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陕西省高考作文题是什么(2022陕西高考作文题新鲜出炉)

在每年高考当中,

最受关注的莫过于高考作文题目,

这也是最能引发全民参与的一道试题。

今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是啥?

一起来看看

↓↓↓↓

2022陕西高考作文题

今天陕西省高考作文题是什么(2022陕西高考作文题新鲜出炉)(1)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对今年的高考作文,你觉得难吗?

我们也现场联系到多位语文老师,对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做了点评,一起看看吧!

西安市第三中学 苏开老师

苏开,西安市第三中学语文一级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西安市名师 研修共同体核心成员,西安市成语诗词大赛教师组季军,碑林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碑林区教师基本功综合技能标兵,碑林区思政大练兵教学标兵。

点评如下:

古人言:“文章合为时而作”。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双奥之城”北京闪耀东方。

本次高考作文紧扣时事,把握时代脉搏,以两次奥运盛会为切入点,以点及面,由表及里,从比赛成绩、群众参与、科技亮点等五个方面来引导学生理解并感悟中国14年间的蓬勃发展,并激励学生再奏鼓角,继续跨越向前。

“奥运,是人类的庆典”。本次作文主题重视“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对体育的关注与思考,挖掘其深厚的内涵。同时,也突出考察学生对材料整合与加工的能力,更强调学生责任担当和社会参与意识的培养,极强地体现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贯彻并落实了“立德树人”之根本任务。

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 陈维老师

陈维老师 语文教研组长 陕西省教学能手 西安市骨干教师 、教学能手 荣获全国中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点评如下:

高考作文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通过双奥之城的发展对比,体现国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并着眼未来,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树立信心、绘制蓝图。

考生应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充分发挥时代主人翁的作用,为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贡献。

写作时应从具体现象入手,有针对性地分析论述,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见解深刻,体现自信、自强、勇往直前、不断进取的时代精神。

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 李瑞亭

李瑞亭,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语文教师,高级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一线执教29年,先后承担十届高三毕业班教学工作。教研工作扎实,主持省级规划课题,发表论文若干篇,致力于高考试题研究及实践指导。

点评如下:

1.立足育人导向,凸显核心价值。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将个人成长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发展复兴相结合,将小我与大我相融通,引导学生思考自身未来,植入家国情怀。

2.明晰任务情境,体现能力素养。

作文题从五个维度、以图表的形式展现了2008北京奥运会到2022北京双奥会的不断超越。要求学生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西安高级中学 陈栋老师

西安高级中学教师陈栋,语文高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省级教学能手,西安市“卓越型”教师。

点评如下: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那就是:看似平凡却奇崛。作文材料对标现实,不回避热点,让学生能有话可说。重点关注学生在写作中体现出的思想品质与思维深度。越来越多的作文题目通过积极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更加关注考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与提升。通观各省作文题目,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就是:作文材料与任务导向往往站位高远,在洞见天地、洞悉人生、洞察自我的精神观照中,积极引导考生写出有深度、有价值、有情境的经世致用之文,从而充分彰显出写作活动作为表达交流媒介、文化传承载体、澄清思想工具的核心价值与意义。

西安市西光中学 宋献普老师

宋献普, 西光中学高中语文教师,市级优秀班主任,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主持人,主持或参与省市级课题十余项,在省部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以培养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优雅生活者为教育宗旨,轻松风趣、充满激情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所带历届毕业生多人被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录取。

点评如下:

2022年全国高考语文陕西卷作文题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1 时代出题 作文材料直接或间接地以新时代为背景,以社会生活为情境, 以“北京双奥之城”为题材,以“中华民族跨越、再跨越”为主题,驱动考生关心国家时事。

2 青年答卷 考生作为写作者,同时又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该全面发展,具备学科综合素养,能够从材料中敏锐地发现问题,并根据所积累的知识与经验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3 思辨为魂 短短的材料渗透着深深的启迪。考生需要对文段进行宏观把握,厘清层次,同时进行微观剖析,运用创新性思维对材料里的现象或信息进行整合、观照与辩析,提炼出个性化思想与认识。

西安市第八中学 魏昆鹏老师

魏昆鹏,西安市第八中学高中语文教师,陕西省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学能手,西安市最美教师,西安市卓越教师。

点评如下:

该材料,提供给考生的信息较为丰富,突出了“时代性”,特别是“发展•跨越”的核心。针对该材料,立意方面,考生应该以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为主,以展现新时代发展的主题。同时,要紧扣叙述角度——“青年”,以自身对“双奥之城”内涵及外延的感受从“发展•”的角度拓展思维,以议论、记叙及抒情的手法表达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信念。

