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老师讲历史西夏(东夷古徐国历史研究)

姜老师讲历史西夏(东夷古徐国历史研究)(1)

在中国的东部的淮海地区,地下埋藏着一个较大东夷集团徐夷族的部落,她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她的文化融入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给我们在地下留下灿烂的瑰宝、地上留下美丽的传说。在华夏民族的历史上留下深深的痕迹。然而,由于华夏儿女中国人一直以炎黄族团为正统,其余都作为四夷对待,史料缺乏相应的记录,遗迹没有得到应有的姜老师讲历史西夏(东夷古徐国历史研究)(2)关注。以至于这个“蒙娜丽莎”的面纱始终没有被揭开。随着史料的挖掘、遗迹的出土,长期被埋没的早期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逐渐显现出来了。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历史研究特别是远古史的研究远远落后于日新月异遗迹出土,势必影响人们对东夷文化的研究和认识。今我们探讨古徐历史文化,必须搞清楚徐夷、徐国、徐州、徐城、徐姓五个不同的概念。

一、“徐”是什么?

徐,本身就是远古的一个文化概念。甲骨文中目前发现有一个徐字,刻在青铜器上的大篆有一种写法多个徐字,中国明朝末年浙江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一带)人闵齐伋撰《六书通》,将“东汉人”蔡伦造纸之前的竹简、木片、石头、陶器、绢帛中的各种体例字尽收其中,共有54个徐字。

徐字长期读作徐(su音俗),中国隋朝文人陆法言的《切韵》、中国唐朝文人孙愐的《唐韻》、中国宋朝文人丁度的《集韵》都是把徐字标为似鱼切,读作徐(su)音,直到中国元朝文人熊忠《古今韵会举要》才定为祥余切,初步定为徐(xu)音。明姜老师讲历史西夏(东夷古徐国历史研究)(3)太祖朱元璋洪武八年(1375)乐韶凤、宋濂等11人奉诏编篡一部官方韵书《洪武正韵》定为祥于切,才正式定为徐(xu)音。徐的读音确定了,徐字的意思是什么?中国最早的辞书《尔雅》中的《释训》:“其虚其徐,威仪容止也。”《尔雅注疏》:李巡曰:“淮、海间其气宽舒,禀性安徐,故曰徐。徐,舒也。”东汉学者许慎《说文解字》中称“徐、安行也”,汉代《音意》:“徐徐,安稳貌。”《汉典.疏》:“虚徐者,谦虚闲徐之意”。三国时魏国张揖《广雅》“迟也”。南北朝时期南朝梁黄门侍郎兼太学博士顾野王撰《玉篇》称“威仪也”。北宋官修《广韵》:“缓也”,所有这些集中体现了徐夷人安稳、威仪、舒坦、缓慢、安行的风度。这就把徐夷部落当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形态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同样,夷是华夏人对东方民族的泛称,非特定的一个民族。夷又有诸夷、四夷、东夷、西夷、南夷、九夷等称。随着东夷与华夏的融合,中国汉朝之后,东夷后来变成对日本、姜老师讲历史西夏(东夷古徐国历史研究)(4)朝鲜等东方国家的泛称。夷字有多重含义。其主要意思是“平”。东汉学者许慎的说文解字说夷字“从大从弓”。据说东夷人最早发明弓箭,擅长弯弓射箭,例如东夷族有穷氏部落首领后羿是著名的“后羿射日”神箭手。距今4600至3姜老师讲历史西夏(东夷古徐国历史研究)(5)3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东夷骨刻文中已经发现了类似人背弓形的“夷”字,“从大从弓”有了原始依据。但商周时期在甲骨文(骨刻文)和金文(铭文)中夷实际是“尸”字或者“人”字,和弓无关,因此可以夷字“从大从弓”为弓箭手之说显然是中国汉代人的穿凿附会……。

二、东夷集团徐部落(徐夷族)的起源

要想搞清楚东夷集团古徐部落形成,必须首先搞清楚远古时代中华部落的情况。早在远古时代,中华大地生息着两个庞大的族团,即东方的东夷族团和中原的华夏族团,这两个族团在人种学里都属于蒙古人种。其余派生的北狄、东胡也属于蒙古人种。南方的南蛮、古越属于马来人种。近年来人类学家将马路人种归为蒙古人种亚种,中华民族就是以古代华夏、东夷为主融合各个民族、部落形成的汉族为主体民族大家庭。华夏族团的领袖是神农氏炎帝、轩辕氏黄帝,东夷族团的领袖是太昊伏羲氏、少昊金天氏。华夏、东夷这两大族团都是起源于今甘肃省、陕西省一带。他们的共同祖先就是从古猿蜕变出来的远古人类,史学家称为伏羲时代(华夏)、太皞(又作太昊)时代(东夷)。他们又出自被完全神话了的华胥时代,黄帝梦到华胥国就是古人把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化的社会。神话传说中的华胥氏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母亲,中国唐朝著名史学家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记载:“太昊庖牺氏,…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远古时代华夏神州中华大地各个部落的发展演化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

