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朝鲜战役经过(长津湖真实历史背景)

三味新知 第 162 期

本期导读:

电影背后的真实历史

美军为何在仁川登陆?

新中国为何出兵援朝?

长津湖朝鲜战役经过(长津湖真实历史背景)(1)

长津湖朝鲜战役经过(长津湖真实历史背景)(2)

— 配合本期节目阅读文章 —

01 朝鲜战争 历史渊源

本期开始,借着《长津湖》这部最近很火热的电影,讲一点抗美援朝战争。

70年前的这场战争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用毛主席的话来说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伟大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鲜血和牺牲为新中国换来了和平发展的宝贵时机。

长津湖朝鲜战役经过(长津湖真实历史背景)(3)

《长津湖》海报

抗美援朝战争主要是五次战役,长津湖之战是第二次战役东线的主要战斗。这部电影场面宏大,观赏性还是不错,但是作为商业影片,因为戏剧化的叙事要求,电影从军事和战争角度的讲述并不是很详细很完整。所以《三味新知》我讲电影,还是老规矩,咱们补充影片本身没有完整呈现的背景和故事。

电影开头第一幕就是美军的仁川登陆,这是朝鲜战争第一个重大转折点,实际上在此之前已经发生了不少故事,这儿先交代一点背景。

长津湖朝鲜战役经过(长津湖真实历史背景)(4)

在1945年二战结束之时,根据美苏两国的协议,双方在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也就是三八线为界,分别接受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实际上就造成二战结束之后,朝鲜半岛南北分而治之的局面。1948年,美苏两国分别扶持李承晚和金日成成为领导人,韩国和朝鲜各自独立建国。

朝鲜和韩国建国之后,各自都有统一半岛的想法,双方关系剑拔弩张。伴随着1948年开始,美苏两国的占领军分批撤离,朝韩的对峙不断升级,频繁发生摩擦。终于在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长津湖朝鲜战役经过(长津湖真实历史背景)(5)

02 韩国脆败 美军介入

战争开始的时候,朝韩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是严重失衡的。朝鲜人民军对韩军,无论是军队规模还是武器装备都具有压倒性优势。当时朝鲜人民军的陆军编制有将近15万人,外加一个规模相当于师的装甲旅,拥有超过150辆苏联援助的T-34坦克(这个苏联二战主力坦克,正好我们之前讲电影专门讲过),同时朝鲜人民军还有数个空军作战联队,200架左右的作战飞机;而韩国方面,只有不到10万人的军队规模,而且装备以轻武器为主,坦克只有几十辆轻型坦克,作战飞机基本没有。更重要的是,朝鲜人民军的精锐部队,是训练有素,作战经验丰富,这其实完全要感谢中国,这一点就不多讲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

长津湖朝鲜战役经过(长津湖真实历史背景)(6)

正是因为朝韩双方军事实力的严重不对等,战争初期,朝鲜势如破竹,开战三天就攻占了汉城,韩军只能边打边往南撤。

这个局面,美国肯定要插手,因为朝鲜半岛是美国在亚洲对抗苏联的桥头堡,美国人是无论如何不能让朝鲜统一半岛的。那么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先是要求远东驻扎的美军介入战争,帮助韩军抵抗;又说服联合国组成联合国军,准备武力干涉;同时马上派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防止我们解放台湾。而就在不到半年前,在1950年1月,杜鲁门刚刚公开声明过不介入台湾事务,不协防台湾,台湾也不在美军的防卫圈内。

长津湖朝鲜战役经过(长津湖真实历史背景)(7)

杜鲁门

说实话,如果不是当时爆发朝鲜战争,如果美国没有出尔反尔又介入台湾海峡,我们当时就掌握着解放台湾非常好的时机。比如《长津湖》这部电影的设定,主角所在的穿插七连,就隶属于九兵团,九兵团原本就是我们准备解放台湾的主力部队。九兵团下辖的20军、26军、27军,就是原来的华东野战军一纵、八纵、九纵,是我军的精锐部队,参加了解放战争的渡江战役,包括解放上海的战斗。解放以后1950年,九兵团是驻扎在上海、苏州、无锡一带整训,随时准备参与解放台湾的战斗,电影中他们操场上标语写的都是“一定要解放台湾!”但是朝鲜战争的爆发,也改变了这支兵团的任务。

