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菇种植技术培训(无公害猴头菇栽培技术)

猴头菇不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同时还有药用价值,它是药食两用的珍贵真菌已经被列入我国的八大山珍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更加注重健康养生;另外国内市场上在售的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神经衰弱等疾病的生产原料就是猴头菇,在诸多因素的影响及带动下猴头菇的市场需要量猛增、供不应求,这就给广大菇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我国一些省份气候适宜、地理条件较好的情况下通过建设规模化栽培基地不仅能够有效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利于当地人们就业。

猴头菇种植技术培训(无公害猴头菇栽培技术)(1)

1 无公害猴头菇栽培管理技术要求1.1 无公害猴头菇栽培场地环境

在选择猴头菇的栽培场地之前需要对污染源进行排查,确保养殖基地没有污染物;同时栽培的场地卫生清洁且用水排灌方便,菇农在进行无公害栽培可以参考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的规定要求,从场地的选择上就做到避免污染物质对菌种的破坏。

猴头菇种植技术培训(无公害猴头菇栽培技术)(2)

1.2 栽培时间及气候条件

1.2.1 温度条件 温度对猴头菇的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菇农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来进行无公害的栽培。菌丝适宜的生长温度条件为6-34℃,最适宜菌丝生长的温度就是25℃。当温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不利于猴头菇菌丝的生长,而且直接影响菌丝的质量,当温度低于6℃时,菌丝的代谢就会停止,当温度超过30℃时菌丝生长就会老化,超过35℃时菌丝就会停止生长。此外猴头菇的子实体的适宜温度应该控制在12-24℃,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子实体的生长,当温度过高子实体生长缓慢,温度过低就会导致子实体发红从而导致子实体最终失去食用价值,所以菇农在对猴头菇无公害的种植时一定要结合当地的温度并且控制好问题才能真正的培养出高质量的猴头菇。

猴头菇种植技术培训(无公害猴头菇栽培技术)(3)

1.2.2水分与湿度条件 水分及湿度条件也对猴头菇的生长好坏起着重要作用,猴头菇的生长最适宜的培养基的含水量要控制在60-70%,在当培养基的含水量低于50%或者大于80%时那么培养基内原基分化的数量就会减少,子实体的生长期变长晚熟的情况的下猴头菇的产量就会下降。


猴头菇种植技术培训(无公害猴头菇栽培技术)(4)

在猴头菇的菌丝培养的发育期间,湿度控制在70%较为理想,子实体的形成期的相对湿度控制在85%左右可以确保子实体保持正常生长速度且品质较高、品相较好,如果相对湿度低于70%,那么子实体的表面就会因为严重缺水导致猴头菇表面变黄干缩,如果相对湿度超过95%,那么就会出现猴头菇的菌刺长且粗,菇体球心比较小,这就容易长成花菇。

猴头菇种植技术培训(无公害猴头菇栽培技术)(5)

1.2.3 光照条件 就猴头菇的生长环境来说,在菌丝的生长周期中几乎不需要光照但是完全无光的情况下也不利于原基的形成,在菌丝的生长时使用散射光来刺激原基的分化;子实体生长时通过提供充足的散射光从而满足子实体的生长的需要。

猴头菇种植技术培训(无公害猴头菇栽培技术)(6)

2 猴头菇栽培技术具体要求2.1 猴头菇品种、栽培技术具体要求

猴头菇品种的选择:猴头菇在品种的选择上本着适宜当地的气候条件且是符合市场的优良品质,菇农可以通过选用经过当地栽培试验后的抗性强的优质高产的菌种。

猴头菇种植技术培训(无公害猴头菇栽培技术)(7)

猴头菇的培养基在进行栽培原料的选择时坚持选用符合国家无公害食品食用菌安全技术要求,主辅料选用不易变质、不易腐烂的硬杂木为主,建议菇农选择阔叶木屑的陈木屑,锯末较好颗粒适中或者选择细木屑、粗木屑混用。辅料是豆粉、麦麸、石膏,具体的培养基的比例建议按照木屑79%、麦麸18%、玉米面1.2%、石膏1%、豆粉0.8%,在进行培养基的调制拌料阶段含水量调至62%左右,通过按照配方比混伴均匀的方式进行培养基的操作。培养基拌料完成之后选用专用塑料袋将其装袋,每袋拌料在1.1KG。

