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映教科书级特摄纪念系作品(东映儿童片年代记)

东映教科书级特摄纪念系作品(东映儿童片年代记)(1)

作者:雪城刹那/Anitama 封面来源:《奥特船长》主题曲迷你专辑封面

【本周的《东映儿童片年代记》】

第十一章 最高收视率的东映特摄是怎么死的

上回说到东映东京制作所倾全社之力的电视特摄,同时也是最初的彩色节目《奥特舰长》,在一九六七年四月接档《奥特曼》开播了。因此东映的压力也非常大,电影级别的制作阵容倾巢出动,因为前面被接档的那个实在是个巨巨。

全片的剧情舞台都在宇宙空间展开,因此宇宙的场景是要贯彻始终的,那么特摄的技术方面首当其冲的一个课题便是,宇宙这个背景怎么表现。宇宙嘛当然是黑漆漆的,东映的平山亨和植田泰治两制片人都这么主张,也能体现宇宙空间的寂寥感和孤独感。本家的奥特曼系列那边出现宇宙场景时,也是用漆黑的幕壁作背景,然后用黑色的线连接着小灯泡,挂起来充当星星。但是矢岛信男特摄监督别出心裁,提出用蓝色比较好,理由有三个。

第一是从现场技术角度考虑,这是当时胶卷时代下,实际本片使用的胶片特性和质量所决定的。如果真是用漆黑的背景,那前面身为摄影主体的宇宙船啊火箭啊,必须颜色特别鲜艳,否则就融进一片漆黑中映出来的效果不好了。第二是从公司营业角度考虑,既然都是东映东京制作所最初的彩色节目了,彰显色彩这一关键词还是用蓝色好。尽管当时彩色电视机根本不普及,大多家庭还用的黑白电视机,所以制作成彩色节目他们看到的也还是黑白,其实矢岛自己家里当时就还没彩电。不过就算黑白画面下也是用蓝色好,因为能显出明亮的色调感,免得黑上加黑了。第三是从观众看片角度考虑,矢岛谜之奸笑来一句,孩子看片可是要追求浪漫感的,蓝色的宇宙最能让他们爽到。

上回说过《奥特舰长》的制作阵容,基本来自东映电视特摄英雄的实质原点《恶魔君》,在这个基础上还大规模扩军。这在显示出东映为本片强势的同时,也暴露出弱点,尤其是特摄班的人员。因为不比圆谷英二率领的东宝特殊技术课=圆谷组,东映特殊技术课人才不足就是人才不足,扩军加数量也加不了质量。东映特殊技术课里,东映在特摄方面唯二的顶梁柱矢岛信男和上村贞夫,终究也还是圆谷组一系教出来的弟子。

这两位特摄监督都上了《奥特舰长》的现场,还有特殊摄影技师出身的小川康男,在这片的现场也在当特摄监督来用。于是《奥特舰长》的特摄班中,顶上小川的空缺成为特殊摄影技师主力的人叫林迪雄,这其实不是特摄班而是本篇班出身的人。后来从八十年代起,林迪雄成为继假面骑士系列和超级战队系列之后,东映的第三大皮套人系列=东映不可思议喜剧系列的主力摄影技师。《奥特舰长》的特殊照明技师也是,其实本篇班的照明技师全都过来了,凑合着也兼任特殊照明技师。

特殊技术最粗略的三大块,特殊摄影、特殊美术、合成,特殊摄影方面姑且像上面这样解决了。然后特殊美术的领域中,最头疼的是两方面,特殊造形和操演。特殊造形的意思,简单说就是比如制造出怪兽和宇宙人的人偶服,让替身演员穿进去来演这种虚构的生物。东映特殊技术课其实不具备特殊造形机能的,需要外包,外包对象是专业的分承包造形公司,越几斯造形。仅从造形机能这点上说,东映这么个号称日本影视界巨头之一的大企业,当时还不如老对手东宝旗下的区区一个子公司圆谷制片厂。

结果越几斯造形的实质核心,其实也是东宝圆谷组出身的人。圆谷组的造形班里有三大主力造形师,其中有两个是兄弟,叫八木勘寿和八木康荣。他们有个造形助手叫村濑继藏,这些都是除了东宝大作特摄电影,也参加过《奥特Q》的人。然后还有个管机电的叫铃木昶,机电是造形工作中后期作业的一部分,详细的解释可以参考另一专题《奥特系列通鉴Z》第十二章结尾处的附属短篇。八木勘寿的儿子八木正夫,加上村濑和铃木,三个人后来一九六五年一起参加《大怪兽嘎美拉》,就设立出了越几斯造形。