根据德国思想家、哲学家、影响世界的文化学者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在《家庭、国家和私有制的起源》中初步论述了远古婚姻关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苏联时代的俄罗斯学者、历史学家、人类学家谢苗诺夫《婚姻和家庭的起源》中详细阐述了远古时代人类婚姻关系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婚姻关系是从血缘群婚——亚血缘群婚——族外群婚——对偶婚——到夫一妻的发展的。中国远古时期的婚姻状况恰恰印证这个理论是正确的。黄帝时代以前是族外群婚,即每个男子的东方部落所有女人的丈夫,每个女子是对方部落所有男人的妻子。黄帝娶西陵女、陆终是黄帝的七世孙,娶鬼方女(属于北狄),生彭祖(钱铿),说明五帝时代已经是对偶婚时代。对偶婚的婚姻产生家庭,家庭产生私有财产、私有财产形成私有制,分化阶级,也就决定社会性质。奴隶社会不是产生于夏启时代,早在黄帝时代对偶婚产生家庭就已进入奴隶社会。夏后氏大禹王娶涂山氏女说明华夏已经是成熟的奴隶社会,初步的民族融合已经完成,故大禹王成为包括四夷在内的天下共主(天子)。本来远古时期人类在长期繁衍中,为了优生优育,逐步认识到近亲繁殖的危害,提出婚姻禁忌。正是这种婚姻制度使东夷族从陕西甘肃一带,迁移到河北燕山、易水,发展对黄(河)、淮(河)、海岱(黄海、泰山)广大地区。迁徙中、定居后,以东夷族团为主,不断融入诸如东胡、北狄、华夏、古越族团的成分,最终在远古时代被称作“丕”的地方形成了东夷族团徐夷部落。

三、华夏民族东夷文明古徐文化的形成

东夷集团各个部落是从关陇地区陕西、甘肃一带,沿黄河流域经燕山、易水迁徙来到“华夏祖地”今苏鲁豫皖即淮海地区近海黄河、淮河流域下游,这一带在古代是大海,属于冲积平原,苏北鲁南地区一带的石膏矿床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地球还没有生命的无机演化时代,酸雨冲刷下来的硫、钙与海水化合成氧化钙、三氧化硫,这正是石膏矿床的主体,说明太古时代的时候鲁南、苏北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桑田,随着地球生命的出现,洪水裹挟泥沙,夹杂着大量的动物尸体、植物残骸冲来,演化成为地球上最肥沃的土地。中国古籍《尚书.禹贡》中记载称徐州土地“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为二等好土壤,只纳一般税赋。东夷人来到这块土地,地上有拾不完的鸟蛋和雏禽、水中有捞不完的鱼虾和蚌类,更有抓不完的兽类,同时草丛中、树林里有摘不完的果实和干果。正像我们小学时课本中介绍北大荒那样:“棒打豹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时东夷形成了渔猎部落,狩猎、捉鸟、捕鱼、捞蚌、养鸡是主要的生产活动。物资极大丰富满足人们生活需要,人们的需求也很简单,再也不需要整日为生活奔波,鸟儿尚且爱护自己的羽毛,何况人类,闲暇富足东夷人开始注意自己的仪表了,做事有条不紊,徐徐渐进。相对的闲暇,人们对物资文化生活的追求的提高。

东夷族鸟夷系徐夷人们开始在衣食住行方面用工夫。于是手工业、文字书写、音乐、绘画得到很大的发展。《尚书.禹贡》上介绍东夷部落徐夷人向天子进贡的是:“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厥篚玄纤、缟。浮于淮、泗,达于河”。(贡品是五色土,羽山山谷的大山鸡,峄山南面的特产桐木,泗水边上的可以做磬的石头,淮夷之地的蚌珠和鱼。还有那筐子装着的黑色的绸和白色的绢。进贡的船只行于淮河、泗水,到达黄河。)这里除了介绍徐丰富的物产外,至少还说明古徐人在当时人们生产、生活文化中有两个方面是超前的。一是衣着文化,丝绸是产生于史前,商代已经比较发展。而徐夷这个地方夏禹时代已经产生出来黑色的绸和白色的绢作为贡品。这是中国较早的丝绸品种记录,证明养蚕和纺织事业起源于东夷古徐国。二是音乐文化,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是先秦古籍中唯一提到的向天子进贡的音乐材料。峄阳孤桐,峄阳山,就是邳睢地区的岠山(今姜老师讲历史西夏(东夷古徐国历史研究)(6)江苏邳州市八路镇、占城镇与睢宁县古邳镇交界),又称葛峄山,《汉书.地理志》:“东海郡下邳县,葛峄山在西”。峄阳山(今邳州岠山)所产孤桐历来是制作琴的最好材料,中国历代典籍均有记载。汉代经学家孔安国考证曰:“峄山之阳特生桐,中琴瑟。”郑玄曰:“地理志峄山在下邳。”泗滨浮磬,中国隋唐之际著名经学大师、中华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孔丘)的三十二代孙孔颖达解释“泗滨浮磬”:“泗滨,泗水之滨。石在水旁,水中见石,似石水上浮然。此石可以为磬,故谓之浮磬也。”在今江苏省徐州市东南60里处的吕梁山一带。孔安国曰:“泗水涯水中见石,可以为磬。”正义括地志云:“泗水至彭城吕梁,出石磬”。清《禹贡锥指》说的更清楚:“磬石盖突出吕梁水中,历年已久,水上之石采取殆尽,余没水中。”其实就是灵璧石,在今江苏省邳州市占城镇、八义集镇和睢宁县姚集镇、张圩街道一带仍大量储存、开采这种叫做“磬石”的石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邳州大墩子遗址出土三个泥响瓿,现存南京博物院,这种新石器时代的陶质响瓿直至上个世纪末广泛存在农村货郎挑子上。形状基本没有变化。这也说明了东夷人的聪明智慧和东夷文明的厚重。东夷人长期与鸟打交道,而自然界最美妙的画卷是鸟语花香,原始自然界最悦耳的声音是鸟的歌唱,当鸟儿在高兴时候尚翩翩起舞,何况人!东夷应该是最早的音乐发源地之一。

