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故乡的味道(怀念再也回不去的时光)

进入八十年代,家家户户吃的比原来好了许多倍。再也不怕挨饿了,粮食给公社上交公粮后,家里剩下的粮食两年也吃不完。吃的种类也比以前多了。

鲁菜也算八大菜系之一。但我一直觉得老家人不太会做饭,可能是自己的长辈们,每天忙地里的活,没有更多的时间用来给孩子们仔细做饭的缘故吧?

从小到大,吃的几乎就是家常便饭。平时为了节省时间,大人们中午下地干活不回家了,就在田间地头吃点自家带的饭菜。好吃点的就是腌制的小螃蟹,连皮带肉一起吃掉。就着馒头吃,咸淡刚刚好。

“五月端午”吃粽子和煮的鸡蛋。我记得特别清楚越是天热越要下地割麦子,有时分到的鸡蛋舍不得吃,放到兜里低头割麦子时都掉到麦草里了,觉得非常的可惜。

怀念故乡的味道(怀念再也回不去的时光)(1)

“七月七”吃的“巧饼子”也是记忆深刻:把发好的面揉好后放到木制的“卡子”(模子)里按实了,再卡出来,卡出来的“巧饼子”已经印上了小动物的图案,有小鱼、小燕子等非常的好看。放到铁锅里慢慢烘培,直至两面金黄,熟透出锅,用白线穿成一串一串的,给每个孩子发上一串。

多余的两串挂在里屋门的两侧。我们把分到的“巧饼子”自己保存,看护的可好,生怕被别人偷吃了。趁大人不注意经常偷吃挂在门侧的“巧饼子”。往往几天都被偷吃光了,然后,再吃自己的,纵使再舍不得吃,也有吃光的一天。

阴历八月份的时候,螃蟹顶盖肥。有时家里改善生活,妈妈给我们买半锅螃蟹,煮熟了给我们吃。螃蟹清洗干净,放到直径将近一米的大铁锅内,放上一瓢水;然后,烧火慢慢将铁锅加热。

听着螃蟹在铁锅里互相碰撞、攀爬发出的声音由强变弱,直到没有声音,就知道,螃蟹熟了。准备好用新鲜的姜末和醋调好的蘸料,全家人围坐在桌前,等待螃蟹出锅。锅盖一打开,鲜味扑面而来;青色的梭子蟹已经变成红色。

怀念故乡的味道(怀念再也回不去的时光)(2)

趁热打开螃蟹盖,把肺去掉,一掰两半,就是吃呀。一顿饭没有别的饭菜,只吃螃蟹。满满地幸福感。下午,去上课的时候,满身的海鲜味还没有散去。

同桌会羡慕的问:“你家中午吃螃蟹了?”我会自豪地说:“就是呀”。这是我作为西北人以后,经常怀念的一种海鲜味。靠海边的人才叫幸福呀!

除非过年、过节家里才能正儿八经的做一桌丰盛的“大餐”。记忆里最深刻的就是过“八月十五”,快到晚饭时间全村萦绕着饭菜的香味,家家户户在做可口的饭菜。晚饭时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慢慢品味。

我家饭桌上最好吃的就是干炸里脊、京酱肉丝、韭菜炒虾仁、虾片,这些饭菜是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到的,仪式感也比较强。晚饭后再给孩子们分一块月饼,边吃月饼边赏月。所以除去年夜饭,我最喜欢八月十五这顿饭菜了。

年夜饭比八月十五这顿饭更加的丰盛,可能多出来的无非是猪头肉、猪耳朵、猪蹄子、还有妈妈熬出来的“冻”。

我妈妈熬得“冻”是天下美味,我只隐约的记得是用鸡、猪皮、猪蹄子、猪排骨加上盐、大料、茴香、花椒,还有酱油等调料放到锅里用大火熬制,直到把各种骨头熬软、脱骨,锅里的水熬得只剩下一半了,各种胶原蛋白都熬出来了。再将各种大骨头挑出来,把大块的肉切的小一点。把熬制的肉和汤混合一起放置到大盆中,第二天,液体形态也变成了固体形态,满满的一大盆“冻”就形成了。

怀念故乡的味道(怀念再也回不去的时光)(3)

颜色是淡淡的酱油色,最上面的一层是漂浮的肉皮,下面鸡肉、猪肉、排骨。吃的时候用铲子铲到盘子里,凉凉的特别好吃。“冻”是我家年夜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也吃过别人家的“冻”,总是不如我家“冻”的味道,我觉得那就是“家乡的味道”,更是“妈妈的味道”,是我妈妈最拿手的一道大菜。

如今,我妈妈已经去世离开我们好多年了,再也不会有妈妈的味道了。很后悔自己居然没有学到妈妈的这道菜的做法。

二十四节气的每个节气当天,家家都要做包子、饺子、面条。具体哪个节气吃包子,哪个节气吃面条,哪个节气吃饺子,传统延续下来的似的,几乎家家户户做的都一样。最好吃的当然是“排骨包子”了,大大的包子馅里面有大块的排骨,咬上一口,满口余香。

回想起老家的美食,就特别的怀念小时候。怀念再也回不去的时光、怀念逝去的亲人、怀念家乡的味道、怀念妈妈的味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