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确权这意味着什么(调查发现多数农民不清楚土地确权含义)

法制网记者王开广今天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土地市场蓝皮书:中国农村土地市场发展报告(2015-2016)》发布会在京举行,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土地确权这意味着什么?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土地确权这意味着什么(调查发现多数农民不清楚土地确权含义)

土地确权这意味着什么

法制网记者王开广

今天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土地市场蓝皮书:中国农村土地市场发展报告(2015-2016)》发布会在京举行。

据称,该报告是国内第一部专注于农村土地市场发展的蓝皮书。

报告显示,在确权过程中,很大比例的农民说不清楚农村土地确权的含义,甚至以为确权只是重新“量地”。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农民持无所谓或中立的态度,即使一部分农民支持土地确权政策,也是基于“国家政策肯定对农民有益”这种最原始、最基本的想法。

报告指出,大多数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是基于农地的生产属性而非商品属性。通过调研发现,虽然农民在土地确权后自由买卖土地这一问题上所持的态度差异较大,但农民对商品化的、市场化的农地流转需求并不是很强。相反,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真实、内生的需求主要基于农地的生产属性。这实际上反映了农民将农地视为基本的社会保障的一种心理。

同时,土地确权在未来的推行可能会遇到一些阻力。调研中发现有土地调整愿望或支持这种非正式制度的农民所占比例较高,其主要原因是这种非正式制度的功能是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在目前农村就业体系尚不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发达的前提下,农民希望这种不稳定地权的非正式制度存在。因此,未来的土地确权政策推行可能会面临较多的纠纷和困难。

报告分析,重视制度形式的后果可能是土地确权政策在农民中的“可信度”较低,导致较多的纠纷,或者政策对农民的影响微乎其微,从而产生“空制度”。因此,中央政府在推行土地确权政策的时候要考虑确权究竟会有哪些制度功能,以及是否大多数农民会接受这样的功能,这样才有可能减少潜在的纠纷,顺利推进土地确权工作。

为此,报告建议,中央政府要高度重视土地确权政策的制度功能而不是制度形式,注意农民无地的问题,逐步引导农民,提升其土地流转意识可能会对建设农地市场有积极影响。

报告认为,制度的形式并不能决定农民的意识,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需要逐步引导农民去认识和接受政策意图,而不是单纯地、形式化地去执行土地确权政策。制度的变迁不是一蹴而就或是提前设计出来的,它实际上是一个长期的内生过程。当农民的认识水平逐渐提升至某个阈值的时候,制度变迁也会相应地进行,农地加速流转和农地市场的建立也会水到渠成。

法制网北京5月9日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