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爷子还是走了(朱老爷子还是走了)

朱老爷子还是走了。

朱老爷子还是走了(朱老爷子还是走了)(1)

早前传出辟谣消息的时候,心里还带着一丝侥幸,虽然都知道朱老爷子最近身体不太好,但大概,老爷子还撑得住吧,不会的,没事的,心里这么自我安慰着,可总是有隐隐的担心。可是官方消息终于还是传来了——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朱旭因病于北京时间9月15日凌晨2点20分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安详去逝,享年88岁。

朱老爷子还是走了(朱老爷子还是走了)(2)

在此之前,我们刚刚送别了评书大师单田芳,再往前一点,是相声艺术家常宝华。以前有个经典句式是:上帝要什么了,于是带走了谁。我就想问最近老天爷是怎么了,评书、相声还不够吗?怎么把我们的又一位话剧艺术家也带走了?

在我眼里,比起官方那么多称谓,朱老爷子更像一位妙人。

老爷子一辈子好演戏、好酒、好耍,朋友满天下,比起老爷子的艺术成就与才华,后辈们更多了一份敬爱,大家是打心眼里爱着这位老爷子。敬着他,爱着他,也宠着他,惯着他,他爱喝酒,就由着他任性。他三次收山三次复出,跟玩儿似的,大家就乐呵呵看着,巴不得老爷子多演几部戏。

早前老爷子病着,刚刚从多伦多电影节归来的张艺谋导演昨日写下亲笔信,委托朱旭家人向他表示问候:您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刘若英也在朱旭老师病重期间,送了花篮到朱旭老师家。

朱老爷子还是走了(朱老爷子还是走了)(3)

朱老爷子还是走了(朱老爷子还是走了)(4)

老爷子患病期间,吕中、蒋雯丽、黄磊、吴刚、岳秀清、张杨、孙周、江平、宋丹丹都曾去医院和家里探望老爷子。大家去看的应该也不止是一位前辈,一位老艺术家,而更像一位可爱的长者,一位咱中国人的老爷爷。

1952年6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立,22岁的朱旭说成为了北京人艺的演员。他扮演过《女店员》中的卫默香,《骆驼祥子》中的二强子,《咸亨酒店》中的阿Q,《甲子园》中的姚半仙等角色。

但令观众更熟悉的,也许是《红衣少女》《清凉寺的钟声》《变脸》《洗澡》《刮痧》及电视剧《末代皇帝》《大地之子》《似水年华》《日落紫禁城》等一系列影视剧里的长者、爷爷的形象。还凭《变脸》获第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凭《刮痧》获第24届中国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凭《我们天上见》获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

朱老爷子还是走了(朱老爷子还是走了)(5)

老爷子这辈子,和舞台好像有扯不断的情意结,但这次,老爷子是真走了。一辈子人戏合一的老艺术家又少了一位。

人间没了老爷子的笑声,又似乎,乏味些了吧。

三次食言的老戏痴:“想演大概是不可能了。不过,也没准儿。”

朱旭这种条件能在人艺扎下根儿来,那也是停奇怪的一事儿。

1949年,年仅19岁的朱旭离开家,考到华北大学的文艺干部训练班,进到人艺时,朱旭才20出头,一米八的瘦高个和东北人的爽直脾气,外在条件不算好,嗓子也不亮。

最要命的是他还有挺严重的口吃。越着急越说不出来,甚至憋得满脸通红。

那人艺是什么地方?藏龙卧虎的地方,朱旭这种材料,是怎么混进“艺术家”的队伍里的?

老爷子太太宋凤仪介绍,朱旭是以舞美队管灯光的身份来到团里的,说是有一次电灯坏了,他给鼓捣亮了,人家就认为他懂电。后来一出《吃惊病》需要一个演员,而演员队恰恰缺少一个大高个儿、大鼻子、大嘴的演员,就从灯光组把他借来了。只有三四句台词,但他挺出彩。那时剧组就问他愿不愿意来演戏?

