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宪问篇第38章解析(论语解析27---贤贤易色)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1.7),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论语宪问篇第38章解析?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论语宪问篇第38章解析(论语解析27---贤贤易色)

论语宪问篇第38章解析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1.7)

我们还是来看各大名家的解释:

朱熹:贤人之贤,而易其好色之心,好善有诚也。四者皆人伦之大者,而行之必尽其诚,学求如是而已。故子夏言有能如是之人,苟非生质之美,必其务学之至。虽或以为未尝为学,我必谓之已学也。

意思是:学习贤人的贤,改变好色的心,心地善良有诚信。这四句话都是人伦最重要的事,要诚心执行,人一生学的就是这些而已。所以子夏说有这样做的人,不是生来就本质好,一定是学习造成的,虽然你认为他没有学,我说他已经学了。(朱熹的话也是古文,所以以后都进行简单翻译)

钱穆:子夏說:“一个人能好人之贤德胜过其好色之心,奉事父母能尽力,事君上能奉身尽职,交朋友能有信,这样的人,纵使他自谦说未经学问,我必说他已有学问了。”

本章是子夏的名言,子夏的名言很多,光论语第十九篇子张篇就有十条之多,其它的还有“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等都是,本章历史上解释很多,但是都没有把握住要领,各大名人的解释都不能让人信服,为什么?因为有两句话他们没有搞清楚。就是“贤贤易色”“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两句话。中间三句我想大家应该不难明白。

好,我们来看“贤贤易色”,这四个字其实说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就是“贤贤”,这个,大家都讲的差不多,以朱熹讲的最好,就是“贤人之贤”,什么是贤?朱熹说,贤以事言,就是一个人会做事,能做事,做好事就叫作贤,所以这里的贤贤意思就是:以贤为贤,以会作事的人为榜样学习作事。第二个就是易色”,直译就是“改变脸色”,为什么要改变脸色?人在江湖,不管是事君,还是行孝,再或是对待朋友,没有一个好脸色,让人怎么相信你。好脸色是一门学问,而且是一门大学问。论语第十篇里有多章论述。

论语乡党篇第四章有:君召使摈(bìn),色勃如也,足躩(ju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chān)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第五章有: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shè zī)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等等,乡党篇全是孔子音容笑貌、言谈兴止,举手投足,作事神态,不管是事君,还是对待同事和朋友,都要有自己合适得体的容貌。以上两章由于篇幅原因,这里就不再翻译。

那么对待父母也需要改变脸色吗?当然需要,论语在第二篇第8章,同样是子夏问关于孝的问题,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是以为孝乎?”孔子明确指出,孝敬父母时,有事了让弟子们代替做事,让父母有吃有喝,但是脸色难看,这是孝吗?所以,在父母面前尽孝,就是再大的困难,也不能脸色难看,这就需要“易色”。因此本章第一句“贤贤易色”,应该是省略了“学”字,就是“学贤贤,学易色”,以此类推,中间三句,每一句前都省略了一个“学”字,补齐之后就是:

(学)贤贤、(学)易色,(学)事父母能竭其力,(学)事君能致其身,(学)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中间三句分别代表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事父母能竭其力,指的是孝,因此要学尽孝。事君能致其身,指的是忠,因此要学尽忠。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指的是信,因此要学信。这些技能不可能生而就会,必须要有老师教。

为什么要加一个“学”字?,因为本章是“学而”篇的第7章,本篇大部分就是讨论有关“学”的问题,其次,本章最后一句话子夏亲自说明了为什么要加上“学”字。

子夏说“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句话之前大家的翻译全是错的,朱熹说:虽然你认为他没有学,我说他已经学了。钱穆说:纵使他自谦说未经学问,我必说他已有学问了。这些都是错的,都没有理解子夏为什么这样说。

正确的翻译是:“虽然我前面的话里没有说一个“学”字,但是,我说的可全是学啊”。本章原文前四句没有一个“学”字,有吗?你看看,一个没有,所以子夏说“虽曰未学(虽然没说一个“学”)”,“吾必谓之学矣”(我肯定说的是“学”啊)。

好,我们来看本章的白话直译: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以会做事的人为榜样学习做事。学习用不同的容色待人接物,学习对待父母要尽心尽力,对待君上要全身心投入,对待朋友要言而有信。我话里虽然没有“学”字,我说的可全是“学”啊!

谢谢大家,今天就到这里。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