东夷族团的绘画也很先进,距今大约一万年以后,中国远古时期的各个部落都广泛在生产彩陶,而东夷部落的彩陶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都首屈一指。南京博物院展出的彩陶几乎都是出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邳州大墩子遗址、邳州刘林遗迹。4000多年前所作连云港将军崖岩画更是丰富多彩,被称作中国最古老的“天书”。海州即连云港的资料称是古代郯国人的文化遗迹,郯国也好,徐国也好,都属于东夷文化,郯国在历史上是“东夷盟主国”徐国附庸国之一。其中竟有一些星象图,比世界最古老的星象图,战国(一说为汉代)人甘德、石申所作的《甘石星经》早近两千年。说明东夷人具有高度的天文知识。

过去一直认为东夷没有文字,其实东夷文字早已经融入中华文字。文字绝不是苍颉一朝一夕创造出来的。是中国远古时代各部落人们在生产劳动中逐步创造的。1992年,山东大学考古实习队在邹平县丁公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文字整齐地刻在一件泥质磨光灰陶大平底盆底部残片的器内面,计有5行11个字。丁公陶文比河南安阳殷墟甲骨文早八百年,比几十里远龙虬庄陶文比甲骨文早一千年,这些刻文笔画流畅,独立成字,刻写有一定章法,排列也很规则,已经脱离了符号和图画的阶段。全文很可能是一个短句或辞章。文字中除一部分为象形字外,有的可能是会意字,表现了一定的进步性。这说明东夷文字历史与炎黄文字一样悠久,甚至早于炎黄文字。无独有偶,笔者认为东夷徐文化融入古越文化成分,213年7月,笔者到浙江杭州,而杭州的良渚文化刚刚发现古越人的石斧文。史学界普遍认同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3600多年,而平湖庄桥坟遗址考古成果表明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良渚先民就开始使用文字。这些刻画符号将中国的文字史向前推了1400多年。

四、古徐的始终邳州

夏后氏大禹王之子帝启封虞夏之交东夷部落首领、赢姓十四氏始祖伯益(又称大费)之子若木于徐立国为徐国第一代国君,至徐国末代国君章禹为吴国所灭,这一段东夷集团徐夷部落称为“徐国”。但是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东夷古徐国记录少之又少。这是由于从远古时代开始,一直把炎黄族团视为正统,对其它族团实行排斥的态度,这种状况后来在春秋时代被齐桓公总结为“尊王攘夷”。造成了现代人对东夷古徐国的传说的失缺和矛盾,探讨东夷古徐国历史只有依据出土文物为主线,姜老师讲历史西夏(东夷古徐国历史研究)(7)结合中国古代历史、古代文化史、思想史、哲学史、社会发展史、水土演变史来探讨……。

徐国是徐夷(东夷部落之首)的传承和继续,东夷是宠鸟族,以鸟为图腾。崇拜鸟图腾的徐夷人属东夷族鸟夷系,徐夷部落因其强大长期为东夷“九夷”之首。介绍东夷盟主、徐国国君徐偃王出生的资料,有干宝的《搜神记》、郦道元的《水经注》、欧阳询的《艺文类聚》、张守节的《史记正义》、李贤的《后汉书注》、李昉的《太平御览》等异口同声说徐偃王是卵生的。尽管这是荒诞无稽的说法,但与以鸟为图腾的东夷族的崇鸟传说一脉相承。以龙为图腾的刘邦是“赤帝”龙种,以鸟为图腾的徐偃王当然是卵生。徐国是以鸟为图腾的部族,东夷族团的传承和继续。

徐国的国都在什么地方,根据出土文物,只有江苏省邳州市戴庄镇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邳州梁王城遗址(含邳州鹅鸭城遗址、邳州九女墩遗址)具备“徐国圣都”。我们要先看看中国全国各地自称徐国、徐偃王故址的各处所谓遗迹是什么!

(一)、徐国世系和郯城豹公墩

近年来东夷古徐文化和徐国历史研究最大的“成果”是排出了夏朝徐国第一代国军若木到春秋战国时期徐国末代国君章禹的四十四代国君列表,笔者根据历史年代仔细考究,实在令人不敢苟同。如:徐国第九代国君祖禹,夏帝孔甲时袭位,徐国第十代国君济,夏帝履癸时袭位,中间隔着夏帝帝皋、帝发,中间悬殊一百三十年,这就意味着祖禹至少在位一百三十年。再如,三世徐国国君房,长子卿。卿的长子费昌“以败桀于鸣条”,次子费仲“为纣王侯臣”。鸣条大战发生在成汤革命时期,与纣王登基相悬五百三十多年。兄弟俩悬殊五百三十年?再如第十四代徐国国君与第四十二代徐国国君出现祖宗裔孙同名为强的怪现象。还有第三十八代国君厉比第三十七代徐国国君虺早即位七十四年。这些都是徐国世系的硬伤。就连已经出土的青铜器上发现的国君名字徐王义楚、徐王寿、徐王子旃zhan、徐王子戈、徐王痽对dui君、徐王粮、徐王庚、徐王又、徐子氽世系都没有,何称世系?至于《古徐国简史》更是耳食之言,如:“前583年,周景王元年,吴国派特使季扎来送聘礼,徐国太子亘迎娶吴国公主,徐吴结盟”。徐国娶吴女,吴国倒送聘礼?前583年应该是周庄王十四年,六年后即周惠王四年(公元前577年)季扎(延陵季子)才出生,出生前六年怎么能去徐国下聘礼,简直荒诞无稽。