朱老爷子还是走了(朱老爷子还是走了)(6)

他说我结巴,后来因为这个,他每天练绕口令。

说来也奇了,只要是上了台,朱旭就会全身心投入到角色的情绪中,口吃的毛病也就不治自愈。

北京人艺的《人艺之友》报里有许多演员的漫画,朱旭那幅漫画下题诗头两句就是“台上口悬河,台下结巴磕”,说的就是老爷子这件事。

可自打22岁朱旭成为了北京人艺的演员。这一身份伴随他六十余载,是他一生最珍视和爱重的身份。

建院初期的北京人艺,可以说名家云集,像朱旭这样的青年演员,那就是来跑龙套的。

朱老爷子还是走了(朱老爷子还是走了)(7)

但不论角色大小,只要团里给分配了角色,朱旭就要开始研究这个人,他所处的时代是怎样,那个年代的人生活里是什么样的……

日子有功,这么琢磨了几十年,朱旭的演技,早就得到了话剧界的公认。

1984年,年逾半百的朱旭开始涉足影视表演。

1996年,他曾凭借《变脸》获得第9届东京电影节最佳男演员,2009年,又因为在《我们天上见》中扮演姥爷一角,获得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影人奖。

朱老爷子还是走了(朱老爷子还是走了)(8)

到老了,老爷子曾经三次谢幕,结果呢?又三次食言。

朱旭每次谢幕演出以后都要说:“这是我最后的谢幕演出了!”可是,到时候他就管不住自己了,还得再演、再上台,这一辈子的瘾,是戒不掉了。

2003年,已经阔别舞台十年的老爷子参加了北京人艺以抗击“非典”为题材的话剧《北街南院》之演出;

2005年,为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六十周年,他又毅然参加了北京人艺《屠夫》的复排演出。

当时濮存昕以为这会是最后一次告别演出,还专门电话何冰,让何冰坐飞机赶回来看。

可是到了2008年,为了支援四川抗震救灾活动,朱旭再次参加了北京人艺《生·活》之演出。

朱老爷子还是走了(朱老爷子还是走了)(9)

到了2012年,老爷子已经82岁了,又参加了在北京人艺建院六十周年的院庆大戏《甲子园》的演出。

朱老爷子还是走了(朱老爷子还是走了)(10)

他说自己是“又想又害怕,越老越没底”。

可老爷子还说:“我大胆地说一句,人还在,心不死。但心还有这心,想演大概是不可能了。“

最后补上一句:“不过,也没准儿。”

“他演戏松弛极了,快乐极了。”

人说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爷子就像人艺的一宝一样。

老爷子从艺六十周年的时候,在大戏开演前,濮存昕、冯远征几个中生代主力在剧场旁边的会客室偷偷为朱旭老爷子准备好蛋糕,然后让工作人员把老爷子诱进来,一起给老爷子一个惊喜。

老爷子却对大家说,“我先给大家鞠个躬吧。”然后笑着说自己在人艺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人艺剧院当时送给老爷子一本厚厚的影集,里面都是“这个长不大的孩子”曾经演出的话剧:《悭吝人》中的雅克大师傅,《三块钱国币》中的杨长雄,《女店员》中的卫默香,《蔡文姬》中的左贤王,《骆驼祥子》中的二强子,《请君入瓮》中的路奇欧,《左邻右舍》中的李振民,《咸亨酒店》中的阿Q,《屠夫》中的伯克勒,《推销员之死》中的查利,《红白喜事》中的三叔,《哗变》中的魁格,《芭巴拉少校》中的安德谢夫,《北街南院》中的老杨头,每一个,都是扎扎实实的角色。

朱旭没有经历科班,是靠自己琢磨着演过来的,老爷子演戏靠什么?

濮存昕曾这么评价:“他演戏松弛极了,快乐极了。”

蓝天野也在采访中提过,“朱旭在表演上有着自己特有的松弛和幽默,我感觉那是来自于他自己本身的松弛和幽默,这非常可贵”。

看过老爷子话剧的观众应该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朱旭不管演什么戏,台词都特别干脆清晰,节奏有张有弛,每一个字都咬得清清楚楚。这大概是老一辈人艺演员的习惯,但与众不同的是,老爷子身上的确是自带松弛感和幽默感。

这种天分,又好像是天生的。

但天分之外的努力,也不得不说道说道。

话剧《哗变》是朱旭最为经典的演出之一,他在剧中演的是一位刚愎自用、有些神经质的偏执狂军官魁格。

朱老爷子还是走了(朱老爷子还是走了)(11)

有段八分钟的对白,角色在舞台上没有什么行动作为,就靠一口气“干说”出1800个字的长篇台词。

刚开始的时候朱旭也犯愁。怎么办呢?美国导演赫斯顿告诉他:“魁格永远是正确的,永远是理直气壮的,没有乞求人家理解的时候,说这段台词的态度应该是——难道你连这个都不懂吗?!”

