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应该内心光明 要学会和光同尘

《晋书·宣帝纪论》:“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这是 “和光同尘”这个成语最早的文字记载,而这个成语其实是由“和其光,同其尘”演变而来,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六章》中,“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做人应该内心光明 要学会和光同尘?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做人应该内心光明 要学会和光同尘

做人应该内心光明 要学会和光同尘

《晋书·宣帝纪论》:“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这是 “和光同尘”这个成语最早的文字记载,而这个成语其实是由“和其光,同其尘”演变而来,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六章》中,“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和其光,同其尘”原本的意思是“和合它们的光彩,也共同吸纳它们带来的尘埃。”

和光:混合、调和各种光泽,使得不光耀突出;同尘:与尘世相同。

“和光同尘”是道家无为思想的体现,是提倡一种和谐的处世之道。

道家说,一个人太出众不是好事情。

过于出众、锋芒太露,可能会让你与众不同,但也会因为遮盖他人的光芒,遭到他人嫉妒;做人太过于刚正不阿难免不近人情得罪人,容易遭人忌恨,被人陷害,所以过刚则易折;原则性过强或者过于率直都可能因为言行过激伤害到别人。

翻开史书便会发现历史上但凡锋芒太露之人必然因其锋芒伤人伤己,最终下场都不会很好,最典型的人物便是东汉大将军梁冀,得势时嚣张跋扈敢于操纵帝王生死,最终也被灭满门;而善于收敛自己的锋芒,不张扬,顺势时事的人反而走向巅峰,最典型的人物便是上述内容中提到的晋宣帝司马懿了,司马懿因善于掩盖自己的锋芒,忍常人所不能忍,最终成为最大的赢家。

所以适当的含敛光耀,收起锋芒,不要标新立异,不要过分张扬自己的特殊之处,不自以为是,不自视清高,不脱离群众,融入世俗、融入周围环境,对别人要有宽恕之量,对谤语要有忍辱之量,对忠言要有虚受之量,对事物要有容纳之量,才能让你在待人处事上更游刃有余,走得更远。古人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学会“收敛”这不仅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需要长时间体悟的生活智慧。

和光同尘不是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也不是怕事怯懦更不是同流合污,很多人提起“和光同尘”总把它和“同流合污”混淆,“同流合污”的意思是思想、言行与恶劣的风气、污浊的世道相合。但其实这是看似相近却相去甚远的两种处世态度。就本质而言,两者并不是近义词,而是反义词,一个是主动融合“正道”,一个是被动卷入“邪道”。

与他人“同流合污”容易,但想要做到“和光同尘”却需要强大的自制力和意志以及个人面对外在环境的修为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