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戏红金丝经典唱段完整版(莆仙戏名旦黄宝珍)

不久前,《莆仙戏名旦黄宝珍》一书付梓,介绍黄宝珍的生平事迹和艺术人生。黄宝珍出生于1934年,俗名“阿妹丕”,12岁进入戏班学习,先后演出《王十朋苦妻》《孟道休妻》等百余部剧目,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莆仙戏表演艺术家之一。

2008年,由黄宝珍演唱的录制歌曲《妈祖女神应笑慰》,搭上“神州七号”飞船唱响太空。同年,她被文化部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莆仙戏代表性传承人。

莆仙戏红金丝经典唱段完整版(莆仙戏名旦黄宝珍)(1)

结缘莆仙戏

莆仙戏红金丝经典唱段完整版(莆仙戏名旦黄宝珍)(2)

上世纪70年代之后,黄宝珍把主要精力花在莆仙戏教学和传承上。

1978年,为解决地方戏剧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全省在各地创办戏曲中专班,筹建艺校莆仙戏班成为当务之急。可是,黄宝珍随丈夫在福州生活、工作,无法脱身回乡。于是,她只好采取请短假的办法,到莆田协助艺校招生。

首届有两千多名考生,最后只录取了50人。“第一关是考音乐关,不能五音不全,然后是看身段,现场试走几步就大概知道了。”黄宝珍说。

莆仙戏红金丝经典唱段完整版(莆仙戏名旦黄宝珍)(3)

“十三岁左右练习莆仙戏是最佳年龄,因为柔韧性好,可塑性强。”莆田艺校戏曲理论教师方晓说,该校每三年或六年招生一次,有的是相当于小升初,有的是初升高。近40年来,已培养了300多名学生,至今仍有五六十人活跃在莆仙戏演艺界。

在此期间,黄宝珍不计报酬,贡献全身才艺,培养了不少莆仙戏名家。例如,早期的林金标和何黎仙,都成功扮演了黄宝珍的一些剧目角色;新一代莆仙戏翘楚黄艳艳,也嗣承了黄宝珍的部分剧目角色。

心系莆仙戏

上世纪50年代,有关部门组织了一批专家,对音乐进行规范化,由此,莆仙戏工尺谱转为简谱。简谱最大的好处就在于传播快、普及广,但也限制了唱法的多样性。原来,根据工尺谱,不同的艺人可以各自揣摩角色,唱出不一样情绪。

“有些古老的动作和唱法,是简谱无法表达出来的,只能是口耳相传,需要老艺人手把手传授。”黄宝珍解释说,例如,戏里的一些角色,在结婚前后的动作是不同的;“情”字在莆仙方言中至少有两种读音,因不同语境和场景而有所区别。

在黄宝珍看来,年轻一代的莆仙戏艺人在唱戏时,整个过程掌控力不足,节奏把握不够完满,会出现慢拍或抢拍的情况,听起来中间有缝隙,达不到“板起唱也起,板停唱也停”的效果。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莆田目前只有一个事业性质的莆仙戏院团,其他的都是企业化管理,向市场找饭吃。为了生存,院团在经营上分散了部分精力,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莆仙戏的人才培养上,导致演艺人员流失严重。多数人在院团待上两年,如果没能演上重要角色,就选择放弃,另行择业。

眼下,莆仙戏演艺界真正的好苗子不多,而且留不住人,这都是黄宝珍心系已久的担忧,她一有机会就为此呼吁,希望相关部门能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问题继续恶化下去。

莆仙戏红金丝经典唱段完整版(莆仙戏名旦黄宝珍)(4)

黄宝珍的舞台照

本报记者 林剑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