西安市航天中学 周宪利老师

周宪利 西安市航天中学高中部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农工党雁塔区工委副主委,陕西师范大学兼职副教授,免费师范生硕士生导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专家团队成员,省教育学会学习科学与研究中学语文特聘研究员,省级骨干教师,省级骨干班主任,西安市教学能手。先后荣获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优秀教师,省学习科学与实践优秀教师,省高考优秀评卷教师,航天六院劳动模范、新长征突击手,雁塔区优秀教师、雁塔名师等荣誉称号。

点评如下:

首先,考生要具备扎实的阅读理解能力。要准确立意,先要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几则材料的对比,展现了中国举办"双奥"辉煌成就,体现了疫情防控时期的大国担当、大国风范。其次,考生要明确任务要求。要把命题要求逐一落实,严格按照材料后的指令完成写作。第三,考生要注意写作方法。几则材料自身形成对比,启示考生可以对比论证。当然,以小见大更有利于深入挖掘,更能彰显大国成就、大国风范。第四,高扬爱国旗帜,传承奋斗精神。历代优秀的知识分子无不关注国家命运,民族发展。要写好这篇作文,考生须有正确的人生观、炽热的爱国情怀、强烈的使命感和顽强的拼搏精神;需要明白,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只有弘扬奋斗精神,敢于担当,勇于拼搏,毅然举起先辈传到我们手上的奋斗火炬,才能不负伟大的时代,不负国家,不负民族。

总之,可以说,2022年高考作文积极呼应时代主题,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在服务高校科学选才、引导基础教育改革方向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西安雁南中学 宁养群老师

高中语文教师。从教二十载,用心履行职责,用爱承载教育。潜心研究高考考纲考点,所撰写教学论文、课题研究获西安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指导学生征文比赛中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点评如下:

今年高考作文仍是以“体现中国特色、符合时代要求”为主题,

今天陕西省高考作文题是什么(2022陕西高考作文题新鲜出炉)(2)

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以跨越为主题,主要通过北京08年奥运会,东奥会为材料,从五个方面对比,展现中国体育精神和中国跨越式的发展。

作文重在关注学生由儿童到青年的跨越,让学生深切体会体育荣耀,又感受到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注重理性思辨,实现价值领域。

总之,今年作文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落实“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稳字当头,稳中有新。

西安思源中学 颜明君老师

中学一级教师,现任西安思源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曾参与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荣获一等奖;教育教学成果先后多次荣获省、市级奖项。近几年一直从事高三语文教学工作。

点评如下:

“借冬奥之帆,扬中国精神”,继2008年夏奥会后,北京又迎来了2022年的冬奥会,奥林匹克五环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体育的进步、社会的繁荣,见证了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连接,同时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在走向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考生要认真阅读材料,准确把握其内涵,提炼出自己的观点。高考语文作文要求考生对北京“双奥之城再跨越”背后宏大主题进行思考与认识,多角度解读材料,感受民族时代发展的蓬勃气象,彰显出新时代新青年的价值理念。

西安工业经济职业学校 金乾波老师

原高新一中高级教师,现为西安工业经济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金考卷》《试题调研》等高考教材主编。

点评如下:

2022年高考作文题目紧扣时代特征,以北京“双奥之城”为材料,将2008年与2022年两次奥运从“比赛成绩、群众体育”等五个点进行对比,彰显大国崛起的实力,突显民族自信。题目要求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借鉴2021年全国甲卷的命题模式,稳定中有变化。立意时宜大处着眼,“双奥之城闪耀世界,展示综合国力跨越式发展。从懵懂儿童到有为青年,体育的荣誉与国家的强盛,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息”,这些提示语有效启发考生,在写作时要思考在实现强国复兴“中国梦”中的担当和责任。行文时应小处着手,结合自身实际,“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将“小我”融入到“大我”之中,既要加强自身修养,练就扎实本领,更要担当国家赋予的重任。

一起再来看看历年陕西高考作文题目吧~

历年陕西高考作文题目

2021陕西省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陕西省高考作文题目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年陕西省高考作文题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 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8年陕西省高考作文题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收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年陕西省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下面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6年陕西省高考作文题

给出一段阅读材料,材料内容为语文素养的途径:课内有限阅读、课外大量阅读、社会实践,三选一。

请自拟题目,谈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2015年陕西省高考作文题

一位父亲在高速公路开车打电话,旁边的孩子一再提醒父亲不要拨打电话,可是父亲不听劝阻,最终孩子选择报警。警察前来后将父亲进行批评教育。

要求考生给这位父亲写一封信。

再看看其他省份高考作文题~

2022全国甲卷高考作文题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今天陕西省高考作文题是什么(2022陕西高考作文题新鲜出炉)(3)

祝所有考生金榜题名、前程似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