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道人之短毋说己之长是什么意思(为己之学一)

~1~

宋朝的时候,

二程(程颢和程颐)说过一句话:

读《论语》之前,你是这般人;

学了《论语》之后,你还是这般人,

则未曾学。

毋道人之短毋说己之长是什么意思(为己之学一)(1)

翻译成现在的语言就是:

在学习《论语》之前,你是这个样子的人;

你学习了《论语》之后,你还是这个样子的人,

就证明你没学。

他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你经过孔子的一番教导,

经过《论语》的一番陶冶以后,

整个身心换了一个人

这才算真的学过《论语》

~2~

同样的道理,

我们可以把《论语》这个概念再放大一点,

学习四书五经之前,你是这般人;

学习了四书五经之后,你还是这般人,

则未曾学。

那么再范围大一点,

学习佛经也是这样,

学习佛经之前,你是这般人;

学习了佛经之后,你还是这般人,

则未曾学。

学习道家经典也是一样,

学习《道德经》、《南华经》之前,你是这般人;

学习了《道德经》、《南华经》之后,你还是这般人,

则未曾学。

~3~

就是你学一个东西,

你就要配合到身心上,

你的身心就要起变化。

不能学之前学之后,

你仍然是一模一样,

那你学还有什么用?

那么你学《论语》、《道德经》、《金刚经》……

凡是学给了自己的,

学多少,自己的身心就会变化多少。

人格的变化、心灵的变化、生命的变化、全身气脉体质的变化、习气毛病的变化……

方方面面都要有十分显著的变化才可以。

~4~

所以,孔子又说过一句话: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他这个古,指的是孔子之前的古人。

就是站在他的那个春秋时代看之前的人,

就是夏商周三代的人,

他们学习都是为己之学。

什么叫为己之学?

就是学习一切知识、一切学问,

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品格、充实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生命而学习的

那么今之学者为人,

今,指的是春秋战国时代,

孔子所处的那个时代。

毋道人之短毋说己之长是什么意思(为己之学一)(2)

孔子说现今的人啊,

学习不再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品格、充实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生命而学习了,

不再是了。

学习已经成了一场交易和买卖,

他是为了别人而学。

他学习是为了“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就是他是为了把自己变得更值钱,

变值钱了,卖给谁呢?

那谁有钱,我卖给谁。

过去最有钱的就是帝王,

那好,他就使劲把自己变得值钱,

变得值钱了以后,

就卖给皇帝、帝王,

就能卖个好价钱。

如果他不好好学习,

他就不值钱。

他不值钱,那他就卖不出好价钱。

他是为了卖出好价钱才学习的

他不是为了充实自己的内心、提升自己的品格而学习的。

所以说今之学者为人,

就是为了别人而学习。

~5~

孔子那个时候都有如此感叹,

说当今世风日下了,

人们对待文化、思想、学术的态度已经变了,

变成了一种生意、交易和买卖,

动机已经不纯,

动机越来越低劣,

心胸越来越狭隘,

只想着包装包装自己,

把自己包装得看上去更好一些,

以卖出一个好价钱。

~6~

从孔子那个时代开始,

一直到现在,

学习这件事情,

为人而不再为己。

这个风气越演越烈,

尤其在当代,

几乎所有的人,

都不是为了自己渴望知识、渴望真理而学习,

那学习干什么?

就是为了混一张文凭、一张证书,

好出来找工作。

这就是典型的为人之学,

而不是为己之学。

从开始学习的那一刻起,

他的动机就非常明确,

他就根本就不热爱他所学习的东西,

不热爱你为什么还学?

因为学这个出来好混啊、好找工作啊!

如果我按照我的兴趣去学,

那我的兴趣在社会上不好混啊,找不到工作,没人要。

那么还是牺牲自己的兴趣,

迎合市场社会的需要,

学我自己哪怕是厌恶、讨厌的东西,

就为了找一个好工作。

毋道人之短毋说己之长是什么意思(为己之学一)(3)

至于学出来以后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咱们先不管,

但至少他这个动机是这样的一个动机。

现在的学习,

不管是学校里的学习,

还是社会上参加的很多什么技能培训、学习班等等,

都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容易赚钱,

并不是他热爱这一门技能而学习。

至少绝大多数的人就是这么一种心态。

这就是为人之学,不是为己之学。

~7~

而真正的东方文化是为己之学。

就是我读《论语》之前,是这般人;

我读了《论语》之后,就不再是这般人。

这就是为己之学。

读了以后,

我就身心发生变化;

再读一遍,

我的身心又上升一个档次;

再读一遍,

我的身心又上升一个档次;

这才叫为己之学。

学习我们东方传统文化的目标,

就是为了彻底地改善我们自己的身心,

是典型的为己之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