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胆逼太后宣读遗薪(退休官员请求让过世父亲从祀孔庙)

清朝盛行文字狱,雍正时期最为严厉,作诗著书稍有不慎,就可能惹来杀身之祸。雍正死后,乾隆帝即位,文字狱稍微缓却,但依旧严重,不少官员就莫名其妙地死在了自己无心所写的文章上。乾隆一朝的尹嘉铨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位。

尹嘉铨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尹会一是雍正一朝的进士,后来做到了吏部侍郎,是当时有名的大儒,著书极多。尹嘉铨从小受父亲熏陶,耳濡目染下,儒学造诣很深厚。尹嘉铨后来参加科举,中了举人,在地方做官干出了政绩,被调到京城任职大理寺卿。

乾隆大胆逼太后宣读遗薪(退休官员请求让过世父亲从祀孔庙)(1)

尹嘉铨此人很有才华,他和父亲一样,一辈子都在研究儒学,他编著的《小学大全》对朱熹著作进行了阐述加疏,还增加了《考证》《释文》《或问》三卷以及《后编》,除此以外,尹嘉铨还有近80篇儒学著作,可谓是“著作等身”。

正因为如此,尹嘉铨博得了当世大儒的称号,尽管他官职不是很高,但名气很盛。然而大儒往往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爱面子,尹嘉铨也不例外,他本可以安享晚年,最后却死在了爱面子上。

尹嘉铨从大理寺卿的职位退休后,闲赋在家,以他的身份和地位,不论是在家里颐养天年,还是办学讲经,都是不错的选择。可是退休的尹嘉铨却耐不住寂寞,总想在乾隆皇帝面前找点存在感。

乾隆四十六年,乾隆帝西巡路过河北保定,距离尹嘉铨的老家河北博野不远,尹嘉铨就等着上前接驾,却迟迟等不到召见他的圣旨。眼看着乾隆帝就要走了,尹嘉铨灵机一动,主动给乾隆帝写了奏折。

乾隆大胆逼太后宣读遗薪(退休官员请求让过世父亲从祀孔庙)(2)

尹嘉铨写在奏折上的是两个要求,均与其已经过世的父亲有关,一是请皇帝赐谥,二是请乾隆帝恩赐允其父亲从祀孔庙。尹嘉铨以为自己这样做,不仅可以在皇帝面前露露脸,还可以体现自己的孝子身份,一举两得。

然而尹嘉铨没想到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乾隆皇帝看到他的奏折后,龙颜大怒。尹嘉铨把自己和自己的父亲当回事,乾隆帝却没把他们父子俩看在眼里,在乾隆看来,尹嘉铨不过是一个大理寺卿,他的父亲尹会一最大的官职是吏部侍郎,竟然也敢向自己请赐谥号和从祀孔庙,实在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乾隆帝十分不高兴,给尹嘉铨回的朱批是:“谥乃国家定典,岂可妄求?此奏本当治罪,念汝乃父子私情,故免之。若再不安分家居,当罪不可逭矣!”(《保定地方志》)

乾隆帝的措辞已经很严厉了,按理来说尹嘉铨应该知难而退,立即向乾隆帝请罪,但谁都没有想到,尹嘉铨也和乾隆帝杠上了,他再次给乾隆帝上奏折,给父亲请谥。

或许在尹嘉铨看来,朝廷一直以儒学为正统,以孝道作为价值倡导,自己冒着触怒皇帝的危险给父亲请谥,实乃孝子的行径,到时候乾隆帝可能不仅不会生气,还会因为尹嘉铨恪守孝道的作为,大为奖赏他。这样一来,自己就真的名闻天下了。

可是尹嘉铨没摸对乾隆帝的圣意,他的第二封奏折上报给乾隆后,乾隆怒不可遏,在他看来,自己回一封措辞严厉的朱批已经是对尹嘉铨的恩赐了,他竟然还敢得寸进尺,实在是不识抬举。盛怒的乾隆帝回朱批道:“竟大肆狂吠,不可恕矣!”并下旨刑部缉拿尹嘉铨进行审讯,还要“从重治罪”。

乾隆大胆逼太后宣读遗薪(退休官员请求让过世父亲从祀孔庙)(3)

其实说到底尹嘉铨只是触怒了乾隆,他既没有违法乱纪,也没有行大逆不道之事,很难定一个重罪。但既然皇帝发话,刑部官员就算“莫须有”,也不会让尹嘉铨好受。

尹嘉铨没有贪腐,刑部就从尹嘉铨的著作文字中寻找突破口,皇帝下旨对尹嘉铨抄家后,刑部立即将尹嘉铨的300多套藏书,上千本散书和将近百本著作放到一起,找来文字狱的“专家”,没日没夜的从尹嘉铨所写文字中寻找他的罪证。

尹嘉铨身为大儒,一生所著文字不可胜数,有心人想要从中找到有问题的文字,总会有所发现。

经过勘查和审讯,刑部找出尹嘉铨有大逆不道嫌疑的几十句文字,其中最严重的有三件:称其父亲尹会一为“孔门四子”,称其父母死为““薨”;于书中自称为”古稀老人“。乾隆皇帝对刑部呈上来的尹嘉铨罪证中的自称“古稀老人”最为痛恨,因为乾隆帝就于70岁的时候作诗称自己为“古稀”,还刻了一方“古稀老人”的章。尽管古稀老人这个成语早就有了,但在乾隆看来,尹嘉铨这个小小的大理寺卿也敢自称“古稀老人”,是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尹嘉铨先后被提审了17次,审讯人员连番对尹嘉铨进行讯问,尹嘉铨自知这些人搞文字狱的本领,不敢反驳,只能一一认罪,并痛哭流涕言说自己绝非本意。刑部并没有因为尹嘉铨凄惨的样子而对他有所怜悯,皇帝说了从重治罪,于是他们就判了尹嘉铨凌迟处死。

乾隆大胆逼太后宣读遗薪(退休官员请求让过世父亲从祀孔庙)(4)

乾隆帝得知后,下旨说以尹嘉铨的罪行,本应当“凌迟处死,家属缘坐”,但他对尹嘉铨“法外开恩”,免去凌迟处死,改为死刑绞立决。除此以外,乾隆帝还下令各省总督负责将尹嘉铨所有的著作全部销毁。

就这样,尹嘉铨这位大儒就因为两封奏折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他什么罪都没有犯,就因为惹得皇帝不高兴了,刑部就能从他的著作里找出几十条罪状,判他凌迟处死。皇帝“开恩”依旧杀了尹嘉铨,并把他一生的文学成就抹杀,销毁他的全部著作。文字狱的狠辣,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清史稿》

《保定地方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