与《奥特舰长》在同在一九六七年四月开播的《假面忍者 赤影》,东映也同样把怪兽之类的造形任务外包给越几斯,这个季度是东映与越几斯造形长期来往的开始。后来七十年代东映超级英雄的鼎盛期,以《假面骑士》为首的众多皮套人片子,造形作业都是仰仗越几斯的。

所以越几斯也是不堪重负啊,只好继续往下搞二次外包。结果《奥特舰长》的怪兽和宇宙人造形,比起本家的《奥特曼》那边可以叫惨不忍睹了。东京放送电视台(TBS)的熊谷国雄制片人觉得还能凑合,东映的平山制片人反而吓得宁愿喊停重做。好在这片初期的怪兽并不多,后半才开始每集出新怪兽。

再来操演方面,上回说过《奥特舰长》的企划中有一个志向,就是描绘宇宙船三机合体和分离等场景,在当时还是电视上首例。说说好像容易,当代有数码技术的环境下也的确容易多了,在当时当然就靠操演技法。用线吊着飞机模型移动它们,吊线和微缩模型的处理都是难题,时机难、位置难、长短难、间距难,技术不够无论如何微缩模型都会摇动。这片的操演班主要是两个人,一个是参加过《恶魔君》的市仓正男,一个是新来的叫佐久间正光。市仓为琢磨这么几个镜头,试来试去反复换花样手段,有个两天两夜没合眼。

最后是合成的领域,这是对特殊技术的专业者最劝退的领域。又枯燥又繁杂,而且还烧钱,并且也不显眼。观众都去看显眼的怪兽啊、楼房啊,那些特殊美术领域的产物去了。不过在本片里,合成技术早在显示出麻烦之前,首先钱就给不够,就没施展空间了。比如你看《奥特曼》里科学特搜队的手枪,射击的时候出来是电光一般的效果,那是要光学合成干的啊。性价比低,后来的系列少有这样玩了,更多是射击就搞点火药火花配上音效意思意思,《奥特舰长》也差不多这么搞的。

开播后初回的世带收视率是31.7%,这个厉害吧,第二集更是升到32.2%。其实这就是东映史上收视率绝对值最高的特摄节目,无论今天听起来多么有名的系列,都没有再逾越这座高山的了。然而独家赞助商武田药品工业,从一开始的感想就只有不爽。因为他这个节目档已经大半年没出过这么低,这么这么低的收视率了啊!他的参照对象当然是《奥特曼》,《奥特曼》就有这么恐怖。

然后雪上加霜,从第三集开始《奥特舰长》再也没上过三十个百分点了。开播后只消一个月,已经到达二十五个百分点的平台。那个时代收视率这个指标,唯一性和敏感度都是现在的百十倍。所以武田药品立刻通过东京放送电视台下达指示,怎么收视率跌了,这么搞明显不行,路线变更刻不容缓!当时是“怪兽风潮”的高潮期,要每周至少登场一个新怪兽小朋友才买账,前面的《奥特Q》和《奥特曼》都是被东京放送电视台逼过这么搞的。

《奥特舰长》初期的构成,只是主角奥特舰长和侵入太阳系的敌役宇宙人班德尔星人的对立,所以决定第二季度起路线变更为新怪兽陆续登场的玩法。日本人用西洋话来起专有名词刷逼格的方法,用美国爸爸的语言为多,不过这片东映一方实质主导的植田制片人是德国留学回来的,所以宇宙船啊宇宙人之类的起名都用的德语的感觉。但是现在要把亲手弄出来的班德尔星人搞死然后路线变更了,这让植田很失落。

植田反省说,我以为我们的这些主意是肯定能正中人气靶心的,但是看来比世间的常识早了太多,步子太大走得太前大众还没能跟上。看似《奥特舰长》与本家的《奥特曼》是对手,但早在一九五七年开始圆谷英二在东宝特殊技术课,也同样以宇宙题材的思路并每作耗时两三年的节奏,制作出心血的三部曲电影《地球防卫军》《宇宙大战争》《妖星戈拉斯》。但同样大众反响不够热烈,所以在六十年代东宝才会坚持皮套人打架路线,并依赖大明星哥吉拉,直到发展到电视上终于出现奥特曼每集打怪兽。

后来圆谷特技制片厂的《奥特赛文》,接续《奥特舰长》也设定在宇宙时代的壮大舞台,但实际玩起来依然束手束脚放不开。开播初期,因为圆谷英二这名字的品牌力而人气回升了,可后来也又熄火了。就算到了七十年代中期,参加过《奥特赛文》的脚本家藤川桂介带去动画行业而生的《宇宙战舰大和号》,首播时照样吃瘪。这种宇宙的舞台和题材为中心的科幻风潮,集中爆发已经要到七十年代后期,离《奥特舰长》已经过了十年,《地球防卫军》过去了二十年。