徐国世系如此,徐祖陵呢?徐文化研究者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北大土墩定为徐姓第五代世系(徐国国君)徐豹公墓,郯城县人民姜老师讲历史西夏(东夷古徐国历史研究)(8)政府2001年把豹公墩作为郯城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2月给所谓“中华徐氏始祖陵”立碑。笔者三次到过郯城县所谓豹公墩,当地上了年纪的居民称他们以前没有听说过什么豹公墩。郯城县徐文化研究会称,根据南宋淳熙乙巳年(公元1185年)由西山蔡元定作序修订的《徐氏宗谱》:“征国,夏袭徐国君,徐氏得姓始祖,生子房。房,一作王房,夏袭徐国君,生子仁。仁,夏袭徐国君,生子豹。豹,夏袭徐国君。以上皆葬东海郡郯城县北七里”。这个族谱既然是1185年修的,当时中国北方已经被金国占领,所谓《徐氏宗谱》是浙江衢州龙游徐氏修谱,不是郯城徐氏修谱,请福建建宁府人蔡元定作序。问题出在豹公墩在郯“城北七里”。现在郯城县是元朝末年明朝初年王信所建,《元史》称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冬十月,由“皇太子奏以淮南行省平章政事王信为山东行省平章政事兼知行枢密院事”。 当年冬,王信为了阻挡驻扎在邳州的徐达大军,废弃郯国故城筑新城。当时隆冬,抢百姓碌碡做基础,屯土而成,故郯城又称“碌碡城”。而次年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元朝就灭亡了,明朝取而代之。而宋代郯城在现在“碌碡城”北,《孟子.公孙丑下》云“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古郯城紧靠所谓豹公墩,宋代城北七里哪里去了,显然是无稽之谈。山东泗水县汉舒村有个徐豹公墓,也但仅是传说而已没有文化遗址和文物佐证,至于这个徐豹公何年何代人,地方历史无考。民间传说无据。

中国历史包括郯城地方史,从来没有郯城有徐国国都之说。今山东省郯城县郯城县城北所谓“郯国故城”是汉代所建徐州古城,历史有记录也一直这样称呼,残留汉砖是最好说明。连云港将军岩星象图被认为当时较大的郯国巫者留下来的,说明郯和徐一样古老,是东夷集团的一部分。2000年前后突然出现徐国国君豹公墓,是人为的造假。笔者通过实地考察,按照年代雨水冲刷等因素,认为只能是汉代墓葬,也可能是当地人所说的空土堆。《史记.秦本纪》云:“秦之先为赢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并且都是少昊金天氏后代的部落,郯同徐一样古老并且没有间断。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14年)郯国为越国灭亡。比徐国晚灭亡九十八年。东方大国、东夷盟主国徐国怎么能在自己的兄弟友邦郯国部落建国都,郯城县完全可以排除徐夷、徐国的国都。

(二)泗洪县大徐城遗址、徐偃王墓之谜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资料说。徐国被齐、鲁打败,南迁到今江苏省宿迁市的泗洪县与安徽省宿州市的泗县接壤一带。泗洪县是个新建的县,历史多属古泗州辖地。1949年11月由泗南县的上郑、峰山、双沟、车门、雪枫、崔集、管镇、包集八个区,泗宿县的朱湖、重岗、归仁、金镇、青阳五个区,泗阳县的龙集、界集二个区和洪泽湖管理局泗洪县,县名取古泗州和洪泽湖首字而成。1955年3月22日经姜老师讲历史西夏(东夷古徐国历史研究)(9)国务院内务部批准由安徽省宿县地区(现宿州市)划归江苏省淮阴地区(现淮安市)管辖。泗洪县版图面积2700多平方公里。远古时代泗洪所处的地方,淮水、黄水、泗水、沂水、泇水、汶水、武水大量涌入,只能是一片沼泽湿地,除少数高坡有零星先民,人类没法大规模居住。直到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开封守将杜充为了阻挡金兵,扒开黄河放水,黄河夺泗夺淮,大量泥沙淤积,才形成今天淮河平原。那么史料记载,东夷古徐国都城“方十二里”,徐国国都的位置在何处?

泗洪县多处称是徐偃王或者徐国国都遗迹。泗洪县太平镇香城村,说香城是因为有座徐偃王妃子的粉妆楼而得名,香城是徐偃王国都,但仅仅是一个传说,香城村尚无其它遗址、实物佐证。徐偃王时代古徐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徐偃王选妃本身就是疑问,现在能够查出的资料,如甲骨文、金文均没有“楼”字,直至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的《说文解字》才做“重屋”的解释,徐偃王时代根本不会有什么楼。泗洪南城头乡徐台村,他们称这一带曾是徐城、徐城县所在地,但目前这个村庄除了居民多为徐姓外,没有任何可以称为遗迹的东西,而居民多称河南、山西迁来。泗洪县陈圩乡张墩称是徐偃王墓,清代《泗虹合志》对此的记载“徐偃王墓按《通志》墓在泗州,耕者常于其旁得古器。”就凭拾到点古陶片之类就定为徐偃王墓恐怕太轻率了吧。徐偃王或者战死或者逃去彭城东武原县(今江苏省邳州市西北),谁又在此为徐偃王筑如此规模的大陵墓?因此张墩不可能是徐偃王墓。远古时候泗洪是沼泽湿地,根本不适合人类居住。

