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中学生坠亡(成都一高中生坠亡)

成都一中学生坠亡(成都一高中生坠亡)(1)

坠亡学生生前照片

成都一中学生坠亡(成都一高中生坠亡)(2)

鲁女士(左)在事发学校门前

极目新闻记者 刘毅 刘琴

5月9日,四川成都市第49中学高二学生林某某在学校坠楼,不幸离世,引发网民高度关注。其母亲鲁女士在社交平台连续发文为突然逝去的儿子找寻公道。

5月11日凌晨3时54分,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官方微博发布关于此事的情况通报。当日早8时许,鲁女士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不认可该通报,要求看到全部视频。

11日19时,警方发布通报称,排除刑事案件,家属对调查结论无异议。

母亲不认可官方通报

5月9日,母亲节,成都的鲁女士失去了独生子。当天,儿子还祝她母亲节快乐,午饭的时候她做了虾,给儿子剥了好多。

当日下午5时40分,她送儿子回到成都49中,还给儿子带了好多好吃的食物。然而返校才一个小时,儿子就坠楼身亡了。

据成都49中官方微博通报,5月9日18时40分左右,该校一学生从知行楼高空坠落,学校立即拨打120并报警,经120现场诊断,该同学已无生命体征。

当晚9时起,鲁女士和丈夫一直等到次日凌晨1时,“先后提出要看娃娃(遗体)以及现场、监控,这些要求都没有实现,对方一直在打官腔。”鲁女士说。

鲁女士称,10日4时,她和丈夫从派出所出来,到学校门口等候,试图和校方交涉。一些亲戚朋友听说后,也一起来到学校,但未进校门。

鲁女士称,学校在9日晚上9时简单通知了她,称她的儿子从楼道坠落死亡,但是其他情况都不再透露,监控也不给她提供,而且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学校还将家长全部拒之门外,并警告其他学生对此事三缄其口。此后,她多次发声,称从警方处得知救护车赶到时儿子已经心跳停止,没去医院却被拉去殡仪馆,查看监控时,唯独事发那一段没有监控。

鲁女士发布微博表示,“吾儿于5月9号下午5点40到了学校,9点我接到学校通知,告诉我儿子已经没了”“救护车8点半到学校时,我儿子已经停止了心跳,甚至没有去医院直接就拉去了殡仪馆”“今早去看了监控,唯独事发那一段没有监控”。不少网民对孩子的离世感到痛心、对校方的处理方式表示不满,称学校的做法“实在让人如石压胸,如鲠在喉”。

11日凌晨,成都市成华区调查组公布调查结果称:经公安机关现场勘验、法医检验、调阅监控、全面调查,认定尸体损伤符合高坠致死,排除刑事案件。未发现学校存在体罚、辱骂学生等师德失范问题,未发现该生在学校受到校园欺凌情况,基本判断该生因个人问题轻生。

鲁女士对此不认可。“发布内容存在很多疑问……我活生生的儿子高高兴兴的送到学校,短短一个小时告诉我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请找出事实的真相!给儿子一个交代。”鲁女士在微博中表示。

坠亡学生成绩优异

11日下午2时30分左右,极目新闻记者来到成都第49中学门前。此时,学校大门紧闭,多家媒体记者守候在大门前,希望校方接受采访说明情况,但学校工作人员表示,要向上汇报此事。一直到下午4时30分,校方仍旧未接受采访。

极目新闻记者看到,学校门口聚集了不少市民,还有一位女子到学校门口为坠楼的学生送花,并表示孩子的离去让人很痛心,所以才来献花。

成都49中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圣灯街。这是一所创办于1977年的老牌学校,现有教学班47个,学生2400多人,教职工190余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省、市、区优秀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80余人。2018年,该校获批准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为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坠亡学生林某某的家属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成都49中在成华区排名靠前,当时林某某是高于该校招生分数线进入学校就读。

家属称,林某某学习成绩很好,上次家长会,学校老师还说他以后肯定能考上重点大学。平时,孩子更是父母的骄傲。

去年11月中旬,鲁女士发朋友圈说“儿子又拿奖状了”。当时,老师给林某某发了好几张奖状,化学第一,物理第三,进步之星……奖状足足有5张,当时林某某站在讲台上,和其他同学一起领奖。

在校方的第一份通报中称,林某某坠楼地点是在校内的知行楼,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该栋楼有5层高。

警方通报:排除刑事案件

在网民热议时,5月11日晚,成都成华警方通报了“高中生坠亡”事件。通报称:2021年5月9日18时49分,我区49中学发生一起在校学生高坠死亡事件。接报后,公安机关高度重视,庚即组织警力到达现场,发现死者系林某某(男,16岁,49中学高二学生)并开展调查处理工作。

经现场勘验、走访调查、调阅监控、电子数据勘验,提取书证、尸体检验,认定林某某系高坠死亡,排除刑事案件。

5月11日下午,公安机关已依法将调查结论告知林某某家属,家属对调查结论无异议。

在林某某坠亡后,在宣传文章中戴着光环的成都49中,饱受舆论批评。

央视新闻评论称,尽管涉事学校和当地有关部门接连发布通报,但并未驱散全部疑云,更没有说服坠亡学生父母。坠亡学生的家人不认可通报,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他们的权利,更反衬出通报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新华社评论称,及时公开相关物证,掌握多少信息就公开多少,才是责任担当的表现。如果面对质疑,学校不敢发声,拒绝对疑问做出解释,恐怕会引发更多猜测。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