史上的路线变更十有八九以无效失败告终,《奥特舰长》即使路线变更也晚了,而且第二季度该碰上的是暑假。初期觉得好像跌到二十五个百分点是不得了的事,但暑假期间变成最高也没有一次达到这个平台的,强如《奥特曼》那样也在暑假时两次达不到三十个百分点。平山制片人于是三天两头被叫去东京放送电视台,挨大佬的吼,终于明着跟他说忍不了了,砍掉算了。当初预定是半年两季度,所以四月中旬开始的到十月中旬播完。但两周也忍不了了,缩短半个月的份,十月一号就赶集着让《奥特赛文》上。

按当时平均十五个百分点、高时二十个百分点的人气节目普遍标准来说,《奥特舰长》高的时候突破三十个百分点,最低的时候也还卡在二十个百分点,在哪个时代第一眼都会认定为超人气节目。最后平均收视率也维持住了二十五个百分点以上,也同样是东映特摄节目史上最高纪录。但是《奥特曼》的水准在最高冲破四十个百分点,最低的时候也在三十个百分点的平台,所以《奥特舰长》这么看上去完全就是掉了个档次。再加上最后的死法,还是被宣言砍一刀,因此这片在东映从来就是黑历史。

东映电视营业部的渡边亮德,结束后在败战处分中向职员们训话,说首先让我们感到庆贺吧。因为今后东映应该取入的特殊摄影技术的经验体系,我们已经通过本作积蓄下来了。同时东京放送电视台也认同了东映东京制作所的制作能力,与他们结下的人脉以后也还会越来越广。这次获得的一切,以后一定有活用的机会,有朝一日再来制作出让武田药品无法放手的人气企划吧。

武田药品因赞助商立场而对这片只有不满,不过东京放送电视台的确还有对这片评价高的人。比如那两个看了植田制片人的安利报告书后很兴奋的,上回说到的田原茂和熊谷国雄。所以很快东京放送电视台就又伸橄榄枝了,说有新节目的档要不要让东映东京制作所上,虽然类型和目标受众群体都不同。《奥特舰长》是晚上七点钟播每集半小时的,而这回在晚上九点钟是每集一小时的电视剧。这就成就了两者合作的新间谍动作片《秘钥猎人》,一九六八年四月开播连战了五年,最高收视率冲破三十个百分点。

后来《假面骑士V3》和《秘密战队五连者》的主演宫内洋,就是在本剧开播那年入职东映成为专属演员,然后在剧中的后三年出演长期角色奠定了动作戏的基础。东映一方的制片人都是我们这里说过的熟人,有《间谍捕手J3》的近藤照男(第二章),《机器人小宝》的泊懋(第四章),《恶魔君》的坪井久智(第七章)。主笔脚本同是《恶魔君》和《咯咯咯的鬼太郎》以及《奥特舰长》的高久进,《奥特舰长》的监督阵除一人之外全员都出动了。还有《恶魔君》和《奥特舰长》的助监督堀长文,八十年代超级战队系列的监督和九十年代金属英雄系列的制片人,升为正规监督的出道作也是在这个剧。只不过这间谍动作片不属于动画或特摄之类,不在我们这个连载的范畴之内,话题就到此为止。

《奥特舰长》完结时,最终回取入了在当时看来很先驱的平行世界设定,到了现代被翻出来研究时,吹成特摄史上最难解的最终回。当时演员们也没完全明白到底啥意思,制作阵还解释半天,总之就硬着头皮演了。本连载专题的主旨只是讲历史故事,梳理和展现历史发展的系谱和脉络,以读者没看过片并且不是必须彻底补片为前提,所以并不打算多提剧情内容。不过存在有趣的一条评论是,后来《迪迦奥特曼》是奥特曼诞生三十周年纪念作,那莫非接后面的《戴拿奥特曼》是《奥特舰长》的三十周年纪念作。

这玩笑能够产生,因为《戴拿奥特曼》与《奥特舰长》最大的相似点大概也就是结局的处理方式。以奥特舰长消失在宇宙彼端,或许前往新天地的开放式结局,东映东京制作所的制作职员搞出了一个他们版本的《向明日》。在现实世界中,《秘钥猎人》也是这片结束后半年的事了,对于他们来说当时最近在眼前的所谓明日,则是夹在这之间半年的又一个新作,还真是个新天地。本连载已经转变为单元剧模式,每回故事连贯接续到下一回的形式对观众不够友好所以中止了,下回我们讲电视上最初的巨大机器人特摄。

东映教科书级特摄纪念系作品(东映儿童片年代记)(2)

本文仅供Anitama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官方网站:anitama

官方微博:@AnimeTamashii

Anitama0815

合作邮箱:bd@anitama

原文: m.anitama/article/c26d23f5280bdd67?utm_source=toutiao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