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调解17年的亲情阻隔(龙江调解能手闫新秋)

龙头新闻记者 丁燕

不久前,哈尔滨市阿城区金都街道祥泰社区调委会主任闫新秋,被授予黑龙江省第二届"十佳人民调解员"称号。从事调解工作近20年,闫新秋共调处各类民间纠纷277件,帮助31对失和夫妻重归于好。在她看来,调解不等于无原则的说和,而是需要耐心、爱心和恒心。只有对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和运用、让情理法交融,才能化解千家结。

16日,记者来到阿城区祥泰社区,听闫新秋讲述调解背后的故事,以及她从各种矛盾纠纷中感受到的人间百态……

百姓调解17年的亲情阻隔(龙江调解能手闫新秋)(1)

A 老汉把房产给了儿子 女儿不付赡养费引姑嫂纠纷

闫新秋今年53岁,20年前她以优异成绩考入社区工作。她所负责的祥泰社区,低收入人群多、商户多、楼房老化多为弃管楼,带来的各种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相对比较多。"社区里的很多矛盾纠纷,虽然是由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但如果调处不及时,往往会酿成大问题。"她告诉记者。

今年开春,居民薛女士来到社区,想让闫新秋为她主持公道。交谈中,闫新秋得知,薛女士的公公把唯一的房产给了儿子,老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每月医药费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薛女士的小姑子王某虽然经常来照顾父亲,但她从不拿赡养费和医药费。

而后,闫新秋把双方当事人请进了社区。说起老父的赡养费,王某也有一肚子苦水要倒,"我爸的房产给了我哥,我和丈夫平时靠摆摊为生,很不容易,而且孩子正在上初中,补课费用高。"薛女士对小姑子还是意难平,"她儿子穿的名牌鞋三四百一双,给老爹花钱咋就没有了……不出钱行,法院见!"

手心手背都是肉,特别是看到女儿陷入窘境,王老爷子激动地站起身:"你们不就是差我这个药罐子吗?我不活了……"

在闫新秋看来,赡养纠纷发生后,除了简单的金钱给付,更重要的是双方能够冰释前嫌,让亲情得以延续。现场,面对两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和一位无助的老人,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闫新秋让她俩学会换位思考,又充分考虑了双方的家庭情况和对老人的实际付出情况,给出了她们都认为合理妥帖的处理意见,双方被闫新秋质朴、真诚的话语所打动,王某表示以后每月付赡养费。

"我来找人调解,主要是觉得心里不平衡。我小姑子也不容易,以后不用她掏钱了。"薛女士说完,小姑子王某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B 高速路上大骂丈夫和婆婆 泼辣女子遭家暴

夫妻和睦才能社会稳定,然而,过日子,没有勺子不碰锅沿的。

令闫新秋至今难忘的是,两年前的一天,身材高挑的徐某与丈夫刘某走进社区调解室。闫新秋仔细一看,发现徐某脸上都是伤痕。刘某称,他俩在高速上拌嘴,妻子对婆婆和丈夫破口大骂,他一气之下停下车,把妻子打了,事后很后悔。妻子徐某委屈地说道,自己每天与丈夫辛苦赚钱,忙到没时间逛街买衣服,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这个小家上。但夫妻挣的辛苦钱,都是婆婆在管,她对此事耿耿于怀。

在与刘某深入交谈后,闫新秋得知,两人婚后感情基础较好,但徐某性格泼辣,虽然孝顺婆婆,但花起钱来大手大脚。而且婆婆认为儿媳年轻、颇有姿色,怕儿子驾驭不了她,就帮着管起了钱。

闫新秋耐心倾听了刘某的顾虑。但同时告诫刘某,家暴是违法行为,生活中丈夫要成为婆媳关系的润滑剂,多照顾妻子的感受。闫新秋为刘某和徐某分析离婚的利害关系,又让夫妻俩学着换位思考,尊重和照顾彼此的感受。经过几轮耐心劝说,挽救了这段濒临破裂的婚姻。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闫新秋告诉记者,来社区进行调解的夫妻,如果情绪激动,她用心听对方倾诉,分清谁是谁非,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双方执意离婚,她会从多种角度讲出离婚的利弊关系,再让双方做决定。近20年来,她将情理法融合,因人施教、因事施策,通过说和,让多位失和夫妻重归于好。

C 见证人间百态 耐心抚慰来访者

在闫新秋看来,调解员虽然调解的是百姓鸡毛蒜皮的小事,但这也是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通过调解工作,她见证了人间百态、悲欢离合,也让她愈加感觉到这份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对于每一位来访者,她都会用最大的热情和耐心给予抚慰。闫新秋曾接待过一位癌症患者。由于乳癌手术后一侧乳房缺失,女子有些自卑、敏感。术后,她觉得丈夫对她不像之前那么热情了。闫新秋像知心大姐一样耐心劝慰,让女子对婚姻重拾信心。

辖区内有位母亲田某,女儿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田某将事态严重化,不依不饶。闫新秋接手了这项调解任务,同样身为母亲的她明白舐犊情深,但她告诉田某,"要学会放手,有些路,儿女要学会一个人走"。

闫新秋记得,多年前,她在上班途中看到一位大娘站在风口。她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78岁大娘挨了99岁婆婆的"骂",一时不敢回家。闫新秋挽着大娘把她送回家,她透过旧居室的缝隙,看到大娘的婆婆正戴着老花镜,认真地做棉裤。"这得是多善良、忍让的媳妇,才能经年累月地与婆婆相处。"闫新秋在人性的温暖纯良中,感受到了力量。

百姓调解17年的亲情阻隔(龙江调解能手闫新秋)(2)

D 20年调解成功率超过97% 曾获"全国人民调解能手"

从一名工厂化验员,到一名人民调解员。20年间,闫新秋通过不断学习,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她知道,调解不等于无原则的说和,要说服别人,首先自己要成为明事理的人,有正确的价值观,并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法律法规。调解中,要拿出爱心、耐心和恒心,用真诚打动人。她与律师、心理学家交朋友,学法、学心理学,并将所学用在调解工作中。

据阿城区金都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世龙介绍,多年来,闫新秋带领调解员先后调处各类民间纠纷277件,帮助31对失和夫妻重归于好,有效防止14起民转刑恶性事件,调解成功率在97%以上。2018年,以闫新秋名字命名的社区品牌调解工作室——"新秋调解工作室"成立,有效地促进了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

近年来,闫新秋先后获得"全国人民调解能手""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全国五五普法中期先进个人"、"黑龙江省优秀人民调解员"、"哈尔滨市最美人民调解员"、"哈尔滨市普法宣传公益大使"等40余项荣誉。闫新秋凭借一副热心肠,发挥自己的调解智慧,"调"出百态人生,也"调"出了社区和谐音符……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