事家公孙衍。公孙衍在秦时间其实很短短,他外交才能并未来得及展示就被张仪取而代之。

三,合纵连横

公孙衍和张仪站立在对立面时,这时衡量两人才能高低更佳。一人合纵,一人横强,国弱合纵,国强连横,棋逢对手开纵横家篇章。 张仪在秦国挤走公孙衍,多年后公孙衍在魏国代替了张仪。

公孙衍虽然组织了多次对秦国的进攻,却几乎均以失败而告终。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的策略是错误的,而说明各国离心离德,根本没有很好地贯彻他的合纵策略。这也是历史上先知张仪而后知公孙衍的原因吧!

四,性情不同

如张仪说,张仪魏皮秦骨,公孙衍魏骨秦皮。张仪来秦之前穷困潦倒,有才无人识。公孙衍已是名扬天下的“犀首”。地位差别注定公孙衍不会研究秦惠王性情,大王接受张仪的合纵连横后即离开秦国,不想同槽争食,也是性情所致,地位使然。

五,文武兼备

公孙衍率军进攻河西要塞,俘虏魏国主将龙贾,斩首八万。经此一役,秦国已实际占据了河西之地。魏惠王便顺水推舟,把河西地区割让给秦国,向秦国求和。 虽只一战已可知武功方面是张仪没法比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