结果你猜怎么着。

这一段一开始让朱旭摸不着北的台词,在舞台上被处理得情绪丰富、条理清晰,后来成为了话剧的名段。

演出结束以后,赫斯顿紧紧地抱住了朱旭,说:“谢谢!谢谢!”朱旭也由衷地对赫斯顿说:“我非常感谢你。“

艺术啊,真是相互成全的艺术。

杨立新回忆起当年的场景时都不禁感叹,“当年在排练场把我们都看傻了”,“除了这个戏,之前从来没有过一个人三四页台词独白的经历”。

时隔17年后、75岁的朱旭于2005年参加《鲁豫有约》节目时,仍能脱口而出大段《哗变》的台词,让主持人陈鲁豫当场目瞪。

朱老爷子还是走了(朱老爷子还是走了)(12)

主持人问为何还如此清晰记得17年前的台词?老爷子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没办法,老得背,老得记。”

演电影也是一样。1995年,朱旭在第四代导演吴天明执导的电影《变脸》中,饰演了一位一身绝技的传统老艺人——“变脸王”。

很多观众在看过这部影片后,都惊叹于朱旭对角色多重性格的展现,但更忘不掉的,还是角色那股动人的情感。

最终,朱旭不但凭借这一角色,以66岁高龄摘得第九届东京电影节最佳男主角桂冠,也凭这部电影使变脸这项传统技艺走向了世界。

朱老爷子还是走了(朱老爷子还是走了)(13)

后来朱旭还演绎了电影《洗澡》中的老刘、《末代皇帝》中的老年溥仪、《似水年华》中的齐叔等众多经典的人物形象。2009年,他凭在蒋雯丽导演处女作《我们天上见》中“姥爷”一角的动人演绎,拿下第一届澳门国际电影节“影帝”。以79岁的高龄拿下影帝,也就老爷子了。

朱老爷子还是走了(朱老爷子还是走了)(14)

到了这个时候,还有人记得他是那个被人嘲笑的“大结巴磕”吗?

和朱旭一起出演过《清凉寺的钟声》的濮存昕说,“我以前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么喜欢听他的戏,后来才发现是喜欢听他的台词,他是个‘会说话’的演员,每一句词都砸得瓷瓷实实。”

台词瓷瓷实实,固然靠的是出色的技巧,但真正让一个角色活出来,“会说话”,既要靠技巧,也得靠真情。《我就是演员》上关于技巧和情感的大讨论,其实朱旭早就用表演给出答案了。

怎么才配叫老艺术家?看看朱旭老爷子就行

有什么我们会想,总说老艺术家老艺术家,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真配得上老艺术家这几个字呢?

看看朱老爷子吧。

从艺60周年那天,朱旭说:“人艺的老大哥老大姐都没办这样的庆祝,让我觉得这是一种‘罪过’,愧不敢当呀。回想这60年,真叫一晃过去了。我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在谁那儿学到了什么,谁的一句话给了我什么启发,如果说这一辈子还有些成就的话那都是人艺给的。我谢谢大家了。”

04年来到人艺的青年演员王雷说,他能在舞台上看着老爷子演戏,是一种幸福。“我每次演完戏最想听他的意见,《知己》一首演完,我衣服都没换,就跑下去问他怎么样。他就像我的爷爷,每次给我的意见都让我豁然开朗。”

艺术成就且先不提,做人做到这个份儿上,靠的正是艺术吗?靠的是德行。

老爷子一辈子,都是“带艺”上场,演话剧《名优之死》,他操着京胡上阵,技法娴熟,让人叫绝。因为他自己就是京胡高手。

朱老爷子还是走了(朱老爷子还是走了)(15)

而在胡琴之外,老爷子还爱下围棋、拉京胡、扎风筝、习书画、画彩蛋,然后一有机会就用到戏里,用到人物上。

老爷子还好酒。

朱旭自己说过自己断片儿的事。有一次和剧院的同事一起在四川拍戏,那天没有拍戏工作,胶片送去洗印,大家都等着看样片。一起吃饭的时候,年轻的同事跟他一起喝了酒。

“第二天早上去吃早点,我就问他们样片怎么样了。结果他们问我:‘您没看吗’?我说我喝多了,没看。他们说‘您看了’,我坐在什么地方,当时说了什么话他们都记得,但我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完全不记得了。”

