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大迁徙第六集(恐龙档案45中华龙鸟)

恐龙大迁徙第六集(恐龙档案45中华龙鸟)(1)

中华龙鸟

年代:侏罗纪晚期到白垩纪早期

地点:中国

大小:长1.2米

食性:肉食

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和尾羽龙都于1996年首次发现于中国的同一个地方,但中华龙鸟是第一只有羽毛的恐龙。这种鸡一样大小的兽脚亚目动物长着长长的尾巴、短粗的前肢,手掌特化程度较高,是活跃的食肉动物,其胃部化石中含有一只蜥蜴和一只小型哺乳动物。这也是第一次在雌性恐龙体腔内发现卵蛋。卵蛋化石的分布显示出爬行动物典型的一对输卵管,而非鸟类的单个输卵生管。一道高约4厘米的毛发状刘海或冠可能从头延伸至尾巴这些原始羽毛与飞行无关,可能用于掩护、展示或种族辨识。中华龙鸟与虚骨兽脚类美颌龙有着近亲关系且外表相似龙类:恐龙及其近亲。

中华龙鸟生存于距今年内1.4亿年的早白垩世。1996年在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发现它的化石。开始以为是一种原始鸟类,定名为“中华龙鸟”,后经科学家证实为一种小型食肉恐龙。

它的最初骨架大小有1米左右,前肢粗短,爪钩锐利,后腿较长,适宜奔跑,全身还披覆着原始绒毛。长期以来,对于鸟类是不是恐龙的后裔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中华龙鸟的发现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中华龙鸟化石发现于中国辽西北票上园乡。中华龙鸟的脊柱和体表有着流苏一样的纤维状结构,这种结构有可能是羽毛的前身,它没有飞翔功能,主要是保护皮肤和体温。

恐龙大迁徙第六集(恐龙档案45中华龙鸟)(2)

中华龙鸟前肢粗短,爪钩锐利,利于捕食,实际上是一种小型肉食恐龙。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是近100多年来恐龙化石研究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不仅对研究鸟类起源,而且对研究恐龙的生理、生态和演化都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当大批恐龙在中生代晚期相继退出历史舞台时,人们相信,这种称霸一时的爬行动物已经彻底完结了。其实,恐龙并没有绝灭,它们中的一支或几支,正试图离开陆地向空中发展。

翼龙类最早具备飞行的“翅膀”,只不过这种翅膀上没有真正的羽毛,翼龙的胸骨很宽,像鸟一样具有龙骨突,但它们不能做长距离飞行,还不是空中的征服者,在没有成为真正的飞行家之前就从地球上消失了。谁是空中的征服者呢?鸟类出现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