03 仁川登陆 形势逆转

回到主题,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韩军节节败退,甚至最初美军抵达韩国之后,也无法抵挡朝鲜的攻势。因为第一批投入战场的美军是驻扎在日本美国占领军,很多是没有参加过二战的新兵,人数也不足。而美军的精锐主力介入朝鲜战场没那么快,因为二战以后美军大量裁军,很多士兵复员,武器装备封存,这时候要重新动员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美军起初投入战场的部队,只能以空间换时间,尽量延缓朝鲜人民军的南进,而且自己伤亡也不小。这样到了1950年8月,朝鲜战争开战一个半月的时候,美韩联军已经退到了朝鲜半岛的东南角,只能依托地势建立起釜山防卫圈,被压缩在防卫圈里面组织防御,等待援军,韩国超过90%的领土已经被朝鲜攻克。

长津湖朝鲜战役经过(长津湖真实历史背景)(8)

红线标示朝鲜人民军战线推进,绿色区域为釜山防卫圈

那时候朝鲜看起来距离完全取胜,实现统一已经不远了。但实际上,朝鲜人民军也是面临很大困难,伤亡不小,部队非常疲劳,而且一路南下,补给线沿半岛纵向展开,拉得很长,这里面暗藏危机。

一直在关注半岛局势的我国领导人,包括毛主席、周总理多次提醒朝鲜方面,要防范美军在仁川登陆,切断朝军补给线的风险。但是金日成同志认为局面一片大好,不可分散兵力去防守仁川;且仁川这个地方海况复杂,只有一条航路进出,绝非登陆的优良战场,最终朝鲜方面并未作出实质的战略调整。

长津湖朝鲜战役经过(长津湖真实历史背景)(9)

于是,在1950年9月15日,就出现了《长津湖》这部影片开头的那一幕,美军在仁川发动登陆行动。7万多美军精锐主力,在几天内迅速登陆,其中就包括参与长津湖一战的美军陆战一师和陆军第七师。在登陆行动中美军仅仅付出了百余人伤亡的代价,而朝鲜人民军的补给线就此被拦腰切断,绝大部分主力部队被关在了半岛南部,遭遇联合国军的南北夹击,战场形势迅速被扭转。

长津湖朝鲜战役经过(长津湖真实历史背景)(10)

关于联合国军这个称谓,当时是16个国家投入了作战部队。实际上绝对主力就是美军,他们占到了联合国军总兵力的90%以上。还有英国、加拿大、土耳其、澳大利亚相对参战兵力多一些,剩余的国家都是投入一个团、一个营,甚至一个排,从几十到几百人。在仁川登陆之后,联合国军扭转战局,十天之内就重新夺回了汉城,腹背受敌的朝鲜人民军迅速溃散,包括坦克在内的大量重装备被丢弃。美军登陆半个月内,朝鲜人民军就损失超过四万的总兵力。

长津湖朝鲜战役经过(长津湖真实历史背景)(11)

美军于箭头标识处仁川登陆,蓝线标示联合国军反攻战线

04 麦克阿瑟 彻底膨胀

仁川登陆的策划者,就是美军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说实话《长津湖》这部影片选角还是非常讲究,扮演麦克阿瑟这个演员跟本人很像,他最大的外形特点就是墨镜和玉米芯烟斗。仁川登陆,一举扭转朝鲜战局,也使得麦克阿瑟的军事声望到达了最顶点。

长津湖朝鲜战役经过(长津湖真实历史背景)(12)

长津湖朝鲜战役经过(长津湖真实历史背景)(13)

《长津湖》剧照

这儿关于麦克阿瑟可以展开说一点,因为他是抗美援朝战争前期我们的主要对手,也是长津湖我军能够展开歼灭战的重要配角。

麦克阿瑟是将门之后,他的父亲就是美国陆军上将,曾经担任过美国在菲律宾的殖民地最高军政长官,相当于总督。麦克阿瑟在军事上颇有天赋,从西点军校毕业时,打破了学校毕业生最高平均分记录。45岁成为美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少将,50岁成为最年轻的陆军参谋总长,最终军阶五星上将,美国陆军历史上只有五人获授这个军阶。二战当中他在太平洋战场表现出色,担任美军太平洋陆军司令,并且在1945年作为美国代表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舰上接受日本投降。二战结束后,他担任驻日盟军总司令兼美国远东司令部总司令。实际上在日本战败后的头几年,麦克阿瑟是日本的最高军政长官,甚至可以说是日本的土皇帝。有一张著名的他和裕仁天皇的合影,完全是一副凌驾天皇之上的姿态。正是在他的策划下,战后的日本保留了君主制保留了天皇,裕仁也免受战争罪行的审判。