笔者多次去江苏泗洪,拜访一些真正研究历史的学者。泗洪县宣传部陈先兰先生在《古徐国都城初探》称“何为台子?泗洪县沿洪泽湖地区地势低洼,人们为了休养生息,防止水患,便挖土筑台,在台上建房居住。如今地处洪泽湖畔的城头乡就有徐台、莫台、胡台等村落。据考证,一般都城遗址都在地势较适中的有山有水的地方”。并指出“据1985年8月出版的《泗洪隶属沿革史》一文中说,徐城始于(557年至581年)北周年间,隋代(598年)更名徐城县。也有学者认为秦人曾在泗洪一带设置过徐县,后改为称徐城县。就算是徐城县是秦人设置的,但徐国灭亡是在公元前512年。再说,太平镇香城村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的东北部,城头乡的徐台村位于泗洪县的东部,均不与安徽省的泗县、五河县接攘,所以说,古徐国都城在上述地区不可信”。陈先生对是比较实事求是的。泗洪显然没有任何国都徐城的遗迹。

现在泗洪对徐国国都又有第三种说法在豆冲,《宿迁姜老师讲历史西夏(东夷古徐国历史研究)(10)政协.历史长廊》是这样写的:“豆冲这个地方,最早只有几户农家在此以耕作为生。相传周代山西省一位叫窦家冲的商人因得罪了当地绅士,带着妻儿外出谋生。他便在今日豆冲定居,经营土杂货和烧烤等生意,十里八乡百姓闻之,纷纷前来购买。窦氏生意,越做越火红。后来,这里人气旺盛,成为一个土杂产品集散地。因这个集市自窦家冲来后才有的,为此,这里百姓就把这个集市叶窦家冲,即现在的豆冲街。在周成王10年(即公元前1125年)徐国迁到泗洪时,窦家冲已经形成有一定规模的集市贸易。”那不是西周时代,,而是明初洪洞大移民后产生的晋商。西周奴隶社会只有奴隶主和奴隶,奴隶主养尊处优,奴隶像动物、工具一样可以以物易物买卖。在此五百年后,秦穆公从奴隶当中买贤臣百里奚,也只用五只黑山羊皮。西周时代是以物易物的自给型农耕社会,豆冲所处的“西南岗”内虽有大红山,小红山,巉石山等,但四周是沼泽不足以承载徐国鼎盛时的国都,最多有一些东夷村落。

宿迁、泗洪大量徐国论文,只是罗列史籍中的徐夷、徐国资料,牵扯泗洪本地的很少,就是论述泗洪的历史也不是在论述徐国,而是在论述徐县、徐城县。把泗洪误做徐国国都原因出在汉代设立徐县。西汉设立徐县,离徐偃王时代已经近八百年了,离逃到武原县(今姜老师讲历史西夏(东夷古徐国历史研究)(11)江苏邳州市西北)后的徐国灭亡也有三百多年,与东夷古徐国没有任何传承关系。当时也没有任何资料记载徐国国都之说,泗洪徐国最早资料说是晋代文人杜预注春秋云:“徐国,下邳僮县东南”。其实这是一种歪曲,《左传》僖公十五年(公元前645年)“楚人伐徐”,并“败徐于娄林”。杜预注说是:“徐地,下邳僮县东南有娄亭”这个娄亭应该在睢宁东南部,徐国最盛时势力影响到,徐地娄亭在下邳僮县东南与徐国在下邳僮县东南有本质区别。《元和县郡志》,也只是说徐城县属泗州,末谈徐国、徐夷。唐李泰《括地志》把汉代大徐城误认为古徐国,清乾隆年间《江南通志》更进一步把大徐城称为“徐子国”,清同治年间《春秋大事表》、清光绪年间重修《泗虹合志》等进一步以讹传讹,为泗洪造出了古徐国都的千年历史

(三)浙江徐文化的来龙去脉

浙江徐偃王遗迹值得探讨一下,笔者今年七月中旬去浙江一趟。浙江称有500多处徐偃王庙等徐国古迹,经考察只有20多处。古城故址、墓葬遗迹均无,目前没有发现一处可以认定是徐偃王时代的古迹,充其量不过是徐姓遗迹而已。国家典籍也没有相应的记录。徐氏出现最早的记录是浙江衢州龙游。西汉末年,徐元泊避王莽之难,卜居会稽之太末。即今衢州龙游。徐元洎曾任过江夏(今湖北武汉南)做太守,避乱居太末,根本没有建徐偃王庙,徐元洎八世孙徐洪在三国时任孙吴政权的衢州太守。徐偃王庙是这个时候建筑的。唐代浙江徐氏进一步发展壮大,所以多处建徐偃王庙。唐宪宗李纯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徐放任衢州刺史看到徐偃王庙破落,于是重修徐偃王庙,并请当时著名的大文学家韩愈书写的《徐偃王庙》碑文。一时名声大震,再姜老师讲历史西夏(东夷古徐国历史研究)(12)加上徐氏家族在浙江发展迅速,古徐文化借着徐氏宗亲文化在江南地区大肆传播,造成徐偃王逃去浙江的说法,笔者多次去浙江考察,无论是地方典籍、还是考古挖掘,没有任何资料可以认定是徐偃王时代甚至是唐代以前的徐文化遗迹。可以肯定的说,浙江是中华徐姓文化,不是徐夷部落或者徐国文化。充其量是含有受徐文化影响的古越文化。古越文化的前期代表是河姆渡文化,后期是渚良文化,古越文化与徐文化有很大区别。

