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哲学讲座(不知道怎样守住自己的精神世界)

傅佩荣哲学讲座(不知道怎样守住自己的精神世界)(1)

图片来源网络

茫茫人海中有人功成名,有人卑微苟且。同样是生命降落在人世间,那么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万丈红尘之中,决定生命形态不同的其实是精神世界。

想要完善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应该要学一点哲学的,在中国所有的哲学中儒家与道家两个学派最为正统。忙忙碌碌奋斗了一生,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又怎样能让自己活得更加高级呢?走进傅佩荣的《先秦儒家哲学》,把心归于平静,从中领悟生命的真谛。

傅佩荣是台湾大学哲学系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祖籍上海。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的教授。

他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皆有成就。近三十年都在研究哲学,近二十年都在研究国学。五十岁以后,专心注解传统经典。

傅教授治学严谨,其学识更是融贯古今中西,迭出创见。潜心研究传统经典,撇开成见和定论,求真务实追本溯源多有建树。

他站在中西文化的至高点上来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视野辽阔深远;打通了各个精神领域和中西哲学。用真诚的态度,幽默的语言,清晰的道理把中华经典呈现在世人面前。

傅佩荣哲学讲座(不知道怎样守住自己的精神世界)(2)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先秦是指秦始皇以前的春秋及战国时代,诸子争鸣、百家竞起和那个时期。到了西汉初期有六家思想浮出水面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六家分别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和阴阳家。

傅教授说从今日研究哲学的角度看来,只有儒家与道家具备成为普世哲学以及永恒哲学的条件。那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这两家的哲学思想,对我们的现代生活最有帮助。

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经典,都是在当初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有着特定的客观规律。自从秦始皇以来,历代皆为帝王专制,大多学者们不敢设想以自由客观的心灵来探求真理。

但是现在不同了,没有了任何外在的约束。学者们是自由研究,像我们普通人就浅显了解一下也会受益匪浅,以理性探讨真理,我们的人生也会找到正确的方向。

让我们一起来打开傅佩荣教授的《先秦儒家哲学》,看看从中会有什么收获。

傅佩荣哲学讲座(不知道怎样守住自己的精神世界)(3)

图片来源网络

【短暂的人生中,我们究竟想要什么】

人生漫漫有清晰的目标,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有时候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说,我也不知道自己一天天在忙着什么。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心里依然充满迷茫。感觉到自己过去过得不好,现在不知道做什么,将来更不敢去想。

傅佩荣教授在书中提到谈论起中国哲学史,他借用了一个西方的术语,有一个词叫“应然”。借这个西方的术语来解释中国哲学。“应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应该怎么做。在书中教授提醒我们,人的生命不是一个复杂难解的奥秘,终究都会离开,但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修养自己的心灵,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教授在书中提到了一个英国作家说人生只有两种悲剧:第一种是得不到我所要的,第二种是得到我所要的。

这两句话很高深,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句话大家很容易理解,求不得,所以一生悲苦。第二句得到了为什么是悲剧呢?原来是得到以后发现搞错了,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只不过是看到别人这么追求就随波逐流,所以最后发现也是悲剧。

看来要想让自己的人生过的没有悲剧,的确要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大家都知道前一阵马云宣布离开了阿里巴巴去当了教师的代言人。很多人都好奇他为什么在事业的巅峰期选择激流勇退。马云有自己的人生决策,并且坚定的去那样做了。所以说他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应然”。

孔子说,“富与贵人之所欲”。在一般的情况下,很多人都是喜欢富贵的,但是除了富贵,我们的生命里更应该有一些别的东西。

在《先秦儒家哲学》第4讲傅教授这样写道:他见过最短的自传只有38个字,是孔子的生平。

原文是这样写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大多数人的生平自传都会提到自己的社会成就,名声、地位等,而孔子这样的一个伟人,他只是在说他的人生历程,说他的人生理想,和他这一生想要做什么,要达到的目标。

读到这里我们的心中豁然开朗,原来人生除了追求富贵外,我们更应该做到志于学,志于道,志于人。

学习的时候呢,要学与思要相结合。学习前人的心得,也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那只是一味的埋头苦学而不思考,那样会毫无领悟,也不能只是思考,而不去深入学习,那样更容易陷入迷茫。学习也要跟行为相结合,才能提升自己的德行。

孔子的弟子颜渊不仅好学,品行也很好。从来不会迁怒于别人,对于同样的过失也很注意,尽量不去重复犯错。

那么人的这漫漫一生中,我们究竟想要得到什么呢?读完傅教授的儒家哲学心有所得。那就是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在不断学习进步提升的过程中,也要培养自己洁身自好的品行。

傅佩荣哲学讲座(不知道怎样守住自己的精神世界)(4)

图片来源网络

【孔孟之道并不只是教会我们人性本善】

大家都知道,最基本的人性应该是善良。

《三字经》的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傅教授在书中说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它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朱熹说的。并不是儒家的观点。

儒家的观点孔孟之道传播的思想比朱熹的这句“人之初性本善”更深刻一些。孔子主张“仁”,在论语中“仁”这个字就出现了100多次,孟子的思想主张也是仁义。

儒家思想的精髓,傅教授总结成两个字是“真诚”。一个真诚的人,他是有自己的良知在运作的。孔子心中的善只是对良知的一个要求。儒家思想的精髓是绝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只要别人有需求,一定要尽力的去帮助他。

孔子认为的真诚是一种行善的力量,而且这个力量是由内而发的。也就是孟子说的,人之性要向善。孔孟二者的思想是不谋而合,这个“向”字比朱熹的“本”字就更高深了一些。

他们把善看作的是一种高层次的提升,不仅是要求自身要善良,而且还要对别人去行善。如果一个人不善良怎么办?那就教育他学会去善良。

在书中傅教授提出并且肯定了人性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尊严。学过了儒家哲学后就不会为所欲为,因为心中有了行善避恶的意识和规范。那怎么去执行呢?

