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王李自成在哪起兵的(舅舅有多重要看看)

有史书记载:“安塞马贼高迎祥者,自成舅也,号闯王”。大概意思是:陕西安塞的土匪高迎祥这个人是李自成的舅舅,被人称为“闯王”。

崇祯四年(1631),由于朝野暴敛苛捐杂税,农民食不果腹,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当时山西的农民军起义军便有二十余万之众,高迎祥便是当时农民起义的领导人之一,李自成跟随其舅舅后称为闯将。

出身卑微,但不屈从朝廷

1.越狱而逃,隐身市井

万历三十四年(1606),李自成出生于陕西米脂的李继迁寨。年少时靠为地主牧羊补贴生计。成年后身体魁梧有力,且善于骑射,后便应募了银川驿卒,因触犯朝廷法令被捕入狱,依照明律将被处死,而后侥幸越狱逃脱。脱身后的李自成隐身于市井之中,以屠宰为业。

2.官逼民反,随舅起义

当时的陕西早已民不聊生,多路起义人马轮番与朝廷周旋,境内动荡不安;固原的乱兵因官府拖欠饷银,洗劫了州库,朝廷内部开始出现内乱,此时澄城县农民王二、郑彦夫等人因长期被当地知县张斗耀催征科赋而积怨已久,也趁势聚集百人举义,官府一方面面对内部乱兵作祟,另一方面还被外部农民起义军袭扰,一时间鸡飞狗跳,手足无措,随着王嘉胤、不沾泥、王左卦等在府谷、西川、宜川等地率众响应,民变风潮开始波及整个陕西,起义似乎像瘟疫一样迅速传播开来,一拨人影响着另一拨人,民变风潮此起彼伏,使得大明朝摇摇欲坠。

闯王李自成在哪起兵的(舅舅有多重要看看)(1)

崇祯三年(1630),陕西的农民军由神木渡河进入山西,此时的李自成早已被眼前的热潮所包裹,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果断跟随舅舅高迎祥走上了起义之路,李自成在舅舅的带领下先后参与了农民军对蒲州、大宁、阳城等大大小小十几起战事,得到了很好的历练。

闯王李自成在哪起兵的(舅舅有多重要看看)(2)

能征善战,通晓权谋,步步上位

1.连连败北,笼络人心

崇祯五年(1632),眼看起义军声势愈加壮大,官府终于坐不住了,为应对山西境内愈演愈烈的起义势头,明朝将山西划分为晋东南与晋西北两个防御区,分别由宣大总督张宗衡、山西巡抚许鼎臣驻防,农民起义军也受到了不小冲击。

闯王李自成在哪起兵的(舅舅有多重要看看)(3)

为了保留有生力量,起义军开始有意回避官兵锋芒,起义大军向豫北转移。崇祯六年春(1633),总兵曹文诏率领陕西明军兵发河南,连同河南方面的明军对农民军形成了合围之势。农民军连连大败,军心涣散,三十六营首领王自用开始斩杀败军之将,李自成趁机收拢其残部,自身兵力不断壮大,在军中威望也逐步提升。舅舅高迎祥也依靠自身的资历成为了首领,高、李二人的地位不断巩固。

2.深刻反思,调整战术

王自用战死后,农民军开始反思作战策略,通过调整,决定将进军路线改为从晋北入畿辅地区,随后明军不得不部署主要兵力北上御敌,高迎祥、李自成等农民军趁机对河南地区的明军兵力真空地带发起进攻,在寒冬天气里依靠结冰的河面渡过黄河,接连攻克河南的渑池、伊阳、卢氏等县。经过几番麾战,李自成的军事指挥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并逐步建立起了绝对服从于他的队伍。之后,河南巡抚玄默率领明军对起义军进行了沉痛打击,李自成不得不率领军队经湖北进入四川落脚。

3.受困峡谷,诈降脱身

崇祯七年(1634),朝廷苦于农民军的反复侵扰,决定加大兵力部署以绝后患,崇祯委任陈奇瑜、卢象升作为统帅,联合对农民军进行围剿。最终,明军势如破竹,逼迫农民军节节退防,李自成随残兵退走至陕西商雒一带,后又因李撤退不及,被困于车厢峡,情况危急,寡不敌众,粮草殆尽。“自成用君恩计,贿奇瑜左右,诈降”,陈奇瑜在副将的劝说下轻信了李自成的谎言,按兵不动,李自成趁机率残部突围逃生,遭此大难后的李自成更加仇恨朝廷,在逃跑的路上杀了七个州县的所有官吏,并顺利与数万起义军会合,史书记载“尽屠所过七州县。而略阳贼数万亦来会,贼势愈张”,他也因此名声大噪。

闯王李自成在哪起兵的(舅舅有多重要看看)(4)

4.见识卓越,荣登“闯王”

