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在什么季节吃最佳(话说补土)

生姜在什么季节吃最佳(话说补土)(1)

生姜在什么季节吃最佳(话说补土)(2)

脾胃好,百病少;好脾胃,食疗养。自然的产物是最适合脾胃的“补品”,草木虫鱼,瓜果菜蔬,无分贵贱,皆可成为有益于脾胃的“本草”。善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活学活用,当自己的“调养师”。

医学指导: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 卢传坚教授

生姜在什么季节吃最佳(话说补土)(3)

这一周,节气将由小寒转入大寒,天气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除了降温之外,雨水也多了些许,有几分寒湿的感觉。天寒有雨,有些人一不小心就容易感冒,打喷嚏流清涕,虽说没有严重到要去看医生,但鼻子塞塞的,胃口又不好,也挺难受。这时候,如果厨房里有生姜,厚厚地切上几大片,再加上一点葱白或是豆豉,浓浓地熬上一碗汤,喝完整个人都清爽了,胃口大开。即使没有感冒,在严寒的冬季里,也有不少人喜欢晨起喝一点姜茶,据说是个养生的“秘法”。

生姜在什么季节吃最佳(话说补土)(4)

本草功效

生姜味辛性温,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了生姜的功效:“温中止血、出汗、逐风”,可见勤劳聪明的中国人民很早就用上“姜汤祛寒发汗”这个小秘方了。

姜的家养栽种历史也颇为久远,古人细致地观察了姜的生长历程,见它在夏季中旬发芽,在漫长的夏季中逐日肥壮,最后又待秋季凉意渐起才可收获,断定它必然吸收了较为充足的温热之气,因此其温性突出,能温脾胃而散寒气。

因此,生姜拥有了一个非常霸气的称谓——“呕家圣药”。呕吐这个症状,常常出现在脾胃中有寒湿的情况下,而生姜有快速散寒化湿的作用,一吃下就能止呕。因此晕车的人常常会含着生姜片,胃肠型感冒出现恶心欲呕时,喝下一点生姜汁也会很有效果。日料店也掌握了这个“秘诀”,在端上生冷刺身的同时常搭配一小碟酸姜片,既可清口又能护脾胃。

生姜在什么季节吃最佳(话说补土)(5)

细说本草

民间关于“吃姜”的时间也有讲究,如“朝含三片姜,不用开药方”,强调早上吃姜的好处。夸张一点的,甚至会说“早吃姜胜参汤,晚吃姜赛砒霜”,这就引起了一个疑问:“晚上不可以吃姜吗?”

任何流传下来的民俗习惯都有一定道理,比如夜不食姜,这是因为生姜辛热,偏于发散,夜间吃了生姜有加重失眠的可能。不过规矩是死的,人是灵活的,吃不吃姜最终还得看体质:对于体质偏于虚寒、平素怕冷的人群来说,晚上是可以吃姜的,尤其是在这样的冬天下,加了姜的炖汤能够暖胃驱寒,很有好处;而对于体质偏燥热,容易口臭、口苦、便秘的人群来说,不要说晚上,就是早上也是不可过量服用生姜的。这条俗语的重点在于,如果要用生姜进行养生,最合适的“黄金时段”是在早上。但如生姜的量不大,如在烹调中放上几片,其实也并无大碍,不必拘泥于早晚。

生姜在什么季节吃最佳(话说补土)(6)

温馨提示

“话说补土精华集合

《善用本草养脾胃》及《妙用食材养脾胃》出版啦!

生姜在什么季节吃最佳(话说补土)(7)

两本套装更优惠哦!

生姜在什么季节吃最佳(话说补土)(8)

扫码购书

专家介绍:卢传坚,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弟子,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人才培养对象,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银屑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银屑病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中医药学组组长等职务。

主持并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多项;主编出版专著20部(英文专著6部);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SCI收录6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权共9项,国家中药新药临床批件1项,中药新药研发成功转让2项,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共12项。曾荣获“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南粤巾帼创新十杰”“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称号。

生姜在什么季节吃最佳(话说补土)(9)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流派

执行编辑:刘文婷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生姜在什么季节吃最佳(话说补土)(10)

生姜在什么季节吃最佳(话说补土)(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