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每日一题100题高中(高中语文每日一练)

语文每日一题100题高中(高中语文每日一练)(1)

第29练 语言运用+名句默写+古代诗文阅读

(1.推断+2.压缩+3.得体+4.默写+5.文言文+6.古诗词)

[共50分]

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

“中国创造”已经渐渐代替“中国制造”而被世界广泛认知,它更需要高层次的脑力创造活动,因此体力劳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了。“中国创造”这个概念的提出,意味着我们有了更清晰的发展方向,于是也就具备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而有可能打造出真正属于中国的品牌,这样我国必然会成为世界创造强国。

①不是更需要高层次的脑力创造活动就意味着不需要体力劳动。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面短文拟写一个标题。(12字以内)(5分)

事实上,“一带一路”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明互通的基础建设,是连接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带”与“路”。它以文明对话为引领,强调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与交流融合,其路径很清晰: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贸易发展紧随,伴着人民交往、文化交流,逐渐实现沿线国家民众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最终达到民心相通,文化相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校家委会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刘教授来作报告,下面是家委会负责人主持词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之处,请分别找出并加以修改。(5分)

首先衷心感谢刘教授接受我们的邀请并从百忙之中拨冗抽身惠顾我会作家庭教育辅导报告。

刘教授出身书香门第,家学渊源深厚,早年即立志治学,由此打下了深厚的学术功底。刘教授在家庭教育研究方面造诣颇深,现忝列我省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一职。近几年,发表有关家庭教育的论文、散文大约100多篇;出版家庭教育专著多部,新著《家庭教育新探》也即将付梓印刷。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刘教授给大家作报告。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既正面写游鱼的自在,又侧面表现潭水清澈,而“________________”一句采用拟人手法写出游鱼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情态。

(3)《逍遥游》中,庄子引用《齐谐》的记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了大鹏南徙的情形。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去  宥①

东方之墨者谢子,将西见秦惠王。惠王问秦之墨者唐姑果。唐姑果恐王之亲谢子贤于己也,对曰:“谢子,东方之辩士也。其为人甚险,将奋于说以取少主也。”王因藏怒以待之。谢子至,说王,王弗听。谢子不说,遂辞而行。凡听言以求善也所言苟善虽奋于取少主何损所言不善虽不奋于取少主何益不以善为之悫,而徒以取少主为之悖,惠王失所以为听矣。用志若是,见客虽劳,耳目虽弊,犹不得所谓也。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今惠王之老也,形与智皆衰邪?

荆威王②学书于沈尹华,昭釐恶之。 威王好制,有中谢③佐制者,为昭釐谓威王曰:“国人皆曰:王乃沈尹华之弟子也。”王不说,因疏沈尹华。中谢,细人也,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文学之士④不得进,令昭釐得行其私。故细人之言,不可不察也。且数怒人主,以为奸人除路,奸路以除而恶壅却,岂不难哉?夫激矢则远,激水则旱⑤,激主则悖,悖则无君子矣。夫不可激者,其唯先有度。

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枯梧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伐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

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此真大有所宥也。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宥之为败亦大矣。亡国之主,其皆甚有所宥邪?故凡人必别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先识览》)

【注】①〔宥〕通“囿”,局限。〔去宥〕去掉人的局限,去掉人认识事物的障碍,去掉人的主观偏见。 ②〔荆威王〕即楚威王。古时楚地亦称“荆”。 ③〔中谢〕官名,亦作“中射”,古时王侯的侍御近臣。 ④〔文学之士〕精通古代文献典籍的人。 ⑤〔旱〕通“悍”,猛烈。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凡听言以求善也/所言苟善/虽奋于取少主/何损/所言不善/虽不奋于取少主/何益/

B.凡听言以求善也/所言苟善/虽奋于取少主/何损所言不善/虽不奋于取少主何益/

C.凡听言以求/善也所言苟善/虽奋于取少主何损/所言不善/虽不奋于取少主/何益/

D.凡听言以求善也/所言苟善/虽奋于取少主何/损所言/不善/虽不奋于取少主/何益/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墨家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诸子百家之一。约产生于春秋时期。创始人为墨翟。主要思想主张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等。

B.辩士,就是以辩才出众之士。 《韩诗外传》提醒君子要小心躲避三种锋利武器:武士的锋端,文士的笔端,辩士的舌端。东汉人王充说天下有四种毒物,辩士是其中的巨毒。历史上对辩士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

C.君子,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君子”一词出自《易经》,被全面引用最后上升到士大夫及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并被以后的儒家学派不断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

D.桀是夏朝最后一个国王,名履癸,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虐、荒淫的国君之一。“桀纣”一词常连用,泛指暴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姑果担心秦惠王亲近谢子后认为他比自己贤能,于是就在惠王面前诋毁谢子,说谢子只是东方善于辩论的人,是来取悦秦惠王的。

