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必背文言文论语(中考文言文阅读地毯式训练)

一、填空题 1、《论语》中的"论"字读Lun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20 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东列为"七经"之一,南宋时,朱熹把它和 《大学》《中庸》 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7年级必背文言文论语?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7年级必背文言文论语(中考文言文阅读地毯式训练)

7年级必背文言文论语

一、填空题

1、《论语》中的"论"字读Lun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 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东列为"七经"之一,南宋时,朱熹把它和 《大学》《中庸》 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2、文中的"子"指 孔子,名,字仲尼春秋时期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他是家学派的创始人。

二、

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择善而从。

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

学习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 默而识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

三、 解释下列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常地复习)

2、不亦说乎(也)(愉快)

3、有朋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从)

4、人不知而不(生气,发怒)

5、不亦君子乎(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6、勿施于人(不)( 施加)

7、与朋友交而不乎(真诚,诚实)

8、不习乎( 老师传授的知识)

9、温而知(旧的知识)( 新的理解和体会)

10、可为师矣( 凭借 )

11、学而不思则( 迷惑 )

12、思而不学则( 有害 )

13、诲女知之乎(教导)(同汝,你)

14、是也(知通智,智慧)

15、见贤思齐焉(希望,想着)(相同)

16、士不可以不弘毅( 刚强,勇毅)

17、死而后(停止)

18、然后知松柏之后也(凋谢)

19、有一言而可以终身之者乎(奉行)

20、己所不(喜欢,想要)

2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22、吾日三省吾身。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29、其恕乎(大概,也许)(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30、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

31、而不乎( 替,给)、(做事,办事)

32、为人谋而不乎( 忠诚,尽心竭力)

四、原文填空

1、 表示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的意思的句子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阐述学习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 、告诉我们无论对待任何事,都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 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 孔子所提倡的处事态度是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论语》十则中与"取长补短"的意思相近的语句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哪

一句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论语》十则中,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应用谦虚的态度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1 、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13 、表现君子应具有的品质的句子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4、 曾子教育学生要以诚信为本,不断反省自己的语录是: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5 、孔子间接告诫弟子要具有高洁品质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6 、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7 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8有会议在重庆召开,百姓喜迎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