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目前有哪些标志性建筑(临港在建最高地标西岛金融中心塔楼主体冲出地平线)

上海临港目前有哪些标志性建筑(临港在建最高地标西岛金融中心塔楼主体冲出地平线)(1)

8月30日,上海临港新片区在建最高标志性建筑西岛金融中心项目南北塔楼主体正式冲出地平线。

该项目位于滴水湖西岛屿,总建筑面积28.25万平方米,建筑主体为两座高200米的双子塔楼。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新片区金融总部办公为主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引入银行、证券或保险类行业领域中排名前列的金融企业总部或其直接投资的全资子公司,成为上海临港现代服务业开放区最重要的产业载体和区域新地标,对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临港目前有哪些标志性建筑(临港在建最高地标西岛金融中心塔楼主体冲出地平线)(2)

据了解,该项目致力于实现智慧工地转型,采用“1 1 N”的整体架构,建立1个综合云平台,1个指挥监控中心,拓展N个业务系统的解决方案。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及时采集施工过程中的人、机、料、法、环、测等关键要素的动态信息,利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云计算技术、BIM技术实现施工现场海量数据的实时上传、汇总、分析、展示,并植入大数据及AI能力,使得工地管理和服务变被动为主动的高效智慧管理模式,快速建立工地“管理 服务”的智慧体系。

建设过程中,项目充分运用高效建造管理理念,提升工程品质,提高建设效率。

项目积极采用自稳式基坑支护结构技术。由于项目深基坑开挖面积超5万平方米,坑深10-12米,工期紧,投资大,地质条件复杂,对深基坑安全要求极高。传统基坑支护技术,大量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存在挖土不便,工期较长,碳排放量较高等问题。自稳式基坑支护技术可以有效代替混凝土支撑体系,大幅减少钢筋混凝土用量,降低碳排放量2万吨,实现低碳环保成效,另一方面,敞开式开挖土方大大提升施工效率,较传统工艺缩短6.5个月工期。

上海临港目前有哪些标志性建筑(临港在建最高地标西岛金融中心塔楼主体冲出地平线)(3)

该项目还创新应用跳仓法施工技术和分布式光纤深基坑检测技术。前者解决了传统后浇带的开裂、渗水以及钢筋锈蚀等多种隐患,节约了后浇带回撑架体以及防护材料,节省了施工工期,为后期二次场平布置以及顶板回填提供了优先条件。后者将传感光纤埋入基坑围护的冠梁,形成内嵌“光纤感知神经网络”,并开发了基于分布式光纤的智能安全监测系统,在项目施工中,可以对全长1.5公里的围护结构进行实时监测。此项技术有全方位、大范围、长距离等优点,可以弥补传统监测方法的不足,提升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智慧感知能力与安全系数。

作者:周渊 王虎军

编辑:薄小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