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识人十大谋略书籍(曾国藩的识人之术)

曾国藩之前火过一段时间,《曾国藩家书》也流行过一段时间,当时在朋友的推荐下买了一本《冰鉴》,但是一直没耐心看,感谢居家观察,让我有耐心读完,以此笔记作为书签,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曾国藩识人十大谋略书籍?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曾国藩识人十大谋略书籍(曾国藩的识人之术)

曾国藩识人十大谋略书籍

曾国藩之前火过一段时间,《曾国藩家书》也流行过一段时间,当时在朋友的推荐下买了一本《冰鉴》,但是一直没耐心看,感谢居家观察,让我有耐心读完,以此笔记作为书签。

一、《冰鉴》讲了什么?

如果只读《冰鉴》原文,大概15分钟就可以读完,只有5页纸,我买的是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东篱子解译的版本。解译者既对原文进行了解读,也加入了很多个人理解,补充了许多其他资料。我的读书笔记也是以这个版本来作为记述。

在《冰鉴》中,作者根据中国古代相学和五行学说等传统文化,结合个人经验,从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等7个方面总结了识人、选人的65个方法或者说原则。

二、冰鉴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1. 重视内在。

因为冰鉴原文是由文言文写成的,所以很多关键词就呈现出屋面无法用现代语言去解释的问题。比如“神骨”和“刚柔”是整篇文章最关键的两个词,但是却无法找到对应的词汇去描述,结合原文,可以 “神”与“骨”分开解释为“精神”和“气质”, 但是结合在一起却有解释为用来辨别“正邪”,所以我们应该认为“神骨”对应的判断是“道德”,但有不完全是道德。同样的情况“刚柔”在原文文字中解释为“五行变化”,但是又通过“刚柔”把人分为“粗、蠢、奸”,所以“刚柔”应该对应的词汇是“性格”。但是,无论是神骨、刚柔,还是道德和性格,我们都可以发现,曾国藩用人更加注重内在,而且是将道德摆在第一位,来决定用不用这个人,把性格摆在第二位,来决定把这个人用到适合的地方去。

2.整体观。

在整篇文章中,作者多次提到“整”,尤其是在容貌、须眉等处。虽然文章是用相面之术来判断一个人的才干和命运,但是却注重相貌的整体协调性,而不是只看某一方面。

3. 辩证观与发展观。

文中多次提到“动与静”、“恒态与时态”等概念,提出了评价人也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尤其是在判断一个的情态、声音等方面时,更要注重日常与当下,过去与现在的变化。因为这些外在的变化,都是内在精神或心情的反应,这或许也是微表情的理论基础。

三、如何评价?

1.面相学说的迷信方面。先说不好的方面吧,文中有大量篇幅描述了五行和相面学说,说实话一是学不会,二是属于封建迷信,比如说人气色以黄色为贵,骨色以青色为贵,但是这么去看气色和骨色呢?这也属于中国文化中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部分。

那么封建迷信有没有可用的部分呢?我觉得是有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你见到一个人第一眼,就能感觉到:他和你是不是同一类人,你们能不能成为好朋友?我在进入一个新环境时会有这种感觉,但是不一定准,因为随着长久相处后发现,有的人内在跟第一印象不一致,慢慢变成了好朋友,而有的人就一致是你讨厌的人,不仅长的讨厌,性格也让人讨厌。所以,有时候我们在形成自己的判断之前,先保持警惕和观察,日久见人心。

2.有用的部分。

原文虽然是分7个部分,但是个人读完以后,感觉分两个部分就可以了,一是神骨,二是刚柔,神骨部分包含了后面的:容貌、须眉、声音、气色,这四个方面更多的是神的外在表现,而刚柔部分主要讲性格,它就包含了情态部分,情态部分讲的是人的行为举止,而行为举止更多是人性格的外在变现。

书中7个标准,对应于我们现代的考察标准,个人理解如下:神骨-道德,刚柔-性格,容貌-容貌和表情,情态-行为举止(气概),须眉-健康,声音-口才和心情变化,气色-精神状态。

四、如何应用?

总体看来,这是一本越读越厚的书,中国的古典典籍大都有这个特点,他会随着你的思想深化,在不同的阶段读会有不同的感悟,这两天的阅读只能算是粗读,理解并不深刻。而且人际关系是关系到我们一生幸福的事情,如何在生活、工作中识人、用人是我们永恒的课题。读完这本书,其实更多是唤起了之前的其他知识,比如:

1. 德与才的关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也是我们党用人的原则。

2.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要注重实践中考察人,比如:失败时看人本领,关键时看人勇气,失意时看人忠诚,危急时看人决断。

3. 世上偏才居多,要有容人之量。这个世界上真正的通才不多,大多是有缺点的偏才,管理者要用人所长,容人所短。

以上。

2022年3月20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