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淡雅醉晚风(月影天香又中秋)

中秋佳节总是与“团圆”和“月饼”联系在一起的,团圆是一种理想和企盼,它的载体是月饼。圆圆的月饼,恰恰最能代表中秋。中秋节,人们要赏月、祭月和吃月饼。琼宇高寒,捧出一轮月影;冰壶朗澈,平分五夜天香。这冰壶,就是那一轮皎洁的明月了。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渴望月饼的心,到了中秋,就成了一只振翅飞翔的鸟儿,满世界里飞。少时,月饼品种单一,最常见的月饼是冰糖馅的。乡间生活艰辛,只有到了中秋才能吃上月饼,购买的月饼用牛皮纸包着,外面渗出诱人的油渍,香得缠人。我心巴巴地盼着太阳快点落山,因为晚上奶奶祭月之后就可以美美地吃了。

盼着,熬着,终于在我来来回回咽了不知多少口水后,圆圆的月从山脊升起,把王维的泼墨山水泼在我们身上,香火燃尽,祭月完毕,奶奶一声令下:“馋坏了吧!快拿去吃吧!”这简直是天籁啊,“望穿秋水”的心早就忍不住了。奶奶笑着把月饼放到我嘴边,我轻轻咬上一小口,里面点缀着五仁和玫瑰丝。我小心地把玫瑰丝揪出来,一点点吃,生怕一下就没了,吃得小心而奢侈。那时,我喜欢拿着半个月饼从街头逛到街尾,特意把冰糖咬得咯咯脆响,深怕别人不知道我有好吃的月饼似的。

小时我老是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吃的月饼,大人们总是不爱吃,后来长大了才明白过来,哪里是他们不爱吃啊,原来是为了省着给我们小孩子吃而已。有星星做伴,小孩子们吃了个满心愉悦。月光下天井里堆放的玉米、谷子,屋檐下的串串红辣椒、柿饼似乎也变得分外透灵起来,更显情趣,惹人怜爱。等东方夜长,几只萤火虫点缀,月圆的夜更俊美。

夜风轻拂,天边的云轻盈地悄悄远逝,星星簇拥,月挂天际,清光如一泓恬静的水。爷爷的老酒晃一团波光,没有夜光杯的酒依然醇丰。丰收的乐趣、辛勤的汗水、团圆的喜悦仿佛注入爷爷的酒杯。顽皮的我总是拿筷子往爷爷的酒盅里沾酒,煞有介事地啜饮,爷爷笑,我也笑。爷爷喝得很慢,抿一口,还得回味一下,月圆的夜醉醺醺的。

喝了酒的爷爷,忽然说起年轻时和奶奶的一段段往事,说得眼睛泛潮,内心温热。结婚,回娘家,添了孩子……奶奶听得脸上的皱纹里,蓄着温情的波。我听得怔怔的,似乎没怎么听明白,就追着问个究竟。爷爷摆摆手,抿一口酒说:“你奶奶受苦了,真是不容易……”我问奶奶:“有那么一些事吗?”奶奶说:“有!这些事咋能忘记呀。那时候穷,哪有现在的日子好。”凡事不喜张扬的爷爷,大概也需要宣泄尘封的感情吧。今又月圆,可惜他再也不能陪我喝酒话家常了。即将来临的中秋夜,就让我温一壶月光酒,敬天堂的他。我想告诉他,那些月圆的美好,不曾远离。

天井里的谷子小山似的堆起,此时,月光如水般温柔,照得四周雪亮雪亮的。那时常唱一首歌:“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母亲是难得闲下来的,一大摊子的家务活儿要做。我更喜欢偎依在父亲身边,吃着甜甜的月饼,听他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喜欢听父亲抑扬顿挫的调子,即便我早已熟听百遍,对故事里的每一句都熟烂于心。不知不觉间,夜色已深,秋夜的风有了凉意,父亲多次敦促我上床睡觉,可意犹未尽的我用脑袋拱着他:“再讲一个,再讲一个……”在父亲的再一次敦促下,心有不甘的我几乎是被父亲捉到床上去的。带着无限好奇的遐想,那晚,我梦到自己飘入月宫,嫦娥姐姐冲我甜甜地笑……月圆的夜真是令人神往。

月到中秋分外明。皓月当空,圆月是乡情的寄托,正如白居易诗中写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还有国人比较熟悉的李白的《静夜思》,这些都早已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壁。夜半醒来,看到明月想起妻子的,这是李白;“十年生死两茫茫”,明月夜、短松冈中思念亡妻的是苏轼。

想到第一次离家的中秋晚上,我的泪腺潴满了乡愁。在青岛八大关处的那片海边,圆圆的月从海平面升起,洒下万顷银辉,泼在我的身上,以及海滩上。海浪拍打高高崖壁,边角摩挲海浪发出一种丝绸之声。被月光镀亮又被阴影涂暗了的海浪波,看上去有一点冷。我不觉抱拢了裸露的胳膊,轻轻吟起张若虚那首《春江花月夜》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那个晚上我一遍又一遍地吟这首诗,也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一解想家的愁。

秋和月最般配,白月光下,吃点香甜的月饼吧。“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月,让我们有了深情的仰望。

杜甫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无论你在哪里,总有一轮明月属于你。中秋夜,就让我们伴着清凉的夜风,枕着共天香的月影入梦吧!

(作者系山东省淄博市作协会员)

花开淡雅醉晚风(月影天香又中秋)(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