至于江西、安徽、苏南地区等地的徐国遗迹,那是徐国灭亡以后,徐人流落、安置在楚国,留下的徐国宝器、风俗。均属中华徐姓文化而非徐夷部落、徐国文化。

(四)徐国国都基本都在邳州

徐国向南迁徙之事,是徐国向泗州(今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西北)淮河附近采食,当时周天子及其属国奴隶制已经达到鼎盛时期,他们不光争夺生产力(奴隶),也争夺生产资料(土地、财产),而东夷尚处于渔猎采食的原始状态。泗州是楚国的势力范围,岂容徐人染指,不长时间被楚国发现并击败,逃回鹅鸭城,估计徐国国都南迁的时间不会太长。但城池已经破旧,不能居住,又在今邳州梁王城重修徐子国国都。鹅鸭城没有酒具,当时人类还没有发明酒。《战国策》称:“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徐偃王而迁回武原县(今江苏省邳州市西北)徐山以后,已经到周朝初年,酒水已经大量应用,故邳州梁王城遗址出土大量酒具而邳州鹅鸭城遗址没有酒具。邳州梁王城遗址(含邳州九女墩遗址)出土的青铜编钟,并镌刻“徐王子孙永保之用”铭文。徐国逃回武原县后被周天子降为子国,周围都是周天子的亲信、亲属国家,徐子不可能继续僭越称王,青铜编钟应该是徐偃王以前的徐王编钟,更进一步印证古徐国都开始就在武原即徐州邳州。

最后被吴国在今邳州地被拦山击坝灌水淹城而败亡。只有邳州梁王城遗址近山地势具备灌水淹城条件,泗洪县是一片平原不具备。邳州梁王城遗址的文化层中可看出里面还夹杂着一层淤泥层,证明城池曾被水淹过,公元前512年,吴国阖闾率兵伐徐,徐国国君章禹领兵固守徐城。吴军掘渠引水灌徐城,徐国国君知不能守,则断发携夫人降吴。徐国亡国了,国都淤泥无人清理,所以邳州梁王城遗址应该是徐国最后国都。笔者一直认为徐国“始”“终”在邳州。

(五)延陵季子(季札)挂剑台在何处

吴王馀祭四年(公元前544年),派延陵季子(季札)出使诸侯各国。途经徐国时,佩带宝剑拜访了徐国国君。季子与徐国国君交上了朋友。徐国国也是个酷爱宝剑的人,当他得知季子所佩带的宝剑是吴国能工巧匠干将与莫邪所铸时,便要求观赏,观赏季子宝剑的时候更是爱不释手,嘴上没有说什么,但脸色透露出想要宝剑的意思。延陵季子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但是他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季子出使在晋国,总想着这件事。回来后徐国国君却已经死了。季子是个学识渊博、非常讲信用的人,为了实践自己的诺言,于是就解下宝剑送给继位的徐国国君。随从人员阻止他说:“这是吴国的宝物,不是用来作赠礼的。”延陵季子说:“我不是赠给他的。前些日子我经过这里,徐国国君观赏我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他的脸色透露出想要这把宝剑的表情;我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献给他。虽是这样,在我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如今他死了,就不再把宝剑进献给他,这是欺骗我自己的良心。因为爱惜宝剑就使自己的良心虚伪,廉洁的人是不这样的。”于是解下宝剑送给了继位的徐国国君,继位的徐国国君说:“先君没有留下遗命,我不敢接受宝剑。”于是,季子把宝剑挂在徐国国君墓前的树上,回南方吴国去了。季札(季子)的行为,表现了对友情的坚定,一诺千金,生死不逾,讲究诚信,深深感动徐国的老百姓,他们赞美延陵季子,歌唱他:“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季札挂剑留徐、守诺重信、始终不渝的高贵品质,很快在诸侯各国传播开,人们对季札更加崇敬。

季子挂剑台,一诺值千金,高风亮节,人们千古颂扬。今人却为了挂剑台遗址之名,争得不可开交。全国一下子出来了十多个延陵季子挂剑台。我到过的有江苏省徐州市挂剑台、睢宁县苏塘挂剑台、泗洪县张墩挂剑台、山东省阳谷县张秋挂剑台、平阴挂剑台、河南封丘县挂剑台,都建立了千古佳话挂剑留徐诚信文化的“挂剑台遗迹”或者立碑纪念。从各自论述的道理来说似乎泗洪县张墩挂剑台理由最充分。唐代文人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徐君庙在泗州徐城西南一里,即延陵季子挂剑之徐君也。”据清光绪年间编纂的《泗虹合志》载:“挂剑台,在州东百里,安河西岸,距古徐国里许,有土阜类台,即徐君墓,吴季子挂剑处也”。《环宇记》:“在大徐城北临朱沛水(今江苏泗洪县朱湖镇朱家湖)。每水涨,周围浩渺,此地不没。其里名挂剑乡。”年代的久远,造成了台址的迷茫。按《环宇记》所载,古挂剑台当在今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朱湖乡西部(确址不详)。而据《江苏县邑风物丛书.泗洪卷》载:“今泗洪县陈圩乡张墩村尚有挂剑台的遗址。”泗洪自己就自相矛盾了。挂剑台遗址究竟何处?当然在徐国国君墓前。这个徐国国君是谁?泗洪县自称虽然做过徐国国都,有徐国国君墓,但是至今没有任何遗迹出土。但周穆王十三年,徐偃王在古泗州被周朝打败。逃去武原县徐山(今江苏省徐州邳州市戴庄镇倚宿山),徐偃王死后,周穆王降封其子宝宗为子爵,徐子国再也没有离开武原。这个徐君的墓只能也只有在邳州了。邳州才是真正的挂剑台所在地。武原县徐山(今江苏省邳州市戴庄镇倚宿山)不远的古墓葬(大土堆)应该是延陵季子的挂剑台。

