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客运南站辉煌时期(记忆从垂髻到而立)

上海客运南站辉煌时期(记忆从垂髻到而立)(1)

三十载岁月倏忽而过,上海站依然是那个闪亮如昔的“新客站”,却已经从当年的“小阿弟”变成如今的“老前辈”了。

三十年,“新客站”送走了无数眷恋的背影、也迎来了无数充满希望的背包,很多人和TA只是匆匆一面之缘。今天我们和TA促膝长谈,聊聊这三十年的风风雨雨~

30年前,上海有了一座“新客站”

上海是中国铁路商业运营的起源地。早在1876年,英国人就在上海兴建了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吴淞铁路。20世纪初沪宁、沪杭铁路相继通车后,奠定了上海在华东铁路的龙头地位。

至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贸务工人员交往活跃,也带动了铁路客运量的急速上升。

上海客运南站辉煌时期(记忆从垂髻到而立)(2)

80年代外国侨胞售票处

当时的上海站还是位于天目东路的“老北站”(今上海铁路博物馆),虽经历次扩建,最大的候车室仍不足400平方米,每天却有5万旅客乘车,最高峰时平均每2个平方米内要站立5个旅客,可谓拥挤不堪。为了更好地支撑上海的改革发展,建造一座新火车站被提上议事日程,1984年终于破土动工。

上海客运南站辉煌时期(记忆从垂髻到而立)(3)

80年代以前候车室

1987年12月28日,一座崭新的火车站在当时的闸北区苏州河北岸正式建成,也就是上海市民口中的“新客站”。

上海客运南站辉煌时期(记忆从垂髻到而立)(4)

1987年12月28日新客站鸟瞰图

新客站是全国第一座现代化的火车站,2万平方米的主楼采用“高架候车、南北开口”的新格局,站区18部电梯供旅客上下进出,预留的16间候车室全部覆盖空调,全站设售票房5个,线路15条、长500米的站台7座,东西两侧各设一条9米宽的旅客地道,形成了客流高进低出、无迂回交叉的合理布局,这个运输模式也被之后的全国各地火车站广泛采用。

上海客运南站辉煌时期(记忆从垂髻到而立)(5)

1987年刚建成的上海站

30年客流量翻5倍,见证上海铁路发展

“新客站”为上海市民出游和对外交通提供了有力的运能支撑。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春运、春游、暑运和“五一”“十一”等为代表的节假日客流高峰逐渐兴起,于90年代形成高峰并延续至今。1987年,上海站全年发送旅客1859万人,次年即历史性地突破至2000万人。1995年1月28日,上海站发送旅客超过10万人,创下当时单日旅客发送历史之最。2000年“五一”小长假,上海站长、中、短途客流全面上升,始发列车趟趟满员,总体运能利用率达120%。自此,逢“五一”“十一”长假,车站单日客流纪录便连年刷新。

上海客运南站辉煌时期(记忆从垂髻到而立)(6)

2000年完成南立面改造后的上海站

进入21世纪后,上海继续保持率先发展态势。2002年,上海站全年发送旅客达到3118万人。仅仅3年后,上海站全年发送旅客便踏上了4000万人的台阶。2006、2010年,上海南站和上海虹桥站相继建成通车,这两个“生力军”的加入,使铁路客流量的前进脚步一发不可收拾。10余年间,上海铁路旅客发送量连创新高,2017年成功站上了“亿人”大关。从1859万到1亿零700万,30年间,上海铁路发送旅客翻了5倍还多,占上海市客运总量的比例,也从1987年的35%,一路增长到2017年的50%以上。

上海客运南站辉煌时期(记忆从垂髻到而立)(7)

2017年上海站南广场

客流的增长,得益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上海站新线新车不断投入的必然结果。1990年,上海站每日仅开行列车52对(104趟)。后经全国铁路6次大面积提速,上海站大力组织开行优质优价的特快、“夕发朝至”列车和假日列车等,大大改善产品结构,提高运输能力。1996年4月1日,中国第一列快速旅客列车“先行号”在上海站首发,时速140公里,上海至南京全程仅2小时48分;1997年5月19日香港回归前夕,上海站首发K99次沪港列车;2000年,上海至大连开行直通旅客列车……如今,包括350公里时速的“复兴号”高铁在内,每天从上海开出的列车已经多达900多趟,是30年前的10倍。

一张小小火车票,演尽铁路前世今生

坐火车出行,一般都是从一张火车票开始。直到20世纪90年代,火车票都是一张硬纸板,发站和到站等都是用浆糊黏在上面,车票不易保存,记车次全凭人脑,票价更是纯手工计算,工作效率非常低下。

上海客运南站辉煌时期(记忆从垂髻到而立)(8)

1998年,微机联网售票终于代替了传统的人工“刷浆糊”模式。打印机制票让火车票从硬纸板变成了更为工整美观的红色纸质票,电脑查询也让售票的准确率和效率大大提升。

上海客运南站辉煌时期(记忆从垂髻到而立)(9)

2011年起,12306网络订票问世,为购票方式带来颠覆性的革命。市民再不用跑到售票窗口排队等候,随时随地都可通过电脑、手机订购火车票。截至今年,上海三大火车站人工窗口数量较最多时缩水一半还多,取而代之的是超过260台自助售(取)票机,而通过互联网订购车票的比例已经超过了78%,售票处“大排长龙”的景象从此成为历史。

上海客运南站辉煌时期(记忆从垂髻到而立)(10)

资料:上海铁路局

编辑:刘丹

上海客运南站辉煌时期(记忆从垂髻到而立)(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