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西昌师范学校学生优秀事迹介绍)

赵启云是我校五九级学生,男,汉族,德昌县人,中共党员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荣获人民教师奖章,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霍山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霍山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西昌师范学校学生优秀事迹介绍)

霍山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

赵启云是我校五九级学生,男,汉族,德昌县人,中共党员。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荣获人民教师奖章。

1959年赵启云从我校毕业,分配到盐边县,自己身背行李徒步跋涉多日,到达盐边。他又主动要求到最边远的山乡——太田乡罗古学校任教。盐边是极其偏远的多民族杂居县,而太田乡又是盐边最边远、环境条件最艰苦的地区。这里平均海拔1800多米,群山高耸,沟壑纵横。到县城要走100多公里,交通极不方便,信息闭塞,全乡难寻半亩平地。至今仍靠煤油照明,雨季一到,甚至连食盐都无法保证供应。这就是赵老师生活、工作了四十年的地方。

当他第一次步行到校途中,就因深山迷路而在原始森林中乱闯了三天三夜,后来被当地社员解救才到了目的地——罗古学校。

当时的太田,文化极为落后,记工分靠打“杠杠”,几个生产队用一个会计,有的还是从外地请来的。这种落后的状况使赵启云吃惊不已,因此他决心在这里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而努力工作。

罗古学校条件极差,仅有一间破庙,它既是四个班级的教室,又是两名教师的办公室、寝室。赵老师一到校便任了一至三年级的三级复式班教学。当时连基本的教学条件都不具备。没有粉笔、黑板,就用木炭在破门上写字教学。在木叉上搭上木板,就成了学生的课桌凳。有的学生没有笔墨,就用红色的小石头在石板上写字、做作业。生活环境极其恶劣。但这位来自德昌城的十九岁的年轻人却毫无怨言留下来,并且一住就是四十年。

四十年来,赵老师不是不思念家乡的亲人,是因为高山阻隔,使他们难以相见,四十年他仅回过一次家。家中父母哥弟多次来信,千呼万唤让他调回,可他对改变山区面貌硬是铁了心。父母长辞之际了没能看上一眼。组织提出要照顾他,但他并不动心。他说:“为了山区的孩子们,我就死在学校算了”。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今天,人们为名利不择手段、奔波于途、耗心费力。而赵老师为了山区教育事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几十年,在困难面前不向组织开口、在名利面前不向组织伸手,奉献是赵老师对自己的要求。

几十年来,赵老师的工资都不高,而他的经济负担又一天比一天重。他爱人在农村,上有岳父、岳母,下有一双小孩,还供两个侄子念书。包干到户前他家连年倒补,债台高筑,可他从没找组织要过一分补助,相反,1985年调资时,由于名额有限,他还主动提出将已定给他的名额让给了别人。为了提高山区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他每年每学期都要为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垫支书费和杂费。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他从没要求学校给什么照顾。山区缺医少药,他的痔疮和胃病趋势严重,药费长期大量超支,他从没找过组织解决。据当地医院的医生介绍,十多年来,赵老师每年超支药费不下六、七百元,都是由他自己支付。医生们(他的学生)见他困难,常常免收或少收他的住院费和治疗费。1963年到1975年期间,赵老师任学校领导,学校几次需用炊事员(每月可挣几十元工资),尽管他家很穷,爱人又没有经济来源,按理应该优先照顾他的爱人,但他都照顾了其他教师的家属。1989年学校分了一个差班给他教,文教局进行专业技术职务考核时,赵老师觉得自己所任学科的教学质量比个别年轻教师稍差,他主动提出:“我教学质量差,又年老多病,我应当把高级教师职称让给年轻老师。”

他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耕耘在山区教育的园地里,如今他桃李满园,从太田乡政府机关到村组干部,从学校到卫生院大多是他的弟子。

赵老师在艰苦的环境中,以满腔热忱,几十年如一日的忘我工作,像蜜蜂酿蜜一样,把艰辛的劳动留给自己,把甜蜜的糖留给人类,把青春年华、全部精力默默无闻地奉献给伟大的山区教育事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