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馈(说文解字祝)

《说文:示部》:“祝,祭主赞词者。从示,从人、口。一曰:从兌省。《易》曰:兌为口为巫。”

译文:祝,祭祀时主管向神灵祷告的人。由示、由人、口会意。另一说:“祝”字的“兄”旁是“兌”字省去上面的“八”。《易经》说:“兑”卦可以代表“口”,代表“巫”。

《说文》“示”部,会意字。今为“礻”部。

说文解字馈(说文解字祝)(1)

祝,甲骨文字形看,甲骨文是一人跪于示(祭台)前向神灵祭奠祷告;另一种说法:右部是“兑”的省略,“兑”代表巫、口舌。后来人跪坐之形变为站立之形,在写法上与“兄”字相同,隶变后楷书写作“祝”。

“祝”的本义为向神灵祷告求福,后来指衷心表示美好的愿望。如“庆祝”、“祝贺”。作为名词,特指祭祀时主持祭礼念颂词的人,如“巫祝”、“庙祝”等。

祝融,重黎,颛顼的玄孙,是三皇五帝时夏官火正的官名,与大司马是同义词,即后来我们知道的兵部尚书,所以会有祝融与共工打架。

但历史上有多位著名的祝融被后世祭祀为火神灶神,主要有颛顼族祝融氏和炎帝族祝融氏。其中,炎帝后代、黄帝夏官、祝融容光为南方灶神、火神,颛顼火正、祝融重黎为北方人的灶神火神。

《史记》中认为祝融是颛顼的后代,也是正史比较认可的。

其传说也是各种版本,取其故事性较强的略一叙述。

一是:击石取火

祝融原名叫黎,诞生在氏族社会,是氏族首领的儿子。黎从小就特别喜欢火,那时,燧人氏刚发明了钻木取火,人们对保存和使用火的知识很缺乏。有一次,他随父亲进行氏族长途迁徙,因带着火种走路不方便,他只带了钻木取火的石头。晚上,大家要用火了,黎却取不出火来,顿时气得他将取火的石头向山上扔去,不料石头落下来溅起了几颗火星。聪明的黎见了灵机一动,立即想出了新的取火办法。他采来晒干的芦花,用两块尖石头靠着芦花连敲几下,火星溅到芦花上,再轻轻一吹就冒起了火苗。这就是后来的击石取火方法。击石取火比钻木取火省力多了,更不用千方百计保存火种,因此,当时中黄帝封他为火正官,并赐名祝融。

二是:火攻战法

当时南方有个氏族,首领叫蚩尤,经常侵犯中原,祝融奉命前去讨伐。蚩尤人多势众,非常强悍。祝融就命自己的部下每人打个火把和爆燃之物,等蚩尤的人一到,就四处放火,把蚩尤的队伍烧得焦头烂额,仓皇溃败,他们乘胜追击,终于打败了蚩尤,立了大功。为此,黄帝重赏了他,命他掌管天下的火。

三是:以火施化

祝融是管火用火的能手,他教人们如何用火把食物烧熟了吃,如何用火取暖和照明,如何用火驱除瘴气和蚊虫,防止闹病。祝融以火施化,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因火是赤色的,人们就称他为“赤帝”,每年秋后都向他朝拜。祝融用火为人们造福,所以,后人把他尊为火神。每年都要进行隆重的祭祀,以表达人们对祝融的感激和纪念。

四是:共工大战

祝融因为教会人类使用火,人们对祝融都非常之崇拜,但水神共工看不过眼,心想世界万物离不开水,为什么人类只崇拜祝融,而不崇拜自己,越想越气愤。于是集四湖五海之水冲向昆仑山,把昆仑山上的圣火浇灭,顿时全世界漆黑一片。祝融得知非常愤怒,骑上火龙,与共工大战起来,水始终是往低处流,洪水从昆仑山下落下来,祝融乘机发起进攻,把共工烧得焦头烂额。共工输得不顺气,一气之下撞向不周山,谁知不周山是天柱,天柱给撞断了,天也塌下来,给世界万物带来灾难,于是女娲来了。另另一个版本的共工大战

正在大家安居乐业的时候,忽然电闪雷鸣,从中原地带来了震天动地的杀喊声。百姓们吓得不得了,都跑来问祝融是怎么一回事。祝融告诉他们说:“这是共工和颛顼争帝位,打起来了。”他们打了很久,还是不分胜负,共工气得七窍生烟,纵身一跳,一头朝不周山上撞去。这不周山原来是一座不平凡的山,它撑住了天空,不让天垮下来;它系住了大地,不让大地倾斜。共工一头撞过去,撑天的柱子折断了,系住大地的绳索也绷断了。从此,天空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都往西北方向落下去。大地向东南倾斜,江河湖泊的水都往东南方向流过去。本来,南岳衡山这块天眼看也要垮下来了,这块地也一晃一晃的就要翻过去了。老百姓一个个抱着大树,攀着岩石,吓得哭起来了。祝融连忙使出自己的全身本领,像个大柱子一样撑住这个地方的天才没有垮,山才没有塌,于是南岳衡山上有了祝融峰上的祝融殿。

火神祝融的传说,带有神话色彩,但它反映了人类同火灾作斗争的一种希冀,寄希望于火神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光明和幸福,驱除邪恶,消灾免祸,火种祝融以火造福人类的形象将作为美好的传说继续流传下去。

祝作为姓氏的由来,一个说法就是源自祝融,二是祝融其后世子孙在武帝时期被封在祝地,所以有了祝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