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童子最近(硬着头皮看装台)

丹麦童子最近(硬着头皮看装台)(1)

文/丹麦童子

《装台》看了十集左右,很想知道这部受到好评的电视剧到底好在哪儿。虽然不很吸引人,但硬着头皮往下看,还是有了一些新感觉。

丹麦童子最近(硬着头皮看装台)(2)

讲底层下苦人的生活很接地气

一开始以为《装台》主要讲跟人不太感兴趣的秦腔有关的事,看了十来集,不是。好像主要讲底层下苦人的生活。这个选材很接地气,比如今屏幕上铺天盖地的都市剧、宫斗剧里反映的离普通人很远的生活更让人感兴趣。

自古至今,中国文艺作品就有反映普通劳动者生活的传统。虽然《史记》这样的史传文学主要记帝王将相的光辉事迹,但里面的普通人也不是完全没有,到了明清小说中写普通人生活的作品就更多了,由鲁迅等作家开创的反映普通老百姓生活的正确道路之后,现代文学作品中写普罗大众的更是浩如烟海。《装台》也走的是这条路,很受观众欢迎。但反映普通下苦人的生活是否真实,是否深刻,这还得往下看。

丹麦童子最近(硬着头皮看装台)(3)

闫妮的风格确实变了

这次闫妮演的蔡素芬还真跟以往的角色性格大不一样,在顺子女儿菊面前彻底是逆来顺受的状态,在顺子面前完全是贤内助的样子。一个曾经教书的人民教师,到工地给一大帮工人们做饭,无怨无悔,又是勤劳的劳动妇女的形象。看来她是要走当年《渴望》中刘慧芳的路子了,再耐着性子往下看吧,看她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丹麦童子最近(硬着头皮看装台)(4)

顺子是个德高望重的领头羊

张嘉译在剧中演的顺子是个大好人,虽然教育娃很失败,但在他那一帮工人朋友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在蔡素芬心中更是个好男人,这跟他的善良是分不开的。他没有其他黑心工头的自私自利,老想着为大家谋福利,颇有领袖的气质,让人想起张嘉译演的《白鹿原》中的白嘉轩,但性格又与白嘉轩大不一样。他不是刘邦那样的流氓式领袖,他是个好人。他是致富带头人,而不是滋事挑头者。再往下看,他可能还会有更精彩的表现吧。

丹麦童子最近(硬着头皮看装台)(5)

菊是本剧的一个独具特色的人物

用顺子经典的话评价他女儿菊,就是“咋是个这货。”这个生长在一个不完整家庭的女孩的性格实在让人咋舌。从前十来集看,她只要一出场,气氛就很紧张。这个城中村的“刁蛮公主”可谓本剧一大亮点。她那副蛮横无理的面目和那张刀子般的利嘴的确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二代能爱上他,真算是慧眼独具了。

丹麦童子最近(硬着头皮看装台)(6)

杨三皮是个莫名其妙的存在

剧中素芬的学生杨波的心理行为都很怪,看着让人觉得别扭。这种学生不能说没有,但似乎不具有普遍性。作者安排这么个不伦不类的角色这是也要反映一种社会现实一一生恋师?总感觉没这个必要。社会上的怪事太多了,没必要都反映。

丹麦童子最近(硬着头皮看装台)(7)

当年年轻的外来妹也老了

陈小艺这位当年因主演《外来妹》而成名的女演员在剧中扮演一位中年大妈疤婶,看着当年那么年轻漂亮大姑娘如今变成了一个体态丰腴的中年妇人,真是沧桑之变啊。演员明星其实是很适合当我们普通人的镜子的,把青春容颜看得无比重要总是千方百计地想让青春长驻的明星们尚且无法阻止时间屠刀的摧残,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呢?衰老跟死亡一样,是无法阻止的客观规律。还是那句大实话:凡是无可避免的,就是理所当然的。默默地承受吧。

丹麦童子最近(硬着头皮看装台)(8)

“装台”有喻义

顺子和素芬谈“装台”,谈出了人生哲理。说他们搞装台的为演员“装台”,演员为开发商“装台”,开发商又为谁谁“装台”……听起来挺有正能量鸡汤的味道。但是稍微联系一下现实,便觉得说的与事实不太相符。但赋予“装台”以丰富的含义,显然是作者陈彦所想做的。

丹麦童子最近(硬着头皮看装台)(9)

当代的祠堂还在起作用吗?

第十六集讲顺子手下的墩墩和草台班子的钢管舞演员手枪两人在张家祠堂里亲热被张家人发现,惹出了一场大祸,顺子代逃走的墩墩受罚“跪长夜”。这情节让人觉得很离奇。49年之后直到现在难道还有家族的祠堂存在?难道还讲封建社会《白鹿原》里像白嘉轩在祠堂惩罚小娥、孝文那一套吗?作者是不是也跟陈忠实老先生学呢?但显然有点儿关公战秦琼的味道。也许自己坐井观天,孤陋寡闻吧,反正自己所生活的长安地区似乎没见过什么祠堂,更没有族长样的人物“执法”,只听过村长、书记管事。

丹麦童子最近(硬着头皮看装台)(10)

“㨃”与“怼”

电视剧《装台》中许多人物台词是“醋溜普通话”,里面大量采用关中方言词汇并用括号加了注释,却用普通话发音,为的是让外地人也能听懂,比如“哈”“谝”“燃”“瞀乱”“打锤”等。其中有一个表示“碰、撞”的词一一“㨃””(dui二声)。现在网络上有一个经常出现表示“反驳、反唇相讥”的词“怼”(dui四声),查一下,会发现它是“怨恨”的意思,其实要表达“针锋相对地反驳”的意思用关中方言词 “㨃”才更恰当。

丹麦童子最近(硬着头皮看装台)(11)

旁白很烦人

电视剧一般不太配旁白,而《装台》里却加了很烦人的旁白。观众本是能看得懂的,多此一举的解释实在没什么必要。以往有些电视剧加旁白是为了交代时代背景,比如《三国演义》。有的是为了节省篇幅,“以讲代演”使情节更连贯,比如旧版《夜幕下的哈尔滨》中说书人王刚的讲说就是这样。而这回两种情况都不是,纯属画蛇添足,好像只起到干扰人观看的作用。

2020.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