B.那个中谢一句话就让楚威王疏远了沈尹华,让楚威王学不到先王治理国家的方法,使有学问的人不能得到晋升,让昭嫠能够实行自己的阴谋。

C.齐人走到卖金子的人那里,见别人手里拿着金子,上前就去抢夺。真可谓“利令智昏”,这也从反面揭示了“去宥”的必要性。

D.文中秦惠王、楚威王、邻人、齐人都是认知有局限的人,因他们内心产生了主观偏见,认知闭塞,所以容易做出“不智”的行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用志若是,见客虽劳,耳目虽弊,犹不得所谓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伐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9分)

别 王 百 谷①

袁宏道

河上清霜雁字斜, 西风匹马又天涯。

锦帆泾②绕郎官舍,冠子桥③通处士家。

好事每挥林下麈④,清斋长试谷前茶。

东邻不是无姝子, 眼底何人解浣纱。

【注】①本诗为作者将要离开苏州时所作。 ②〔锦帆泾〕苏州城内的河名。 ③〔冠子桥〕苏州城内的桥名。 ④〔麈〕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其尾可做拂尘。魏晋清谈名士多执此物。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的“清霜”“雁”“西风”等意象点明送别季节为秋季。

B.颔联的“郎官”和“处士”点明诗人和王百谷的身份,二人同为官场之人。

C.“好事”句写诗人和王百谷经常在一起像魏晋名士一样挥麈清谈。

D.“谷前茶”是指谷雨前的茶。诗中以清斋品茶来体现王百谷的清疏绝尘、情趣高雅。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每日一题100题高中(高中语文每日一练)(2)

29练 语言运用+名句默写+古代诗文阅读

1.②不是有了更清晰的发展方向就意味着一定具备核心竞争力 ③不是打造出真正属于中国的品牌就意味着我国必会成为世界创造强国 【解析】本题给出的文段主要介绍“中国创造”。根据示例可以知道,①处“不是更需要高层次的脑力创造活动就意味着不需要体力劳动”是对“它更需要高层次的脑力创造活动,因此体力劳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了”这一推断的否定,由此分析,给出的语段中的“意味着我们有了更清晰的发展方向,于是也就具备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而有可能打造出真正属于中国的品牌,这样我国必然会成为世界创造强国”两个推断犯了说法过于绝对的错误。

2.“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互通 【解析】先从所给语段中找出一级信息“一带一路”,再找出二级信息“推动的……更是文明互通……”,最后在规定的字数内将标题拟写出来即可。

3.①删掉“拨冗”(或删掉“从百忙之中”和“抽身”)。 ②“惠顾”改为“莅临”。 ③“忝列”改为“担任”。 ④删掉“大约”⑤删掉“印刷”。 【解析】此题考核简明和得体,简明注意意义不要重复,特别注意一些公文中的用词,如此题中的“付梓”本身就包含“印刷”的意思;得体注意称谓是否合理,谦敬是否得当,如此题“忝列”只能用作谦辞。

4.(1)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2)皆若空游无所依 似与游者相乐 (3)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1)A 【解析】要求断开的句子有两个层次,即“所言苟善”与“所言不善”;“何损”与“何益”相对,且句意完整,故选A项。原文加上标点为:凡听言以求善也,所言苟善,虽奋于取少主,何损?所言不善,虽不奋于取少主,何益?

(2)A【解析】墨家产生于战国时期。

(3)A【解析】“其为人甚险,将奋于说,以取少主也” 应该是说“他为人非常阴险,他将会尽力劝说您,以此来取悦于少主”。“今惠王之老也”可知秦惠王已年老。“少主”当指秦惠王后代。

(4)①所用的心思如果是这样,即便是辛劳地会见说客,即便是使得耳目疲惫不堪,也不能明晓别人说的什么。 ②他的邻居老人说这棵梧桐树不吉利,这个人就马上把树砍掉了。邻居老人于是就请他把砍下来的梧桐树给自己当柴烧。 【解析】①志:心思。弊:疲惫。②善:美好,吉利。遽:就。

【参考译文】

东方的墨家学者谢先生,将要西行去见秦惠王。秦惠王问秦国的墨家学者唐姑果。唐姑果担心秦惠王亲近谢先生后,会认为他比自己贤能,于是回答说:“谢先生,是东方善于诡辩的人。他为人非常阴险,将会尽力劝说您来取悦于少主。”秦惠王因此心怀怒气等待着谢先生。谢先生到了以后,劝说秦惠王,秦惠王不听。谢先生很不高兴,于是告辞离去。凡是听别人的见解是为了寻求正确的(治理)方法的,所说的如果正确,即便他想尽力取悦于少主,又有什么损失呢?所说的如果不正确,即便他不想尽力取悦于少主,又有什么好处?不把采纳对方的良言作为自己的真诚,却只因对方取悦少主而导致了自己的蔽塞,秦惠王所失去的我认为是善听取(别人的意见)。所用的心思如果是这样,即便是辛劳地会见说客,即便是使得耳目疲惫不堪,也不能明晓别人说的什么。人老了,身体就会日益衰老但其智慧将日见增长。如今秦惠王年老了,身体和智力都衰弱了吗?

