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超让孩子成功逆袭的电影(邓超让孩子成功逆袭)

近日,由邓超、白宇等主演的电影《银河补习班》在各大影院热播。

邓超饰演的男主角马皓文是个建筑工程师,但电影一开场他设计的大桥就轰然倒塌,他也因此入狱。出狱后,他见到朝思暮想的儿子,没想到儿子因成绩垫底面临被学校开除。马皓文决定靠自己的“银河补习班”辅导儿子。在马皓文的教育下,马飞最终成为一名被派往太空的宇航员。

邓超坦言,身边很多家长都在讨论让孩子上什么幼儿园、报什么兴趣班,这种当代社会的“补习班焦虑”让他陷入思考:“给孩子的教育是不是只有补习班?我觉得,教会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永不放弃的人生态度,比各种补习班更有价值,这也是电影想传递给观众的态度。”由张祥荣编著的《交给孩子一生都有用的东西》(天地出版社)就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有的世界,他的成长,取决于和他接触的家长和教师给他营造的、直接包围着他的“教育小环境”。这个小环境的生态状况,才是真正影响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其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邓超让孩子成功逆袭的电影(邓超让孩子成功逆袭)(1)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发现,人一生中思维发展的速度是不平均的,是先快后慢的。这一规律告诉我们:早期智力开发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思维训练要提早,特别要重视幼儿到青少年这一阶段的思维训练,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国和日本都在思维训练的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制了各种思维训练的模式。目前在儿童思维研究方面,最卓有成效的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舒尔教授。她对开发儿童思维有很深入的研究,她的研究成果在帮助家长启发孩子大脑思维方面不仅行之有效,而且操作起来简单实用。

邓超让孩子成功逆袭的电影(邓超让孩子成功逆袭)(2)

1.首先,让孩子习惯思考

舒尔教授认为,培养儿童思考的能力,要从孩子的基础思维开始。在训练孩子基础思维时,家长要有耐心,因为对于成人来说司空见惯的事物,对孩子而言可能就是新颖的,特别是我们在婴幼儿进行思维训练时,就更应该耐心细致。

在孩子还不能说出完整的句子之前,我们应该用提问的方式,教孩子学会一些事物的名称。“这是什么?”“这是书。”“那是什么?”“那是圆。”这样孩子在学会词汇和句子的同时,也习惯了提问的方式,更进一步讲,也习惯了如何去思考。

邓超让孩子成功逆袭的电影(邓超让孩子成功逆袭)(3)

2.教会孩子有关逻辑顺序的基本词汇

当孩子长大一些,我们就要逐渐地教孩子一些基本的抽象词汇。例如:孩子应该知道什么是“相同、不同””“是、不是”“昨天、今天”“现在、以后”等表达逻辑关系的词汇。因为这些词汇是帮助孩子回答问题的基础。

你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用包含逻辑关系词汇的句子与孩子对话。

当你在超市买东西时,可以不停地问孩子:“我们买这个还是买那个?”“我们不要这个要那个!”

当孩子有些不耐烦的时候,你可以借机将“一些”和“全部”的概念告诉他:“我们不能一次办完全部事情,有的时候我们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等我们买完东西后,再……”

如果家长要教会孩子“之前、以后”的概念,可以说:“我们在出门之前说好了的,买完东西以后才去游乐园。”

“现在”和“稍后”是两个非常重要的逻辑顺序词汇,孩子搞清楚它们可以避免冲动并知道如何克制。例如大人们在交谈,孩子吵着要离开时,大人可对孩子说:“现在我正在和叔叔说话,稍后我们再去买冰激凌……”

家长们可以想一想,这些我们看起来习以为常的词汇,对启发孩子清楚地表达他们的思维是多么重要。假设我们不会使用这些词汇,要想表达清楚我们的想法是多么困难。

邓超让孩子成功逆袭的电影(邓超让孩子成功逆袭)(4)

3.训练孩子思考别人的感受

孩子对情绪和情感的了解是孩子与他人和睦相处及自我控制的基础。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对同样的事物每个人的感受可能是不一样的,比如,面对比赛结果,获胜者高兴得蹦蹦跳跳,失败者却十分沮丧。

首先,让孩子知道几种常见的情绪:幸福、高兴、快乐、自豪、悲伤、气愤、烦恼、骄傲。

这些情绪类型可以通过看图来问孩子,如:“这个小朋友想妈妈了,他感觉怎么样?”“这个小朋友的玩具车被摔坏了,他感觉怎么样?”“乌龟比兔子先到达终点,是因为兔子犯了什么错误?”通过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游戏,或者一同看电视,帮助孩子知道上述各类情感,并向孩子提问:“如果你这样做,其他孩子会觉得怎么样?”“要是你不那样做,其他孩子又会感到怎样呢?“

具有同情心是理解他人情感的前提,也是人们关心别人和获得别人关心的基础。孩子需要懂得去理解别人的感情,知道有时候个人的感受不一样,但人和人的情感是相通的,可以通过交流的方式去体验别人的感情。

邓超让孩子成功逆袭的电影(邓超让孩子成功逆袭)(5)

4.教会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当孩子有了基本的逻辑关系概念,并对情感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我们就应该帮助他们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两个孩子在玩玩具时发生争执。一个说:“我先拿的!”另一个说:“不!我先拿的。”孩子们各不相让,甚至打起架来。事后,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分析缘由,并找出理智的解决办法。

“孩子,告诉妈妈,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好吗?”

“她抢我的玩具!我骂她。”

“你不同意她拿走玩具,就开始叫喊,后来发生了什么?”

“我不给她,打了她。”

“哦,就打架啦?她感觉怎么样?很难过?”

“是的,她哭了,很难过。”

“你想想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不打架也能玩下去呢?”

“必须我玩完了以后,她才能玩。”

“还有什么办法吗?”

“我和她比谁的力气大,来决定谁先玩。”

“还有什么办法吗?”

“我们可以轮换着玩。”

“好主意!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我可以先给她另外一个玩具,然后我们可以交换着玩。”

“这才是聪明的孩子,真有办法!”

经过反复训练,当孩子再遇到矛盾时,就能很容易地想出几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避免了进一步的冲突,孩子从此开始领悟解决矛盾的方法和窍门。假如家长在这个时候不去帮助孩子处理发生的事件,去引导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而是一味地责备孩子,或者呵斥、怒骂孩子,孩子不但不会去思考,还会感到委屈,反而会在内心强调自己的正确,并且思考下次再出现同样的情况时,怎样不让父母知道,怎样逃避父母的责骂。

从小学会用头脑不是用拳头去解决问题,对人的一生很重要!

走过万水千山

我依然眷念您

欢迎订阅2019年《读者报》

邮发代号:61—98

订阅方式

1. 拔打11185或到当地邮政所订阅

2. 关注“读者报官方微信”,进入微店下单订报

3.淘宝店铺:shop269196912.taobao

4.《读者报》微店地址:weidian/?userid=357720529&wfr=wx_profile_wxh5&share_relation=fe55d9279dc1de63_791158084_2

5.《看熊猫》杂志微店地址:weidian/item.html?itemID=224414654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