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是描写黄河的古诗吗(九曲十八弯的黄河流入渤海)

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等九省。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在陕西省蓝田县发现的蓝田猿人化石证明,至少在八十万年以前,在黄河流域就有了原始人的足迹。

那么黄河是在什么时候得名的呢?在秦汉及其以前,称江、淮、河、济为“四渎”。而且“河”为四渎之首。所谓“渎”,指有独自的源头,并且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四渎中的“江”指今长江,“淮”指今淮河,“河”指今黄河,而“济”则指原在今山东济南附近流过的济水(由于历史上黄河改道时,夺济水河道入海,故济水被淤塞而不再存在)。从远古直到西汉时,都没有黄河这个名称,人们都称它为“河”。大约在东汉的时候,才出现了“黄河”这个名称

那么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古代有着模糊的说法和优美的神话。根据《史记》,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回来后,在给汉武帝的奏章中谈到,当时西域地区的人们传说,塔里木河流入蒲昌海(今罗布泊),而蒲昌海的水渗入地下,到东面一千多公里之外的积石山(今青海省东南部的阿尼玛卿山)又重新流出地面,成为黄河。当然,这种说法缺乏任何根据。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他写的一组九首《浪淘沙》诗中,就涉及到黄河河源。

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诗记述了有关黄河河源的神话,传说汉武帝派张骞去探寻黄河河源,张骞乘船沿河而上航行了一个多月,在迷茫之中到了一处地方,有城池建筑,在一所房子内见有女郎织锦,又见一青年男子牵牛到河边饮水。张问他们说:“这是什么地方?”织锦女郎拿出一块石头给张,说你回去问严君平就知道了。张骞回来后,找到在成都给人算命的严君平,严看见石头后非常惊奇说:“这是天上织女的“支机石,你从哪里得到的?”张把经过说了一遍,严说:“怪不得前些日子有一天我观察天象,看见客星犯牛斗,原来是你乘船顺着黄河进入了天上的银河,遇见牛郎织女,而使得造成了这样的天象。”

1952年曾进行了详细的科学考察,认为青海省的约古宗列曲是黄河正源。1978年,再次对河源进行考察后,发现卡日曲比约古宗列曲长三十公里,汇水面积多七百余平方公里,流速也大二倍以上,因此,应以卡日曲为黄河正源。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各恣各雅山,山脚下几个泉眼流出的清水,就是黄河的源头。

你知道哪些是描写黄河的古诗吗(九曲十八弯的黄河流入渤海)(1)

九曲黄河

唐代河中府(即蒲州,今山西永济)所管辖范围,基本上是一片平原,仅在南端及东南,有着较大的山脉中条山,它的主峰雪花山,位于今山西永济东南十余公里外,海拔1944米。从北面的平原上南望中条山,显得非常高峻。它与西面奔腾南流的黄河一起,构成河中一幅雄伟的山川图景。

唐代蒲州最有名的去处,要算是鹳雀楼了,而咏鹳雀楼最著名的诗篇,就是下面这一首: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明亮的阳光照耀在中条山上,它一直延伸到目力所及的尽头,北来的黄河水滔滔不绝地流向大海。要想把千里之内的壮丽山河景色尽收眼底,那就请再上一层楼吧!

诗题中的鹳雀楼,为北周将军宇文护镇守蒲州时所造。楼位于蒲州城西南的高岗上,高三层,因经常有鹳雀栖息其上,因而得名。在鹳雀楼东南,横亘着中条山,距楼不足十公里。在楼西约十余公里处,就是奔腾南流的黄河。因此,登上鹳雀楼时,高山大河的雄伟景色,可尽收眼底。

唐玄宗开元初年,王之涣曾任翼州衡水县(今河北衡水)的主簿,不久因被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就过起了访友漫游的生活。鹳雀楼的大名,他是早已知道的,推测他来到蒲州时,曾专门登楼极目远眺,同时结合自己的感慨,写出了上面这首五绝。

你知道哪些是描写黄河的古诗吗(九曲十八弯的黄河流入渤海)(2)

鹳雀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