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预习(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预习)

《草原》收录在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需要掌握:9个汉字,19个词语。本文以细腻清新的语言记叙了初入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草原》第1段描绘了明朗的天空、四面的小丘、移动的羊群、欲流的翠色、静立的骏马和大牛等,构成了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第2-3段描绘了陈巴尔虎旗的主人们迎接远方来客的情景。第4-5段描绘了作者到达目的地后,主人热情接待客人,主客联欢和话别的情形。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预习(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预习)(1)

明确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背诵第1自然段。2、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3、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了解作者信息

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文学成就】老舍一生创作丰富,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主要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老张的哲学》《二马》;剧本《龙须沟从茶馆》等。【名言佳句】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会生锈。

掌握课文的写法

情景交融。示例: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拓展知识内容

奶豆腐】奶豆腐是用牛奶等制成的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因像豆腐而得名。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浓郁,牧民很爱吃,常泡在奶茶中食用,或出远门当干粮,既解渴又充饥。还可以做成拔丝奶豆腐,是宴席上的一道风味名菜。【陈巴尔虎旗】陈巴尔虎旗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海拉尔河下游,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这里水草丰美,畜牧业发达;农产品有小麦、油菜籽﹑甜菜等。

思维导图构思课文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预习(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预习)(2)

学会生字、生词

我会认:玻(bō)、璃(lí)我会写:毯(tǎn)、裳(shang)、虹(hóng)、蹄(tí)、腐(fǔ)、微(wēi)、稍(shāo)词语:线条(xiàn tiáo)、柔美(róu měi)、惊叹(jīng tàn)、回味(huí wèi)、乐趣(lè qù)、目的地(mù dì dì)、洒脱(sǎ tuō)、衣裳(yī shang)、彩虹(cǎi hóng)、马蹄(mǎ tí)、热乎乎(rè hū hū)、礼貌(lǐ mào)、拘束(jū shù)、举杯(jǔ bēi)、感人(gǎn rén)、会心(huì xīn)、微笑(wēi xiào)、绿毯(lǜ tǎn)、玻璃(bō li)

汉字记忆方法

裳(shang)裳(chánɡ)衣、衣裳(shanɡ)稍(shāo)稍(shào)息、稍(shāo)稍(shāo)

掌握课文全解内容

1、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一个“可爱”让人一下子就联想到草原那辽阔、明朗的天空,“清鲜”“明朗”是作者第一次看到草原时的感受,这让他无比愉悦,所以他想高歌一曲。作者由景生情,直接表达了自己初见草原的惊喜赞叹之情,这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写法。2、【2】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两个“一百五十里”形成了一种反复之势,不仅形象地表现出草原的辽阔,而且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3、【4】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倒上了”“摆上了”“不大一会儿”说明主人早有准备,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食品来款待客人,这充分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4、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yū)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把河比喻成带子,写出了河的清澈与弯曲的样子,生动形象。“河”字后面加了感叹号,表达了作者一行人在“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并“走了许久”后看见河时的惊喜之情,以及见了如此美丽的“带子”后的赞叹之情,同时也说明河在草原上的重要性——有了河,才能有牲口,才会有人家……5、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句话是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碧”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的意思。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草。这句话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并不茫茫”的原因可联系下文理解,因为“四面都有小丘”,有羊群,所以放眼望去,目之所及,虽然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6、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è)温克族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sè),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写蒙古包内主客联欢的情景。主客互相敬酒,齐声歌唱,体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的真挚感情。7、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从“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可以看出主人们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正挥动着马鞭疾驰,也可以看出主人们迎客的急切心情。蒙古族老乡穿着各色的衣裳(这与彩虹的色彩相近),骑着飞驰的骏马,从凸起的弧形小丘上(这与彩虹的形状相似),向“我们”疾驰而来,这景象真的“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作者将这种景象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8、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美丽的草原景色。这里的“绿毯”指草原,“白色的大花”指羊群。羊群本是因为吃草而随意地走来走去的,但在作者的笔下却变成了无边的绿毯上绣着的白色大花,成了装点草原的能工巧匠,体现了作者语言的精妙。一个“绣”字,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羊群的喜爱之情。9、【5】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能忍心马上分别呢?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课文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萎萎,举目皆是诗情画意,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10、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xuàn)染,不用墨线勾勒(lè)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老舍将草原比作一幅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只“渲染”而不“勾勒”,景物和背景的边界就会不太清晰。远远望去,小丘与白云相接,就像绿色要流到云里了,这一景象和只用“绿色渲染”的中国画很相似。电子版资料获取步骤:1、私信给我们留言。2、通过[鲤鱼辅导]App获取最新内容。原创作品,抄袭必究!如果您喜欢请点赞或者转发给更多的朋友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