长津湖朝鲜战役经过(长津湖真实历史背景)(14)

麦克阿瑟与裕仁天皇

所以本身麦克阿瑟就是骄傲的一个人,仁川登陆又让他的声望到达顶点,作为联合国军的总司令,他膨胀得一塌糊涂,开始飘了。

在收复汉城后,他决定改变联合国军战略,提出联合国军要北上越过三八线,进攻朝鲜本土,目的当然就是让韩国统一朝鲜半岛。这就让联合国军在半岛的介入变味了,原来还可以辩称是出兵保护韩国,现在就成了侵略朝鲜了。

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也被麦克阿瑟忽悠得团团转,同意了联合国军北上越过三八线的计划。但杜鲁门还是附加了一个进攻朝鲜的重要前提条件,就是“苏联和中国没有大规模的军事介入,也没有宣布介入,并且没有威胁在朝鲜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实际上杜鲁门还是非常谨慎的。

长津湖朝鲜战役经过(长津湖真实历史背景)(15)

05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那这时候中国这边呢,一方面收到了金日成同志让我军入朝作战的求援,另一方面我们也多次对美方发出警告——因为当时中美尚未建交,周总理通过印度驻华大使向美国声明,联合国军如果跨过三八线,扩大战局,我们一定不会坐视不管。但是傲慢自大的麦克阿瑟坚信中国只是说说而已,绝不敢真的跟美国动手。

实际上中国方面早已未雨绸缪做了准备,早在7月,中央就命令华中军区原隶属四野的四个军北上,改组成东北边防军,应对局势变化,做好随时能够作战的准备。

长津湖朝鲜战役经过(长津湖真实历史背景)(16)

《长津湖》剧照

但是当时我们面临的局面是极端困难的,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年,百废待兴。所以这一仗打不打?怎么打?还是个问题。1950年的国庆节,中央不间断的开会讨论。当时担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彭德怀同志接到指示进京开会,这儿有个小插曲,彭老总上飞机时候还以为是讨论西北建设的问题,还专门准备了这方面的工作材料准备汇报,结果到北京开会,才知道是讨论出兵援助朝鲜的问题。彭老总进京后和毛主席彻夜长谈,也对出兵援助朝鲜完全赞同,认为这一仗可以打、值得打、必须打,最终确定由他来率领部队准备入朝作战,这一幕也出现在了电影里,而毛岸英同志则成为了他的“第一个兵”。

长津湖朝鲜战役经过(长津湖真实历史背景)(17)

《长津湖》剧照彭德怀

而朝鲜战场方面,果然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下,韩国军队于1950年10月1日跨过三八线,联合国军随即也在10月7日跨过三八线,几乎在同时,美军飞机轰炸了我国丹东,当时还叫安东。于是,毛主席在10月8日签署命令,立即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出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周恩来等同志立刻飞赴苏联,同斯大林商议支持事项。苏联方面第一时间答应全力提供武器装备以及空军支援,结果周总理前脚刚跟毛主席汇报完这个好消息,苏联方面就改主意了,表示空军要至少两个月才能投入作战。但是战局千变万化,等苏联两个月的时间可能朝鲜都没了,所以党中央决定按原计划出兵。

长津湖朝鲜战役经过(长津湖真实历史背景)(18)

《长津湖》剧照毛主席

就这样,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批部队——十三兵团,在没有苏联空军支援的情况下,怀揣保家卫国的情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

那么这时候《长津湖》的主角,九兵团的官兵在干什么呢?刚才提到这支准备解放台湾的部队,在朝鲜战争爆发后,任务就改变了,中央决定他们将会作为第二批援朝的部队,视战局发展情况择机进入朝鲜,所以这时候他们正在火车上北上呢。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挑战呢?

长津湖朝鲜战役经过(长津湖真实历史背景)(19)

《长津湖》剧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