第一要靠社会规范。国家有相关的法律,去一些地方也有相关的礼仪。这些都是社会规范。

第二要靠宗教信仰。有人信仰宗教,他会自发的去行善,觉得神无所不在佛无所不知。不信宗教的也应该心中有自己正确的信仰。

第三就是内心要拥有善良的良知。做好事时大家会心安理得,这就是良知的作用。一个人只有内心真诚,良知才会发生作用。

在古代大丈夫都要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在这四点中把修身放在了第一位,可见修炼自身品行最重要。学做事之前首先要学会做人,做好一个人,做到有起码的道德操守。

林语堂也说人察无徒,厚道待人才会赢得友情和尊重。

傅佩荣哲学讲座(不知道怎样守住自己的精神世界)(5)

图片来源网络

【怎样活着才能活出人生价值】

在书中的第6讲,傅教授解读了孟子的浩然正气。

孔子和孟子都是大家,孔子是73岁去世,孟子活到84岁。在古代人活七十已是古来稀。孟子也算是高寿了,这应该和他的心境有关吧。

孔子周游列国境遇很狼狈。自己都嘲讽自己说像丧家狗一般。但是到了孟子那个时候,境遇就完全不同了。到了战国时代,儒家已经成为了教育界、知识界的主流。

孟子的学问是非常好的,他虽然与孔子相差4代,辈分有点低,但能与孔子齐名可见是有真才实学。孟子的学问很高,孔子有3000弟子都未能与他并称,而100多年后的孟子与他能够做到相提并论。看来还是真的优秀。

孟子学通了孔子的道,并且发挥出自己的心得很受重视。“孔孟之道”也便确立了儒家的思想主轴。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做人就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浩然正气。通过书中傅教授的解读总结归纳一下,浩然正气要体现在勇敢上,孟子赋予勇敢的含义很丰富,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说起勇敢,养勇很重要。

这句话很好理解,就是培养勇气。

孔子谈论大勇的作风,说“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句话的解释是如果自己觉得理亏,面对的即使是平凡的老百姓,心里也会害怕。如果自己觉得理直气壮,即使面对千人万人也敢迈步向前走。

这是孔子对勇敢的解读,那么孟子呢,孟子说他不动心。为什么他说这句话呢,是因为有一次他的学生公孙丑向他请教,说先生如果担任了齐国的卿相,可以实行自己的主张,会不会动心呢。当时的孟子在齐国没有实权,学生这样问他,孟子便回答从40岁就不动心了。

对于勇敢的见解,他主张先沉得住气,默默的培养勇气。然后用坚定自己必胜的意念来彰显勇敢。这不是对外张扬,而是一种内求的方法。用现代人的理解方式就是要默默的积攒力量,培养自己的实力,等到时机成熟时厚积薄发一举拿下。

通过傅教授解读的孟子的儒家之道,我们也领悟到真正的勇敢不是每天激情满满的立下誓言,而是要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默默的去努力耕耘。泛泛空谈永远不如踏踏实实的去做。

然后勇敢中也包括智和仁。

在《论语》中有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论述。对勇敢孔子发挥的少一些,孟子发挥的淋漓尽致。他强调无论一个人多么有智慧、仁德、爱心,都需要有实践的力量。相对于其他大家,儒家更重视的是个人旺盛的生命力。

傅教授在书中强调到儒家的可贵,正在于它强调了社会关系,所以很注重周围之人的意见。但是如果人心甚至社会开始腐化了,儒家则会毫不客气的十字打开,顶天立地。

注重人际关系,但也有自己的原则,绝不妥协后退,这就是儒家精神的精髓。我自己说的很有道理,千万人反对,依然坚定的走下去。这应该是勇敢的最高境界了吧。

浩然正气就是需要这样勇敢的力量。无论在外的遭遇如何,只问自己该不该做。浩然正气是什么,在孟子的心中是义行与正道配合。如何培养,那就要自省其身。

在现实生活中不管社会发展怎样快速,人心如何浮躁。我们心中也要保存一份勇敢,一份浩然正气,练就一身不向困难挫折低头的铮铮铁骨。

先秦儒家哲学离我们很遥远,但它那种深刻的道义依然在现实生活中适用。读懂古代大家的中庸之道不是最终目的,把那份哲学运用到生活中才是最终收获。

遇见《先秦儒家哲学》,找寻回最真诚的自我。书中傅教授解读了儒家的基本性格,解读了论语孟子的著名篇章。又对《易经》进行了初步探寻。遇见经典,领悟精神,真实而自在的生活,真诚而自信的前行,我们也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傅佩荣哲学讲座(不知道怎样守住自己的精神世界)(6)

图片来源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