猴头菇种植技术培训(无公害猴头菇栽培技术)(8)

2.2 猴头菇菌种装袋

在袋装完成之后要对菌袋进行灭菌,菇农在具体操作中要对灭菌的温度加以控制,前5小时使得内部温度达到100℃并且持续23小时,在灭菌时间达到之后还要做好灭菌后的处理继续通气是0.5小时。在灭菌结束之后带上手套取出菌袋并且认真检查菌袋的完整性,如果发现皮损的情况要及时的进行胶布处理以免出现外部杂菌的感染,在经过灭菌处理之后的菌袋需要放置到接种室内存放通过调整叠放的高度确保接种室内的温度能够小于28℃。

猴头菇种植技术培训(无公害猴头菇栽培技术)(9)

2.3 猴头菇接种

猴头菇在开展接种操作过程中菇农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来进行避免杂菌、外来菌种的污染。对于发菌阶段的猴头菇温度控制尤其重要,通过对菌丝的生长情况进行查看、记录来及时调整好发菌室温度的控制,发菌室的光照要控制好此阶段最好保持黑暗无光并进行适当的开门通风。猴头菇接种要在菌袋单面打孔使用符合要求的菌丝进行接种,在培养基装袋后要压实并在料的中心用2cm的木棒扎接菌棒,菌棒的位置在袋装的3/4处,在完成接种作业之后接种室内要进行1小时的透风以确保接种室内的湿度适宜。

猴头菇种植技术培训(无公害猴头菇栽培技术)(10)

2.4 猴头菇出菇管理

猴头菇在完成菌袋接种之后,菇农将菌袋按照“井”字叠放,通常菌袋按照10小时翻动一次以免出现温度过高的情况避免烧菌情况发生,在完成接种之后,培养室的温度应该控制在15-28℃,同时做好光照、温度的控制,当然菇农也需要按照猴头菇的具体用途来确定猴头菇的采收时间的管理。

猴头菇种植技术培训(无公害猴头菇栽培技术)(11)

猴头菇的开口时间的把控,在当猴头菇的菌丝生理成熟之后就应该及时的开口并移入出菇棚,开口的方法可以采用小刀在菌袋的上部、中下部反向各轻划2cm的小口,放入栽培室的栽培架上,猴头菇袋的间距可以是20cm。

猴头菇种植技术培训(无公害猴头菇栽培技术)(12)

在出菇期必须经常喷雾状水。栽培棚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85%,若空气相对湿度超过90%,菇体体内蒸腾速度减缓或几乎停止,影响菌丝体内物质向菇体传送,导致生长迟缓,易发生病虫害或子实体颜色发红,形成菌刺粗短的畸形菇;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分化的子实体发黄、干缩、生长迟缓。

猴头菇种植技术培训(无公害猴头菇栽培技术)(13)

2.5 猴头菇成熟标志

在管理正常的情况下,一般原基的形成要经过15天左右时间成熟。如何来辨别是否成熟,在菌刺生长到1.0-1.5cm时且没有孢子弹射的情况下即可判断为成熟,子实体在成熟之后要及时采摘,如果错过最佳采摘期就会出现菇体鲜重过轻,在烹制食用时也影响口感。菇农在采摘猴头菇时在不伤及菌根和养料的情况下采取向上轻轻倒提的方式这样可以促进下茬的猴头菇蕾及早形成,同时在采摘成熟的猴头菇时要将留在基部的白色的菌皮状物处理干净,表面压平利于后续进行培养,在经过15天左右时间后形成菇蕾,整个采摘期可以采摘3茬。

猴头菇种植技术培训(无公害猴头菇栽培技术)(14)

3 结语

在进行无公害猴头菇的规模化栽培技术时要对猴头菇各个阶段进行把控,在菇农进行具体栽培过程中也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为猴头菇提供良好生长环境促进猴头菇的生长获取更多经济效益。

猴头菇种植技术培训(无公害猴头菇栽培技术)(15)

以上就是此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广大农业工作者,有一定帮助,觉得文章还不错的话,帮忙关注一下笔者以及转发评论点赞!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