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雨果是怎样描述圆明园的毁灭:写过巴黎圣母院的雨果曾为圆明园哭泣

法国雨果是怎样描述圆明园的毁灭:写过巴黎圣母院的雨果曾为圆明园哭泣(1)

当地时间15日下午6点50分左右,法国的巴黎圣母院起火,标志性的塔尖倒塌了。对巴黎来说,这是巨大的灾难。所幸的是圣母院里的珍宝大多被抢救出来,幸免于难。

巴黎圣母院起火,这个坏消息铺天盖地地刷爆朋友圈。对于这场浩劫中,绝大多数人感到的是惋惜、痛心,有文物保护者更是警醒:文化遗产尤其要注意防火!防火!防火!中国博物院都应该像故宫一样全面禁烟。

然而有的人在评论区却从巴黎圣母院想到了圆明园,说这场大火是火烧圆明园的因果报应,以“苍天饶过谁”冷嘲热讽;有人则进行了另一种“道德绑架”:为何中国人要痛心一座外国的教堂?当初火烧圆明园外国人可曾心痛……这些推论、联想,可就真有点反常识、反逻辑、挑战人类底线了。

毋庸置疑,火烧圆明园就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恶劣的文化毁灭行动之一。著有《巴黎圣母院》的法国文豪雨果把圆明园称为“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而火烧圆明园的英法联军则是抢夺东方宝库的“强盗”。事实上,毁灭文化难道不是会让全人类感到痛心的事吗?巴黎圣母院同样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如果今天你对火烧巴黎圣母院隔岸观火、拍手称快,那么回到屈辱的1860年你又会对圆明园的那场大火持有什么态度呢?难道是快感与欣慰?这样无视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情绪着实可怕。

作为一名网民,就圆明园大火吐槽一下,痛快或许是痛快了,然而这个带有偏激情绪的“民族主义”的话题却就此上了热搜,其所产生的影响,所造成网络倾向却是值得注意的。笔者最担心的,是这种自以为是的偏见和仇视被一再传播、演绎,从而使受众被谬误和虚假所混淆,错过了真正值得思考和珍惜的东西。

“时间和人使这些卓绝的艺术遭受了什么样的摧残?关于这一切,关于古老的高卢历史,关于整个哥特式艺术,现在还有什么存留给我们呢?”——雨果《巴黎圣母院》。(来源:东方网 作者:李宏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