楚威王向沈尹华学习经典文献,昭釐嫉恨这件事。威王 喜欢法制,有个帮助制定法令的中谢官替昭釐对威王说:“国人都说:大王是沈尹华的弟子。”楚威王很不高兴,因此疏远了沈尹华。担任中谢的那个人,是个小人,一句话就让楚威王不学先王治理国家的方法,有学问的人不能得到晋升,让昭釐能够实行自己的阴谋。所以小人的话,不可以不详加考察。况且多次激怒国君,通过这为奸佞的人扫清了道路,奸佞小人的仕途打通了却又厌恶贤能的人的仕途堵塞,这难道不是太难了吗?疾飞的箭,可以射得很远,湍急的流水汹涌澎湃,激怒的君主就会受到蒙蔽,受到蒙蔽就不可能成为君子。那些不可能被激怒的人,他们大概事先心里早有准则。

有一位老者和别人做邻居,邻居庭院有一棵枯死的梧桐树,他的邻居老人说这棵梧桐树不吉利,这个人就马上把树砍掉了。邻居老人于是就请他把砍下来的梧桐树给自己当柴烧。这个人不高兴地说:“邻居像这样阴险,怎么能和他做邻居呢?”这就是认知上有所局限。请求或不请求把梧桐树当柴烧,这不能用来判断枯死的梧桐树的好与不好啊。

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早晨起来,穿戴好衣帽,走到卖金子的人那里。见别人手里拿着金子,上前抓住就想夺走。官吏把他抓住并绑了起来,问他:“人都在那里,你就抢人家的金子,为什么?”他回答官吏说:“根本就没看见人,只看见了金子。”这真是极端的局限啊。存在局限情况的人,当然就把白天当成晚上,把白的当成黑的,把尧帝当成夏桀。局限带来的祸害实在太大了。亡国之君,大概他们都特别有局限的情况吧?所以只要是人必须去除局限后才能明白事理,去除局限就可以完善自己的人格了。

6.(1)B【解析】二人身份不同。“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

(2)①羁旅漂泊之愁。首联写清霜大雁,西风匹马,作者又要浪迹天涯,表达了漂泊之苦;②依依惜别之情。中间两联写作者和朋友常相往来,彼此对于各自居所周围的景物十分熟悉,常在一起交谈饮茶,离别在即,依依不舍;③对王百谷怀才不遇的惋惜之情。尾联以西施之美来写王百谷之才,无人了解王百谷之才,友人才华得不到施展,作者深表惋惜。 【解析】题干要求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结合的方法是一联一联地进行结合分析,通过对每一联诗句内容的理解去体会其情感即可。

【诗意赏析】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和诗作,本诗是作者将要离开苏州时所作。这是一首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完美艺术性相结合的作品,诗中诗人以浪漫的艺术虚构与现实的相结合来表达了自己的情怀。

“河上清霜雁字斜,西风匹马又天涯。”首联,作者借河满寒霜和雁的别离来衬托西风吹面时自己一人骑着一马而浪迹天涯,来表达了自己在外的漂泊之苦。

“锦帆泾绕郎官舍,冠子桥通处士家。”颔联,锦帆泾为姑苏城内河名,冠子桥为苏州城内桥名。袁宏道在吴地为官多年,与王百谷结下了深厚友情,二人常相往来,彼此对于各自居所周围的景物自然十分稔熟。值此别离之际,对于那些留有二人友情印记的小桥流水,怎能不倍感亲切和无限依恋呢?此联以寻常之河名、桥名拈入诗中,颇能表现江南水城风光,又能因景见情。

“好事每挥林下麈,清斋长试谷前茶。”颈联以林下挥麈、清斋品茶表现王百谷的人品。晋人清谈,好挥麈尾以作谈助。王百谷学识渊博,十分健谈,有晋人之风,故以此相喻。陆羽《茶经》以茶为清贵之品,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故诗中以清斋品茶来体现王百谷清疏绝尘、不喜攀结权贵的性格特征。

“东邻不是无姝子,眼底何人解浣纱。”意思是说东邻不是没有美丽的女子,眼下何人理解浣纱之意呢。这里借用“西施”之美来喻写王百谷之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有才而得不到施展的深深惋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