朱旭爱喝酒在人艺是出了名的,儿子给他取的微信名就叫“酒龄”。 不过朱旭喝酒从来不影响工作,他跟“酒友们”在演出以前绝对不喝酒。

人艺刚刚建院时,每当晚上演出结束以后,大家就聚在一起吃夜宵,把酒言欢。说是喝酒,其实喝的都是老哥们儿的人情。

老爷子可不是只爱喝酒,不论是琴棋书画,花鸟鱼虫,爱钓鱼养鱼养蛐蛐、蝈蝈、糊风筝,他都爱玩。

他亲手做的风筝曾经参加北京风筝协会的展览;

他爱下围棋,会拉胡琴,京剧唱得非常好;

方子春曾回忆,当年史家胡同56号人艺宿舍的大门口,春夏秋三季里,不论多晚回家,准能看见在那唯一的光源下围着一群人,这群人里准有朱旭。

在人艺,他的酒友就包括英若诚、于是之、吕齐、张瞳、林连昆、童弟、童超等。

朱老爷子还是走了(朱老爷子还是走了)(16)

活了一辈子,就像他曾说的,:“每当我端起酒杯,眼前总浮现出我们当年或是把酒言欢,或是借酒浇愁的场景。酒,让我这辈子结识了这么一群至情至性的朋友,此生足矣!”

除此之外,朱旭还做得一手好菜。84岁那年,他接受采访时说:“在家我可是一级大厨。孩子们最喜欢我下厨房,我一下厨准有好吃的。” 朱旭家有两样招牌菜人艺人无人不知,一是春饼、二是酸菜白肉。据说老爷子的春饼可以烙四层,后来教给家里的小保姆后,她可以烙9层,比全聚德的还薄。

这老爷子,他舞台上下都总是乐乐呵呵,在同辈艺术家面前,是一喝酒就断片儿的老伙计,在晚辈面前,是配得上德艺双馨几个字的艺术大家。

“戏比天大”!演戏这门手艺,可别断了传承

对于观众,他是把一辈子都演进戏里的真演员。

人们为什么爱看戏呢?其实,还是想看人家演出不同的人生来。

话剧是一种演法,影视是一种演法,对于老爷子来说,都是把一辈子演出来的载体。演戏这么修炼了60多年的手艺,才是根本。

今天的流量明星们不靠这些,很多人都觉得,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比如流量、替身去替代这些古老的手艺。

于是演戏这门手艺似乎开始被时间淘汰,只有明天的流量,没有过去的传承。

儿朱旭在今年年初新书《老爷子朱旭》出版时说:“我这辈子身上有这点东西,要是还被肯定的话,都是在北京人艺学的。如果我演的还像那么回事的话,那就是继承来的。”

可惜啊,这些明明应该掷地有声的声音,也因为老一辈门的逝去而渐渐消弱。

当年看着老一辈艺术家的戏长大的一群人,也随着老爷子一同老去了,新一代慢慢就忘记了这些老艺术家们。

朱老爷子还是走了(朱老爷子还是走了)(17)

甚至老艺术家这个词本身,也在一次次娱乐新闻的洗礼中,仿佛变了颜色。

再后来想起时,已是人去楼空,斯人已逝。

单田芳先生去世了,享年 84 岁。醒目尤在,评书已远。

常宝华先生去了,享年88岁,相声仍在辗转徘徊中。

如今,88岁的朱旭老爷子也去了。

现在没什么人听评书了,相声在式微,话剧还在,可也比不得当年了,起码年轻人对它的感情很弱。

这半年里,我们已经和很多人告别,未来我们将要和更多人告别。这

就是人间,总没什么可以逃得脱告别的。

但告别的时候,可别忘了传承,否则老爷子一辈子的好手艺,就像是接不上了似的。

至于朱老爷子,恍惚间总觉得老爷子没有走,仿佛老爷子又抬眼看了看表,一手拿着要在台上用的胡琴,一手托着茶杯,慢悠悠地走向台前,回头对着一票后辈们说: “我该上场了,记住啊,戏比天大”。

戏比天大,这个道理,现在没有多少流量爱豆真的相信了。

可老爷子信了一辈子,活了一辈子,最后用一辈子演出了这四个字。

朱旭老爷子千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