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别离分手心理(小别离以分离)

很久没追剧的小鱼妈妈,趁着小鱼在姥姥家的空隙,看了几集号称2016年最火的暑期档电视剧《小别离》。剧情围绕着三个家庭面对孩子升学考试、出国留学以及青春期教育的故事,为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真的是竭尽心力,也是酸甜苦辣咸,其味自知。

朵朵的家庭

朵朵的父母是典型的中产阶级代表,白领、骨干、精英。爸爸是三甲医院的眼科医生,妈妈是带着一整个团队的主管,家里买得起大房子和好车子。

小别离分手心理(小别离以分离)(1)

朵妈董文洁争强好胜,绰号“母变形金刚”,每天梦想孩子的未来能“更上一层楼”。

朵妈是一个非常严厉的母亲,要求朵朵每天必须6点一刻起床,马不停蹄地背单词,晨跑,她自己只要有时间,就对孩子车接车送, 布置卷子给孩子做,对0.5分的差距都非常紧张,不仅如此,还给朵朵请英语家教,经常给老师打电话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考不了重点高中就不上了重点大学,上不了重点大学,那孩子这一辈子就完啦。而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负责唱红脸当“好人”,当妻子训斥孩子时在旁边调停,缓解冲突。

琴琴家则是很常见的普通家庭,琴妈是社区医院大夫,但对孩子有很高的期盼,希望下一代能过上自己没达到的梦想生活,琴爸是出租车司机,对目前生活挺满足,老婆孩子热炕头就好。

琴妈根据她的人生经验,认为自己当初就是没有好的学习机会,所以现在才过得那么辛苦。

琴妈吴佳妮拥有对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求。她对于眼下的普通生活非常不满意,她从不放弃,总是想为人生努力奋斗。当吴佳妮终于考取了医师执照,一家三口庆祝时,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女儿,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不断学习和进步。

琴妈受琴琴大姨和其他人的影响,总觉得出国留学=出人头地。但家庭条件一般,使得琴琴爸妈在孩子教育上产生分歧:琴妈为了让孩子出国留学,一门心思打算买房供琴琴读书,而爸爸则认为国内教育一点不比国外差。

而琴琴自身,其实根本不想出国,不想离开父母,但她的性格软懦,不敢跟妈妈说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以至于金家闹出后来的一出出鸡飞狗跳。

前两天小鱼妈妈写的一篇《为什么孩子越懂事,长大后越痛苦?》,说的就是琴琴这种太懂事,又太让人心疼的孩子。 她们过分在意别人的感受,会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压制自己的欲望,顺应大人的想法。然而,内心中却是深深的自卑,不敢对抗,小心翼翼。

小宇的家庭

小宇,富二代,成绩倒数,典型学渣。

小别离分手心理(小别离以分离)(2)

从小在姥姥姥爷的溺爱中长大, 父母离婚,后来母亲去世,爸爸张亮忠找了个比他大不了几岁的继母蒂娜,然后蒂娜又怀孕了。

张亮忠白手起家,他渴望跻身上流社会,于是做了一系列努力。而儿子张小宇虽然本性善良,但言行比较幼稚,成绩在国内连一般的高中都很难考上,更别提考个好大学了。

处在青春期的小宇和继母矛盾不断,常常争吵,令张亮忠深受折磨。

一方面父亲希望他继承家业,与其让他在国内上个三本或专科,还不如出国镀金,混个大学文凭。另一方面,他难以和后妈相处,出国是无奈的选择,也是父亲对教育责任的逃避。

小别离分手心理(小别离以分离)(3)

其实,这三个家庭,站在自己的立场,都没有错,也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唯一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精英家庭中的父母,往往拥有较好的教育背景,令人尊敬的职业,但无法成为真正的富豪和权贵。他们拥有体面而舒适的生活,且安于这种生活,但感受不到安全感,因为只要一点点波动或者外部因素的影响,就有可能使他们或者他们的下一代失去中产阶级的地位。

小别离分手心理(小别离以分离)(4)

因此,朵妈妈董文洁虽然知道孩子的教育不应该只看成绩,但她看到的现实就是如此:在严酷的教育制度下,分数竞争异常残酷,孩子的未来容不得有风险的尝试,她不希望孩子从这场竞争中滑落到社会的底层。

只能说很真实,很无奈

琴琴的家庭也非常典型。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每天计较鸡毛蒜皮的生活开销,靠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所处的阶层,正越来越变成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而通过子女的教育来改变全家人的命运,似乎是最为有效,也是唯一可行的途径,尽管这条路也正变得越来越严峻。送琴琴出国或许是一条通向光明的达到,但是这场关于琴琴前途选择的较量,主角是琴琴,却从来没有被征求过意见......

小别离分手心理(小别离以分离)(5)

对张家来说,出国留学嘛,不是什么大事儿,说走就走的旅行而已。对他们来说,钱,已经不再能够满足他们。如果要用一个词语,简单描绘他们最渴望的东西,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面子”二字。他们追逐更“上流”的生活方式,也渴望输出自己的价值观。

小别离分手心理(小别离以分离)(6)

送孩子走,未必是因为对彼岸的认知,而是对此岸的不满意。”作者鲁引弓说。

中国人是精明的,中国家长决定送孩子出去,一定是算了又算之后的选择。升学、求职、房价、环境、食品安全、医疗、养老……诸多方面的焦虑,让中国父母做出骨肉分离的决定。

书中有一句“精辟”的话来形容孩子是否适合出国:“如果你的孩子从小就老实、本分、讲规矩,那么他适合出国;如果你的孩子机灵、会混,那么他适合在国内发展。

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出国留学,更不要把父母自己的愿望强加到孩子稚嫩的肩膀上。

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如何爱,如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理解父母的爱,接受父母的爱,却是一门学问。

天下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团聚,唯有父母之爱指向别离”。孩子始终是要别离的, 如何让他们飞的更高,更远,想必家长们心里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最后奉上纪伯伦的《论孩子》,共勉。

论孩子

纪伯伦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中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遥远地射了出去。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