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棱两可谬误的例子(模棱两可背后的故事)

大家好,这里是【秉烛行游记】。

今天聊聊「模棱两可」背后的故事。

现在咱们形容有些人“做事滑头,一到发表意见或表态时就和稀泥,含混其词、净说没营养的口水话,实际上就是不想表态,只想哪头都不得罪,然后蒙混过关”的行事风格,一般常会用到“模棱两可”这个成语。而实际上自古至今,老奸巨猾、明哲保身的人从来都不缺,唐代武则天执政时期的宰相苏味道,就是“模棱两可”的鼻祖。那么,苏味道跟“模棱两可”到底有什么瓜葛呢?

模棱两可谬误的例子(模棱两可背后的故事)(1)

桐树阴昼夜静图(局部,人物所坐为“胡床”) 明 仇英

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晋张昭、贾纬编撰的《旧唐书·卷九十八·苏味道列传》记载:

“味道善敷奏,多识台阁故事,然而前后居相位数载,竟不能有所发明,但脂韦其间,茍度取容而已。尝谓人曰「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摸棱以持两端可矣。」时人由是号为「苏摸棱」。”“故狄仁杰有言曰:「苏、李足为文吏矣。」得非龌龊者乎!摸棱之病,尤足可讥。”

模棱两可谬误的例子(模棱两可背后的故事)(2)

《旧唐书》 清乾隆武英殿刊本

意思是说,苏味道特别善于上奏时引经据典、铺陈论说,很了解朝堂机构内情和典章制度,但是他先后出任宰相数年,竟然不能对内阁问题有所发现,态度如同介于油脂和软皮之间,只是一味的模糊含混,蒙混敷衍了事而已。他曾对人说:处事不要决断得太明白,如果有错误,必然会被追究责任,只要采取摸棱的态度确保进退有度就可以了。”当时人们由此称他为“苏摸棱”。所以狄仁杰曾说:以文辞资历而论,苏味道、李峤可称为文臣的典范。莫非是文人的格局狭隘、做事拘谨,所以有摸棱的毛病,实在让人讥笑。

这里涉及到“摸棱”一词。我们都知道成语中是木字旁的“模”,而上文说的都是提手旁的“摸”,这并非是我搞错了,也不是错别字。今天的成语所用的“模”只不过是文字的发展进程中的正常转意变化而已。而最初的“摸棱”,指的是用手摸椅子扶手。北宋高承所著《事物纪原·卷十》专门对于“摸棱”一词作解:

“世人以依违不正辨为摸棱”。“或曰:味道为相,人所咨决,无所可否,依违嗤胡,以手摸所坐床,故曰‘摸棱’。盖此语之始自味道也。”

意思是说,凭借不正面作答就是“摸棱”。苏味道身居相位之时,有人向他禀奏并寻求领导决定意见,但苏味道并不作答,就只是用手抚摸所坐的胡床床棱以示表态,这就是“摸棱”的起源,是始于苏味道的举动,所以他被人叫做“苏摸棱”。北宋欧阳修、宋祁、范镇编撰的《新唐书·列传》也有记载:

“味道练台阁故事,善占奏。然其为相,特具位,未尝有所发明,脂韦自营而已。常谓人曰:「决事不欲明白,误则有悔,摸棱持两端可也。」故世号「摸棱手」。”

模棱两可谬误的例子(模棱两可背后的故事)(3)

《新唐书》 清乾隆武英殿刊本

这位苏味道,真可谓职场老油条了。

这里涉及到一个新知识点,上文中“以手摸所坐床”的“床”,结合事件发生时的场景,苏味道肯定不是坐在用来睡觉的床上听下级汇报工作,而很可能是坐在胡床(也就是类似马扎儿的坐具)上,所以说,摸棱,实际上摸的是椅子扶手而已。

模棱两可谬误的例子(模棱两可背后的故事)(4)

北齐校对书图 (局部,图中人物所坐为“胡床”) 南北朝 杨子华

对于“摸棱”的效果嘛,咱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你坐在椅子上,旁人问你:“手扶在什么家具之上?”言下之意是希望你回答:“椅子”。 但你不按常理出牌,一面用手来回摸着扶手,一面笑眯眯的回答说:“我手扶在扶手上啊”,这种不做正面反馈、似是而非、可进可退的答复,的确不失为一种掌握主动权的应对之举,正中“模棱两可”的“两可”之意。

其实,这位“苏摸棱”大人也很有来头,除了是身居高位的“摸棱手”,并不妨碍他还是一位真正传世的诗文大家。也许您还不知道,苏味道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先祖,其本人也以诗文名冠天下,与李峤“俱以文瀚显,时号苏李”,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苏味道曾创五言律诗《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其中“火树银花”一词也广为流传,被大家熟知。

由此可见,这位仁兄除了做事过于滑头,还真是个人才。

对于“滑头”这件事呢,也不能简单粗暴地以“好”或者“坏”来评价,更要结合情境、背景、事件、人物等诸多因素,这里希望大家在轻松之余可以稍做思考,有所收获。

感谢收看,如果您觉得有价值,欢迎关注【秉烛行游记】,让我们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秉烛伴行,照亮彼此。

咱们下期再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