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艺考(聊聊艺考那些事)

来源:邯郸日报-邯郸新闻网

进入12月以后,2022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业统考和校际联考陆续拉开序幕。对于参加艺考的高三生而言,这次考试是他们进入重点大学的“敲门砖”,更是他们实现梦想的“垫脚石”,他们全力冲刺,只因这“理想之战”的号角已经吹响……

聊聊艺考(聊聊艺考那些事)(1)

12月16日,在邯郸市一家舞蹈培训中心的练功房,艺考生在练习基本功。

近年来,艺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再加上局部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这些无疑给正在备考的2022届艺考生们带来了新的挑战。新政下的艺考生们如何适应?如何备考?近日,记者采访多名艺考生,听他们聊聊“艺考那些事”。

考试在即,深夜练习忙冲刺

虽然考试在即,但对艺考生李子怡来说,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今年才17岁的她,舞龄却已有七年。“小的时候父母给我报了一个舞蹈类的兴趣班,就觉得跳舞特别好看,让我也变得自信。”李子怡说,虽然学业繁忙,但是从初中开始,她的舞蹈学习从没断过。高二上学期,她如愿以一名艺考生的身份开始准备择校,正式追逐她的舞蹈梦想。

如今,李子怡和其他考生一样,为了保持最佳状态,每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早晨七点半从床上爬起来,快速吃完饭便一头扎进舞蹈室,除了午休外,其他时间都在练习中度过。

她告诉记者,舞蹈统考满分为200分,分别为专项、即兴舞蹈、节奏,其中专项包括舞蹈基本功能力测试、舞蹈技巧测试、个人作品表演三个项目。由于有点“童子功”,她的软度很不错,薄弱环节主要在技巧方面,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项目,更需要各方面协调,因此她只要有时间就会主动加练,忙到深夜一点也不新鲜。

“已经打印准考证了,我是28号考试,正式进入倒计时了,现在能多练一会儿就多一分的把握。”在邯郸市音歌乐舞艺术培训学校,不少同学打印完艺考准考证后,都和李子怡一样,铆足了劲冲刺。

练习剧目、毯技、软度……18岁的舞蹈生李一航每晚都练习到十一点才回去休息。他一面保持高强度的训练,一面跟着节奏模拟“表演”,相当于大型活动前的彩排,不断雕琢考场举止和舞蹈感觉,努力寻找考场上的最佳状态。“最后这段时间主要是回顾知识、调整状态、练习舞感,虽然每天练习重复的动作感觉有点枯燥,但思想和行动上还是不能松懈。”李一航说。

据了解,今年河北省舞蹈类专业统考12月20日开始,持续到明年1月2日结束,临近考试,考生正在全力备战。“从5月份开始,封闭式集训就已经开始了,这半年都是日复一日地训练。”音歌乐舞艺术培训学校校长杨泽亮说,学校里,60余名舞蹈类艺考生正不断地进行模拟考试,整个舞蹈室现在洋溢着一种紧张氛围,所有学生都正专注于自己练习之上,摩拳擦掌等待艺考到来。

疫情影响,考试准备得“全面”

“艺考已经不是传统印象中的捷径。”在记者采访的过程当中,很多老师不约而同地提到艺考不易。“虽然艺考的文化课成绩要求在逐渐提升,但每年河北省报名舞蹈类的考生仍然很多,今年估计也在5000人左右。”杨泽亮告诉记者,相比去年而言,值得庆幸的是,今年的艺考并没有出现太多的“意外”。

“去年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统考开始后被迫中断,三月份才恢复考试,这给考生心理上带来不小影响。”从事艺术培训已有八年经验的杨泽亮说,因为统考全部都在保定学院举行,除了给学生考试上提供专业指导外,他们的准备工作也格外周到细致。

在疫情防控方面,参加考试的考生需要提前申领“河北健康码”,且在考前14天起,每日自行测量体温和监测健康状况。“考试时在校生应持有7日内和48小时内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身体健康状况监测记录表》方可参加考试。这些需要提前准备的材料,我们老师都会提前帮学生再检查一遍,确保万无一失。”杨泽亮说。

此外,由于全校六十多名舞蹈类考生的考试时间不一样,因此为了保证让学生提前到达考点,尽快熟悉和适应,学校也安排了一名生活老师、班主任还有化妆老师陪同。杨泽亮说,往年只需要在高铁站护送学生,到达后安排老师接站即可,但是因为疫情的影响,他们不得不专车护送。

“公共交通是比较方便,但是这个侥幸心理我们不能有,万一高铁上出现一个密接人员,就会耽误了学生考试,毕竟是学生一辈子的事情。所以学生的出行就由学校老师、家长协商,自己驾车把考生护送过去。”杨泽亮说。

线上线下结合,“云艺考”频现

12月24日,河北省各市普遍遭遇寒潮天气。当天石家庄市的最低气温在零下8℃左右,天色阴沉。来自邯郸的艺考生垚垚(化名)一大早就来到考点,却发现河北地质大学教学楼前早已经聚满考生。化妆、练声、朗诵、背词……艺考生们都在为即将开始的播音主持类联考做着最后的准备。

下午五点,已经联考结束的垚垚,并没有感到轻松,对他来说,即将到来的校考才是真正的“赛场”。他希望借助这次联考宝贵的经验,能够考上心仪的中国传媒大学。

之前每到年底,播音主持专业的艺考生就忙着各处“奔走”,而如今,受疫情影响,不少学校采取了线上面试的方式。例如,中国传媒大学今年的艺考方案中,就对播音主持等部分专业采取初试、复试线上进行,三试线下进行的方式。初试为文化素养考试,复试则需要考生提前录制视频作品线上提交,学校进行远程“云筛选”。“虽然视频录制是很多学校的刚性需求,但是不同的学校也有着不同的标准。”垚垚告诉记者,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就要求考生不能使用具有美颜、修图、滤镜等效果的手机软件进行拍摄,视频作品也不允许在演播室等专业场所拍摄。

“云筛选”考验的不仅仅是考生的专业能力,同样考验拍摄技术和镜头感。以往艺考生的校考,考生面对的场地、设备大家都是一致的,而今年考生要自己准备伴奏、音箱、收音设备。对他们而言,不仅需要思考如何短时间内全面展现自身能力,还需要面对视频录制的挑战。

岁末年初,这些艺考生们面对着新政、疫情的双重压力,丝毫不敢懈怠,一心朝着自己的艺术理想,全力以赴,以期圆梦。

邯报融媒体记者 薛雅兰/文郝群英/影

聊聊艺考(聊聊艺考那些事)(2)

本文来自【邯郸日报-邯郸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