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与杨振宁的友谊(杨振宁与邓稼先的友谊)

邓稼先和#杨振宁#两人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们是朋友,是同学,还是同乡。他们两个从初中开始就是同学(所以下文邓稼先的书信里提到了“从小”在一起),一直到去美国留学,两人还在同一所学校读书。 他们都是罕见的少年天才,所以被教育部选中去美国公费留学。在美国留学生活结束后,两人因不同的选择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邓稼先与杨振宁的友谊(杨振宁与邓稼先的友谊)(1)

邓稼先与杨振宁的晚年合影

邓稼先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心系祖国的他毅然决定回国。当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国民经济落后。新中国还遭受到来自美国、苏联的核威胁,国家安全受到严峻挑战。邓稼先深知核武器的战略作用,他回国后,毅然投身于核弹的研制,为中国的核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我们所有科技工作者奠定了不休的丰碑。

邓稼先放弃在美国的优渥待遇,来到条件艰苦的祖国,在荒凉的戈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常年进行核试验,他的身体饱受核辐射的折磨,还得了重病。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邓稼先和其他人的努力下,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相继试爆成功。

杨振宁在美国听见中国原子弹和氢弹试爆成功的消息,来到中国进行访问,见到了在病榻上面容憔悴的好友邓稼先。杨振宁十分吃惊,他问邓稼先:“你为国家研制核武器把身体搞成这样,国家给了你多少钱?”邓稼先只伸出两个手指,慢慢的说到:“二十块钱,原子弹十块,氢弹十块,我得到了最高的奖金”。邓稼先疲惫的眼睛里还透着自豪的光芒。杨振宁听了十分惭愧,久久不能言语。

邓稼先与杨振宁的友谊(杨振宁与邓稼先的友谊)(2)

杨振宁回国被总理接见

中国人总讲究落叶归根,只有在故乡,心才能彻底安稳。1964年,杨振宁放弃中国国籍,定居美国,那时他正风华正茂,刚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学奖没几年。

2003年,耄耋之年的杨振宁踏上回乡之路,后来更是放弃美国国籍,恢复了中国人的身份。杨振宁不辞辛苦,晚年毅然回国,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个缺憾。杨振宁写道:我知道,自从放弃中国国籍后,我的父亲至死没能原谅我。

杨振宁的父亲是杨武之,中国第一位数学博士。

邓稼先与杨振宁的友谊(杨振宁与邓稼先的友谊)(3)

杨振宁和父亲一家人

1923年,杨武之远赴美国,就读于斯坦福大学,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杨武之又进入芝加哥大学深造,获得数学硕士学位。1928年,杨武之成为中国第一个数学博士。

杨振宁就坦言到:父亲是除了那些物理教授外,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所以诺奖有父亲的一份功劳。

当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杨武之欣喜若狂,多次和杨振宁通信,告诉他新中国正是用人之际,希望他能回国工作。

无论如何,叶落归根的杨振宁,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为中国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2017年,杨振宁正式放弃美国国籍,恢复了中国人的身份,并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下面两个图是#邓稼先#与杨振宁的信件图片,可见两人友情笃深:

邓稼先与杨振宁的友谊(杨振宁与邓稼先的友谊)(4)

信件1页 邓稼先写给杨振宁

邓稼先与杨振宁的友谊(杨振宁与邓稼先的友谊)(5)

信件2页 邓稼先写给杨振宁

末了,再絮叨两句。大多数#互联网#的年轻人喜欢评点杨振宁与邓稼先的对比,其实有意义也没意义。杨振宁的一生中邓稼先可为挚友,父亲的价值观和对他的回国期待一定程度上是不是杨回国的原因之一。晚年他回到母校清华,贡献知识于科研人才培育上也是可敬之处。从科学地位看,杨振宁是目前健在的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按照美国物理学界的权威评价,杨振宁是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位物理学全才。亦是我们华人之光。2021.9.22#杨振宁教授100岁#。他的一生也是给了很多漂泊海外的留学生一个信息: 个人成绩往往可以征得世界/世人对己的尊重;但晚年真正让内心得到宽慰的是我们为祖国这片土地奉献了什么(to那些海外迷途的青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