三、徐州的来历

提到徐州,影响最大的是中国古籍《尚书.禹贡》,以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旧史悉以为《禹贡》为夏史官或大禹本人的著述。本世纪姜老师讲历史西夏(东夷古徐国历史研究)(13)30年代,顾颉刚等史学家地理名称考证是成书于战国到汉初时期。因此《禹贡》不是最早提出九州。九州之称,由来已久。“九州”原是虚指,后来才逐渐具体化。比《禹贡》更早的据说伏羲时代《河图》把神昂戎弇冀柱玄咸扬作为九州,但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州名版本,《周礼职方》是冀并兖青扬荆豫雍幽九州均无徐州,《禹贡》成书以后,直到东晋郭璞的《尔雅释地》是冀兖徐扬荆豫雍幽营又出现徐州。说明这时人们已经认识东夷集团徐夷族人是一个文化先进,经济繁荣的东方大部落、大方国。根据很多古籍九州在古人眼里是方位概念。后来把有徐人生活的地区叫徐州,包括很多部落都曾经生活在这个范围内。这时徐州才由一个方位概念转化为区域概念,徐也由部落概念转化为区域概念。

徐州作为地理名称还是在中国汉朝,秦始皇赢政实行封建中央集权制,汉高祖刘邦接受秦灭亡教训,制度改革放缓,实行县郡制与封国制并行的“一国两制”。但是分封的异姓王如韩信、英布、彭越、陈豨不久叛乱。由于异姓王的反叛,借鉴了西周初期“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经验,刑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刘邦死后,汉景帝年间,汉高祖刘邦侄吴王刘濞帅七国刘姓叛乱。汉武帝刘彻在这个环境下,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除京师附近七郡外,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每区由朝廷派遣刺史一人,专门负责巡察该区境内的吏政,检举不法的郡国官吏和地方豪强,其管区称为刺史部。徐州刺史部设在汉代徐州区域的中心郯城,这时徐州又由区域概念变为具体的地理概念了。郯城在历史上与徐有关只是最初徐州的治所,郯城为徐州时徐国已经灭亡四百二十多年了。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改刺史为州牧,直接掌握一州的军事、行政、民政等大权,位于郡守之上,十三部遂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从此中国行政体制由“中央—郡—县”三级变成“中央—州——郡——县。这时徐州刺史部变成徐州牧的治所,因为是一级政权,才建徐州城,成为具体的城池的地名概念。这时离徐国灭亡已经整整七百年了,汉明帝刘庄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徐州治所从东海郡治所郯县(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迁到下邳郡(国)治所下邳城(今姜老师讲历史西夏(东夷古徐国历史研究)(14)江苏邳州市西南),魏文帝曹丕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治所迁去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西南)。

四、东夷古徐文化始祖根发祥地在邳州

在邳州民间至今流传着“挂剑台”是中国第一个诚信故事,“徐偃王仁义治国”、“九女放蜜蜂”等脍炙人口的故事,东夷故里“徐国圣都”邳州地下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邳州大墩子遗址、邳州刘林遗址、邳州梁王城遗址和邳州鹅鸭城遗址、邳州九女墩遗址、邳州艾王城遗址、邳州岠山贝丘遗址及珍藏的大批奇珍异宝。向人们诉说一个辉煌部落和文化,东夷聚居地和徐文化原生地邳州是东夷古徐文化始祖根发祥地,欢迎全国全球徐人来邳州寻根问祖。

更重要的是邳州一些对方至今还是东夷文明古徐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的活化石。东夷之首徐夷部落、徐国在邳州三千多年,亡国后大量融入当地社会,难道没有风俗习惯传流下来。秦始皇赢政统一中国建立华夏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统一度量衡,实行车同轨、书同文,但是他没有办法对语言实行语同音,以至于直至现在中国全国各地方言土语南腔北调五花八门。语言学家对上古时代语言归类为喉音、舌头音、舌上音、齿头音、正齿音、唇音。中古时代语言归类为喉音、牙音、舌音、齿音、唇音。各地方言对五音各有侧重。前文笔者发现从先秦时期的古徐时代到元朝末年和明朝初年徐都读作徐(su),徐(xu)是牙音,而徐(su)是上古时代徐夷正齿音,中古时代徐国的齿音。笔者去过中国全国很多地方,听过无数方言土语,唯独邳州北部地区最特别。如:逮个小猪(zui),拴(fan)在树(fu)上,没拴(fan)住,窜(quan)了。大葱(姜老师讲历史西夏(东夷古徐国历史研究)(15)qun)、大蒜(xuan)、鲤鱼(wu)毛驴(lu)等。满口齿音,这原来是流传几千年的上古时代原汁原味东夷语言,邳州北部地区方言土语是古徐文化的语言,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秦始皇赢政实行书同文,取消六国官方及地方书写的文字,其中一种就是古徐用的鸟书,鸟书也叫虫鸟篆书就是宠鸟族东夷的文字书写,史籍明确记载是东夷古徐国的书写文字。但在邳北山区,天高皇帝远,至今顽强存在着。姜老师讲历史西夏(东夷古徐国历史研究)(16)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邳州人汤元靖、汤方琛、李金星等三位花鸟字艺人为“民间工艺美术师”,他们全是邳州北部连防乡(今姜老师讲历史西夏(东夷古徐国历史研究)(17)江苏邳州市铁富镇连防街道)艾山人。可以认为邳州的龙凤花鸟字就是顽强遗存的古东夷鸟书。也是最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汁原味东夷文化(东夷文明)在徐国故国武原县(今姜老师讲历史西夏(东夷古徐国历史研究)(18)江苏邳州市西北)默默的流传,只不过没有引起人们的应有重视而已。

