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趣味和神奇(灵魂汉字贯穿古今)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文字是其载体。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

汉字的趣味和神奇(灵魂汉字贯穿古今)(1)

追溯汉字的起源,大约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就出现最早的文字符号萌芽。

汉字第一种形式是出现在公元前14世纪商朝后期的甲骨文。

汉字的趣味和神奇(灵魂汉字贯穿古今)(2)

甲骨文是一种系统文字,既是象形文字,又是表意文字,所以有“书画同源”之说。

后来,汉字又经历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演变,逐渐形成我们今天熟悉的汉字。

汉字的趣味和神奇(灵魂汉字贯穿古今)(3)

正如张之路在《被委屈的汉字》中所说,每一个汉字都有自己的生命和灵魂,也饱含着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甚至有被误解的汉字。

作者张之路发表过《霹雳贝贝》《汉字骑兵》等,其著作荣获中国图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多项大奖。他的作品《羚羊木雕》《在牛肚子里旅行》入选中小学教材。

接下来,我们就从那些耳熟能详的汉字中,探究它们的古今故事,看看他们的“委屈”有哪些,是否颠覆了我们的认知。

1. 被误读的汉字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几乎小学生都能说出几个经典故事。

说起智谋,就有一句和《三国演义》有关:“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话意思是众人的智慧加在一起,也能比得上诸葛亮了。

汉字的趣味和神奇(灵魂汉字贯穿古今)(4)

不求甚解的年龄,把“臭”理解为技艺不高,学了就记住了。

但是,作者升入初中时,他开始思考“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指手艺还是智谋?

如果是手艺,皮匠做的鞋子肯定好过诸葛亮啊;如果是智谋,皮匠对行军打仗是一窍不通,怎么能胜过诸葛亮呢?

汉字的趣味和神奇(灵魂汉字贯穿古今)(5)

经过考究,原来“皮匠“是被误读的汉字,原词是”裨将”。

古代的“裨将”是军队中分管一方的军官,这样就符合那句话的逻辑了,三个小官的智慧是可以胜过主帅的才智的。

那为什么流传下来的是“皮匠”而不是“裨将”呢?

也许古人文化水平不高,民间口口相传,“皮匠”更容易记住。

还有一句谚语“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看看这句话,谁能舍得用孩子去抓狼呢?

汉字的趣味和神奇(灵魂汉字贯穿古今)(6)

在四川方言中“鞋子“的读音就是“孩子”,所以这句谚语真正的含义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

作者又进一步解释抓狼为什么要把鞋子丢掉呢?

狼生性狡猾,擅奔跑。猎人要抓住狼,就得翻山越岭,爬山路最费鞋子。

古人的鞋子通常是草鞋和布鞋,更容易损坏。如果舍不得费鞋子,就抓不到狼。

因为方言读音的原因,就以讹传讹变成了“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古人的汉字和读音是相符的,只不过民间流传因为各种原因,造成了汉字的误读,才有了如今的“委屈”汉字。

2. 望文生义的汉字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冠军武亦姝,在“飞花令”环节曾经脱口而出“七月在野,八月在野,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汉字的趣味和神奇(灵魂汉字贯穿古今)(7)

这句诗词取自《诗经·国风·七月》,开篇第一句就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流火”指的是夏天酷暑难耐吗?如果这样理解,就容易望文生义,发生歧义了。

“七月”是农历的七月,“流”是“移动、落下”的意思,“火”并非普通意义上炙热的“火焰、火苗”,而是“大火星”。

汉字的趣味和神奇(灵魂汉字贯穿古今)(8)

这个“大火星”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太阳系行星之一的火星不是一回事,它是一颗恒星,是天蝎座最闪亮的心宿二,发出火红色的光而得名。

“七月流火”是大火星向西坠落的时节,天气由热转凉。另一种说法是农历七月天气转凉,傍晚时候,会看见大火星从西方坠落。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望文生义的现象呢?

原因主要是人们的思维定式。

比如,猜字谜“三点水加来”,人们很容易猜出是“涞”。而“三点水加去”,如果是成人容易思维固化,左形右声,潜意识觉得三点水加的字才是读音,就容易猜不出来;小学生想法简单,很容易猜出来是“法”。

生活中打破思维限制,提升认知,接受新鲜事物,就不会出现望文生义而贻笑大方的事情了。

3.神话传说的故事

我们华夏文明有悠久的历史,当然也有很多神话故事,比如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

汉字的趣味和神奇(灵魂汉字贯穿古今)(9)

每一个成语都有一段神奇的经历,都展现了华夏民族不屈不挠与自然抗争的励志精神。

作者看到《庄子·应帝王》中却有一则故事是“混沌之死”,不同于以往的励志故事。

远古时候,南海之帝被称为“倏”,北海之帝被称为“忽”,中央之帝则被称为“混沌”。

汉字的趣味和神奇(灵魂汉字贯穿古今)(10)

有一天,倏和忽来到混沌这边,混沌对待他们很友善,但是他们却发现它没有鼻子、眼睛、耳朵和嘴巴。

他们觉得人都有七窍,而混沌却没有,想报答混沌款待他们的恩德,就开始每天为混沌开一窍。

七天过去了,七窍开完了,混沌却不幸死了。

汉字的趣味和神奇(灵魂汉字贯穿古今)(11)

倏和忽好心办了坏事,皆因为他们没有真正明白混沌,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没有注重“混沌”的客观现实。混沌真够“委屈”的。

作者由此感悟到神话传说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混沌“就像我们的大自然,“倏”和“忽”就像我们人类本身,我们自以为利用科技手段开发大自然是好事,却不明白地球需要的是人类的保护,敬畏自然,珍惜自然,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否则,我们不但失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更会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汉字的趣味和神奇(灵魂汉字贯穿古今)(12)

通过解读这些被误解的汉字,我们又了解文学知识和他们前世今生背后的故事。

《被委屈的汉字》一书中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比如,“虫二”其实和“风月无边”有关,“无奸不商”其实是讲究诚信的“无尖不商”,故宫的“哈德门”为什么改名“崇文门”,“无毒不丈夫”原本是宽宏大量的“无度不丈夫”等。

汉字的趣味和神奇(灵魂汉字贯穿古今)(13)

这些风趣幽默的内容尽在《被委屈的汉字》。

开卷有益,去书中探寻源远流长的汉字和它们穿梭千年岁月的文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