崇祯八年正月(1635),各路起义军汇聚于荥阳,在商讨下一步行动方略时难以达成统一意见,此时的李自成用自己的谋略说服了各路领导人,最终提出了“分兵定所向”的策略,获得了诸家的认可,随后农民军开始分兵各向,高迎样、张献忠及李自成率部东走,连下固始、霍丘、寿州、颍州等城池,正月十五,农民军“乘胜陷凤阳,焚皇陵”,一路西下的高迎样、李自成出终南山,一路上对宫平、宁州等地的官兵进行拼杀。

闯王李自成在哪起兵的(舅舅有多重要看看)(5)

随后明军将领洪承畴在滑南、临潼大败李自成,关外,高迎祥也遭到明军围击,最终被卢象升击败,二人再次与张献忠合兵抵抗,但由于与张献忠心生芥蒂,在战略上意见不统一,不久高迎祥、李自成又与张献忠分道扬镳,向偃师、巩县等地运动,崇祯九年(1636),高迎祥被明军合围,被捕后的高迎祥宁死不屈,最终被处死,实力与威望都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李自成从诸多农民军领导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新的闯王。

5.节节溃败,东山再起

成为“闯王”后的李自成节节败退,崇祯十年至崇祯十三年(1637-1640),明军兵力大举压上,致使农民军退守,李自成起义军陷入低谷期,军队人心涣散,崇祯十年(1637),李自成经略蜀地,十一月久攻成都不下的李自成撤军回陕,次年春,李自成在梓潼被洪承畴伏击,败走白水,接二连三遭遇败仗的李自成又被洪承畴与孙传庭所率的明军合击,农民军几乎全军覆没,史书记载“自成尽亡其卒,独与刘宗敏、田见秀等十八骑溃围,审伏商、洛山中”。

闯王李自成在哪起兵的(舅舅有多重要看看)(6)

崇祯十二年(1639),张献忠投降明军,在李自成危难之间并没有伸手帮助他,独走的李自成被官军困于鱼腹山,后轻骑突围入河南,不甘心的李自成一路笼络人心,沿途不断招揽饥民,经过短短的一年时间,其部规模再次壮大。

6.广纳贤良,推行新政

崇祯十四年至崇祯十七年三月(1641-1644),李自成农民起义迎来了鼎盛期,随着李岩、牛金星等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先后加入农民军,使李自成的管理观念得到了深刻变化,李自成开始思考如何对占领区进行管理,在知识分子的建议下先后颁布了“不纳粮”、“开仓赈贫”、“剿兵安民”、“平买平卖”等一系列政策法令,并利用通俗易懂口号、童谣向百姓宜传,李自成逐渐获得了民心,促进了李部由流贼到政权化的转变。

闯王李自成在哪起兵的(舅舅有多重要看看)(7)

7.势头大盛,自封“新顺王”

李自成攻入洛阳后开库放粮,赈济灾民,洛阳也是李自成起义以来攻破的首个大型城市,派人留守洛阳后,自己则继续率部向东运动。李自成接连击败了来势汹汹的明军,越战越勇,一路所向披靡,又攻克西华,陈州,归德、睢州、宁陵、太康、开封等地。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先号“奉天倡义大元帅”,后称“新顺王”。中央设置了上相、左辅、右弼、六政府侍郎、郎中、从事等宫职。地方上设防御使,府尹,州牧,县令治理,并派将领镇守。

闯王李自成在哪起兵的(舅舅有多重要看看)(8)

8.吴三桂一怒为红颜,李自成身死九宫山

崇祯十七年正月(1644),李自成在西安改国号大顺,年号永昌。随后亲自率军发兵北京,十七日,李自成指挥大顺军对京师发动进攻,十八日太监曹化淳开门献城,崇祯皇帝自缢煤山。李自成准备于四月十七登基,继皇帝位。然而好景不长,崇祯十七年三月至顺治二年(1644-1645),李自成农民起义迅速进入衰落期。

闯王李自成在哪起兵的(舅舅有多重要看看)(9)

倾国倾城的陈圆圆

另一方面,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在归降李自成与否方面举棋不定,但刘宗敏掠其爱姬陈沅的行为彻底激怒了他,这个愤怒的男人也成就了一段“一怒为红颜”的佳话,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与大顺军激战,李自成兵败后撤离北京,退走山陕,转入防御作战。在清军的追击下,李自成最终身死于湖北九宫山,起义彻底失败。

闯王李自成在哪起兵的(舅舅有多重要看看)(10)

刘宗敏,一个改变历史的人

李自成失败的原因

专家学者们也对李自成的失败原因进行了分析,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尚未形成定论。顾诚先生认为:大顺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根据阶级关系的变动调整政策,未能及时笼络大顺政权的文官、降将以及占领区的地主大族,以至李自成被清军与吴三桂联手击败后,各地的大顺政权无法组织有效的抵御。而孙祚民先生则认为:李自成等大顺军领导人的流寇主义习气,才是导致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

甚至多数网友把李自成失败的原因归咎为刘宗敏,因为若刘宗敏不掠夺吴三桂的爱姬陈沅,说不定吴三桂就投靠李自成了。

您说呢?

(声明:文中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