结语

徐夷(徐夷族、徐夷人、徐人),源于东夷集团,是东夷集团的重要支系和后期东夷盟主。处于原始社会状况,估计范围不会很大,原始社会由各个部落组成,落后的生产力情况下部落的势力范围不可能超越很远。后期由于协助夏后氏大禹王治水,影响很大,江苏省苏北地区、山东省鲁南地区、河南省豫东地区、安徽省皖北地区即今淮海经济区很大范围受其影响。

徐国,夏朝初年建立,虞夏之交东夷部落首领伯益(又称大费)之子若木为徐国开国国君,公元前512年徐国灭亡,融入中华民族汉族。最初是在徐夷的基础是建立在武原县(今江苏省邳州市西北)一带的方国,中期(徐偃王时期)成为东夷部落共主。东夷盟主、徐国国郡徐偃王以后为被周天子封为子国,不会超出邳州西北。

徐州,以中原为中心的华夏炎黄族团最初把九州作为方位概念,战国后期才出现徐州,作为一个区域概念,汉武帝时期设立13州,才作为地区概念。汉灵帝时建立国家二级政权---牧,又成为治所城市名称的地理概念。徐州与徐夷、徐国没有任何传承关系。先后存在于郯城、下邳城、彭城,彭城虽处于徐夷、徐国势力影响范围,但他是黄帝族团东进的先锋和桥头堡,陆终之子彭伯(彭祖,钱铿)是黄帝裔孙,徐州市的彭城文化属于炎黄文化。

徐城,又称大徐城在江苏泗洪县,汉处设立的郡县名称,与古徐没有传承关系。

徐姓,徐国灭亡以后,原徐国臣民仍然秉承徐国为姓氏,以徐人为氏,以徐氏为荣,尊崇得姓始祖中华仁圣、东夷盟主、徐国国君徐偃王。传承古徐文化,融入现实社会。战国后期姓氏逐步完善,以氏为姓,徐国人就以徐为姓,徐为部落之名。

徐国文化的古徐遗迹基本上都是在古徐文化原生地邳州出土,全国各地的其余地区充其量不过出土一些被“孚吉金”掠夺去的宝物“吉金”,或者亡国后流落各地的遗物。但邳州人中有识之士太少很多人连最起码的东夷文化含义概念和华夏共祖、五帝之首、东夷始祖少昊金天氏及华夏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建立者秦始皇赢政本名赵政源出东夷的历史都搞不懂人为的放弃东夷文明古徐文化研究,导致各地资料混杂不清,“无为有时有做无,真作假时假也真”。联想到中原东部黄淮地区文物宝库之称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邳州刘林遗址心痛教训是深刻的,上世纪五七年江苏邳县(今江苏省邳州市,1953年邳县由山东省划归江苏省,江苏6000年文明起源地邳州)发现了刘林遗址,当时就被业内定位为刘林文化,五九年山东泰安发现大汶口遗址,大汶口遗迹无论是年代、品位、数量都没有办法与邳州刘林遗迹相比,但是,江苏省考古队、南京博物馆(现南京博物院)取走了几乎全部遗迹宝物而不重视在邳州原址保护开发为“国家遗址公园”,而山东省及时上报,姜老师讲历史西夏(东夷古徐国历史研究)(19)六四年这个文化范围就被命名五“大汶口文化”,成为这一地区文化的标志,邳州有识之士提出邳州每年损失至少20亿元为代价由山东省划归江苏省并非扯淡而是忠言逆耳还历史真想假如邳州东夷文化中心“国家遗址公园”建成全国全球华人寻根问祖首选会是“少昊遗墟”邳州,可叹邳州刘林遗址因没有申报缺乏应有的保护,后来几乎被盗墓者洗劫一空,2007年南京博物院、江苏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见到邳州先秦遗址遭破坏心疼的流泪邳州刘林遗址是华夏神州6000年文明之根。东夷文明古徐文化中的仁义文化为中华文明之根同样是面临着这一严峻的课题,华夏儿女中国人数典忘祖人心不古“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信仰缺失这是国耻有辱“大东夷民族”中华文化圈应受到日本人和韩国人的谴责,中华汉文化始发祥地和红色圣地革命老区邳州厚重的历史资源缺少宣传不被外界知道,我们祖国的人民精神信仰和我们党的灵魂何在?不要忘了党在江苏地区领导的第一支正规红色武装武装力量中国工农红军红十四军军长兼政委李超时是邳州人!共和国最小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和其父母宋绮云、徐林侠“一门三烈”是邳州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邳州梁王城遗址作为徐国圣都、诸夏故都、华夏圣城、中华祖根也即中国的“耶路撒冷”竟然和邳州禹王山抗日战争遗址一样被尘封了几十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